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播红船精神提升育人实效

时间:2024-04-24

陆慧芬

[摘 要]“红船精神”是我党先进性之源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创新、奋斗、奉献。它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小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做好新时期中小学生红船精神传承和教育,是党史宣传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就从“红船精神”在中小学党史教育中的历史地位、现实意义、时代价值以及继承与宣传的途径这几方面简单论述新时期“红船精神”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红船精神;中小学生;党史教育;地位;意义;价值

发挥党史育人作用,是党史工作的任务之一。中共中央于2010年6月制定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党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教育”。[1]可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求知领域中的热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党史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决心,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头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而对中小学生进行以“红船精神”为主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为实现“中国梦”打基础、做准备,应该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红船精神在中小学党史教育中的历史地位

2005年6月21日,***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认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2]新时期发扬“红船精神”,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落实中央党史工作精神指示。***同志在2010年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3]可见,教育中小学生学习红船精神、领悟红船精神、践行红船精神、弘扬红船精神是落实中央关于对中小学生进行党史文化传承和教育指示的迫切需要。

2.指引新时期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党的历史这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是党对自身历史进程中的探索和努力、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因此教育中小学生学习红船精神,了解党的来龙去脉,是中小学生自身成长的现实需要。对中小学生进行以红船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党史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壮大的历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小学生党史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红船精神传承和教育的最根本目的。[4]

二、红船精神在中小学党史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红船精神,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不懈奋斗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的精华和结晶。是中国先进分子的共产主义信念在思想和行动中的集中展现,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红色文化之基,是红色资源中的优秀代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中小学党史教育中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1.红船精神引领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宣告诞生,这条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标志着“红船精神”的诞生。“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不乏存在世俗、功利的心理倾向。以“红船精神”引领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不忘本、不变质,自觉用辛勤劳动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2.红船精神激励青少年学生养成刻苦学习、知难而进的学习品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新思想、新观念也深入青少年一代的生活中,在一部分中小学生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通过党史教育来解决。一是网络的兴起。一些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远大的抱复和学习的目标,迫切需要对中小学生进行“红船精神”教育,使他们树立起学习奋斗的目标。二是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部分中小学生对西方的生活方式很推崇甚至刻意追求,贪图享受的情绪有所滋长,面对这种情况,要让中小学生通过学习“红船精神”,感受到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奋斗的艰辛。同时,中小学生从党的光荣传统中,从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身上,学到了刻苦学习、知难而进的学习品格,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动力。

3.红船精神锻造青少年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奉献的个性品质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有“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孟子曾曰:“与人为善,善莫大焉”。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更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必备素质。只有做到与人为善,才能造就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当代独生子女的一代,我们不乏看到青少年一代表现出的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的极端的个人利己主义。而“红船精神”,则源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道德品质。因此,我们有责任在青少年一代中,通过红船精神中“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指引,让我们的青少年一代,真正领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倡导与人为善、团结协助、乐于奉献的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品质。

4.红船精神指引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创新的坚定信念

1921年,党的“一大”会议在白色恐怖中召开,由上海转至嘉兴,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理想、百折不饶、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由于受到国内外思潮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游离,这就要求我们帮助中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承担时代使命,不畏艰难奋勇前行。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人格,引导中小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安心踏实,悉心求学,实践“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创新成就卓越”的理念,把中小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人。

三、红船精神在中小学党史教育中继承与宣传的途径

培育好下一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培养教育好接班人,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因此,在中小学党史教育中有效引用“红船精神”,继承与宣传“红船精神”,是进行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1.敞开校门,把“红船精神”引入校园。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既是传播学校精神文化的途径,又是培育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党史教育,应因地制宜地经常邀请当地部队干部、党史工作者、南湖革命纪念馆干部,特别是健在的老红军、老党员、老文艺工作者,到学校开展“红船精神”讲学、报告,讲述中共一大在南湖红船召开和地方革命英雄志士事迹和亲身革命经历,宣讲国难史,国耻史,革命斗争史,宣讲革命优良传统和人民军队的建军史等。在这一方面,我们嘉兴作为一个革命圣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年七一前夕,全国各地的党员都会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了解中国的共产党的革命史和斗争史。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南湖这一宝贵“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在重要革命节日邀请市、区党史办和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单位、部门到学校进行党史资料展览,邀请当地电影公司到学校进行经典“红色”革命影片展播,敞开校门将“红船精神”引入校园。

2.注重宣传,把“红船精神”植入人心。

培育学校精神文化就是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红船精神”,把党史教育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一方面建立内容丰富、展示手段多样的“红船精神”党史宣传教育长廊、党史宣传教育展室、党史宣传教育墙等,使党史教育基地场景互动、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真正实现寓党史教育于轻松、活泼、快乐之中,使之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在党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少先队活动、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红船精神”党史教育宣讲活动、知识竞赛、读书活动、专题片、唱红歌等形式,在中小学学生中营造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台、黑板报等载体,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搭建学习宣传的平台。特别在每年“七一”和“十一”两个重大节日,加大“红船精神”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知识普及力度,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从小生长在南湖之畔的学生进行弘扬“红船精神”的教育,更有其深刻的革命内涵。通过“红船精神”的宣传,使中小学生接受特定的学校文化熏陶,产生爱校之情、进取之心。平时在学生中树立学习的典型,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营造以实践红船精神为荣的浓厚氛围,从而把“红色文化”“红船精神”植入学生心底。

3.结合课改,把“红船精神”融入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5]这就要求各科教师大胆进行课堂改革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教学的各环节进行品德培养,其一就是要把珍贵的“红船精神”切入思想道德的教育教学中。

一方面,将“红船精神”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思品课、历史课和政治课在教学中对“红船精神”内涵的渗透,尤其像中共一大、五四运动、八一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要讲清讲透。其它学科也应在教学中把握时机恰当切入相关“红色文化”,如音乐学科中的《十送红军》、《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国歌等及其创作背景,介绍聂耳、冼星海等革命艺术家。

另一方面,结合地方革命,编写德育校本教材。结合嘉兴当地的革命历史,把“红色文化”知识和“红船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自编德育校本教材,开设“红色课程”。嘉兴有美丽的南湖、革命的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等,这些富有地方革命特色的资源,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特色,开发德育校本教材。要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如,嘉兴秀洲区洪合镇是嘉兴地区唯一一个以革命烈士的名字来命名的乡镇,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这块红土地上曾经发生故事,了解革命烈士王洪合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英烈、献身革命的远大志向,学校在编写德育校本教材时,把王洪合烈士的故事重点编写。通过阅读教材、课堂交流,使孩子们知道了洪合镇的光荣历史,了解了革命烈士王洪合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英勇壮举,明白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

4.社会实践,把“红船精神”渗入生活。

道德的养成、信念的确立仅靠知识的灌输和理念的教授是不能完成的,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没有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实践活动,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红船精神”教育必须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校外活动之中。如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开展“追寻革命先烈、踏寻革命圣地,重温党的历史”为主题的学生团队活动。每年的清明时节,嘉兴很多的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嘉兴南湖之畔的嘉兴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教育。

重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化党史教育,精心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重要的党史遗址和反映嘉兴地区建设成就、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场所,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校外活动之中,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们的生疏感,使青少年学生充分了解“红船精神”是嘉兴人拥有的独特的财富和地方党组织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灿烂辉煌的成就史,感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小励志,为建设伟大的祖国发愤图强,努力学习。

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重视做好青少年学生党史教育工作,对于夯实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迫切需要让中小学生了解并学习“红船精神”,组织开展红船专题宣传,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红船精神,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0号

[1]***,《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2005-06-21《光明日报》

[3]《***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历史网http://cpc.people.com.cn/GB/218984/218985/14785476.html

[4]路少华,《试论红船精神在新时期中小学生党史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http://www.qysw.gov.cn/2013/0926/31236.html

[5]张常平,《有效利用“红色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http://www.gzdw.gov.cn/n289/n433/n652/

c29623/content.html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