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研究

时间:2024-05-17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0 引言

我国垃圾治理问题形势较为严峻,尤其在农村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多年垃圾分类探索未果,甚至连周边城市都存在“垃圾分类,混合处理”等问题,分类效果不尽如人意,缺乏一套较为完整的分类体系。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甚至农村环境面貌[1],***总书记于2016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但就目前衡阳市来看,农村的垃圾分类还存在较多问题,难以开展。

1 衡阳市农村垃圾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查阅到的文献来看,我国系统性垃圾回收工作方面起步晚,且仅在部分城市与发达地区实行,农村垃圾回收体系基本还未建立。而衡阳市辖五县二市五区,186 个乡镇,4 888 个行政村,农村人口356.5 万,农村面积广,村庄类型繁多,农药化肥高频率施用、畜牲养殖业无序发展,农村垃圾产量大、成分的复杂多样性;加之村民环保意识的缺乏,长期以往分散式的就地消纳的方式,已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从垃圾收运来看,衡阳市目前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固定收集点+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站”的收运流程,尚未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监督与管理体系。且收运系统比较杂乱,没有统一的规划及合理的布局,垃圾收集点数量不足,设置较不合理,从而导致垃圾收集效果差。农村垃圾的处理也仍旧是传统处理方式,露天集中堆放,村民大多将厨余垃圾、残砖瓦片,甚至农药瓶子等混在一起,如此集中转运与后续处理较难,很难做到垃圾的循环利用。

2 衡阳市农村垃圾分类体系的构建

2.1 改革衡阳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

2.1.1 农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够

要想走出“垃圾围村”的困境,核心环节就是垃圾分类,而垃圾分类回收需要公众共同参与,多机构协同管理,从整体上布局,多层面展开。据我们定性、定量结果得知,居民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知识匮乏,对垃圾分类回收相关的政策了解少,虽认可垃圾分类回收,认为自己应当承担责任,但对垃圾分类回收知识了解不够、未听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设施认可不足,分类意识不强等。

2.1.2 衡阳市传统单边垃圾管理模式的不足

在传统的“单边主导”的垃圾治理模式中,政府干预环境管理的效用较低。政府虽然起到了引导作用,但是从政策实施到村民落实过程中,市政府不能直接传达任务及进行垃圾分类回收验收成果,只能通过县政府再传达给乡镇政府,再联系到各村村委,由村委转述给村民。农村居民本身应该是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关键环节,而单方面、层层递进的联系耗时久、效率低,是导致村民政策知情度低、参与度不高的直接原因,这样一来,不能够发挥村民本身的主体作用优势。

2.1.3 解决对策——改革垃圾分类管理模式

我们尝试提出“多元协同”村民自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模式的结构模式。我们建议,在农村建立环保自制委员会,以农民为主体,同时发挥政府部门、村委会、农村环保自制委员会、企业(商业组织)、非政府部门(NGO)、媒体等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的管理主体是“多元”,政府是引导者、协助者,多主体协同通过相应的体系,从而形成社会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协同”模式[3],各个主体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与分工,共同监督并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2.2 转变衡阳市农村垃圾“分类模式”

2.2.1 村民垃圾分类知识的匮乏

村民的素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据我们定量调研结果,大部分村民表示“不知如何分类”;不少乡镇干部反映,村民尚未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做好农村垃圾分类,首先,要让村民听得懂、看得懂、做得到。由于城乡垃圾成分迥异、生产生活环境不同,城乡居民文化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差异,普通“四分法”垃圾分类并不适合农村。因此,农村垃圾分类不能照搬城市的做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让村民知道如何分类,最大程度地参与其中,我们建议改变传统垃圾分类模式。

2.2.2 解决办法——改变传统垃圾的分类模式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垃圾分类方法,在完善配套设施的同时,辅以奖惩手段,从而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综合衡阳市的发展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鼓励农户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并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予以监督。根据我们定量调查得知,如果辅以相应的奖励制度,95%的农民表示乐意进行垃圾分类;90%以上的农民表示“有必要”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由此可见,我们的建议具备可行性。因此,我们尝试提出“互联网+分类回收”模式,在提出的垃圾分类“三大模式”基础上,构建适合衡阳市农村垃圾分类的一套管理体系,打造信息技术与垃圾分类、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融合的互联网+垃圾分类平台等,以帮助政府更好地进行垃圾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提高村民分类意识与分类积极性,减轻政府财政支出,给村民带来“垃圾分类”后的收益,科学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我们尝试提出:“可腐烂垃圾”、“不可腐烂垃圾”以及“其他有毒有害垃圾” “一体三箱”智能垃圾桶(图1),智能垃圾桶正在申请专利。另外,我们建议在实行这样的垃圾分类模式后,政府、村委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引导、教育;并结合以上我们提出的“多元协同”模式,各组织各司其职,以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更好地开展。同时,我们建议在农村设立“农村环保自制委员会”作为协同村委落实好垃圾分类工作,行驶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任务部署,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成果验收,对村民的宣传动员及管理线上公众号、小程序,在小程序、公众号上推行积分奖励制度,积分可用于兑换用品、参与评比,从而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并帮助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

2.3 衡阳市垃圾统一回收“运输模式”

2.3.1 整合传统的垃圾运输渠道

图1 智能垃圾桶设计思路

目前国内有多种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衡阳市农村主要所采用的垃圾运输模式为:农户将家中垃圾积满倒置附近小型垃圾收集点,由环卫人员将垃圾回收运至特定的垃圾中转站压缩,再由垃圾车运至特定地点,统一填满或采用简易焚烧方式进行就地处置,造成较严重二次污染。该传统垃圾运输模式,在垃圾外运过程中需要大量物力、人力。且据调研得知,村中安排的环保人员较不合理;且在垃圾运输过程中“我垃圾分类,你一起装走”现象严重,导致村民垃圾分类积极不高。因此,当前实施垃圾分类的关键是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回收渠道的探索。我们尝试探索新的垃圾运输链条,整合传统垃圾运输渠道,从源头对垃圾进行分类,提出衡阳市农村垃圾运输模式思路,如图2所示。

2.3.2 衡阳市垃圾统一回收处理模式的对策探究

从新垃圾运输模式来看,我们将从源头上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烂垃圾”、“不可腐烂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村民易懂,参与性高,这将从根源上节约大量分类成本。与以往传统模式不同的是,我们提出“村民配合”、“政府引导”、“村委支持”、“专业运输团队参与”以及“衡阳地方相关工厂的合作”等这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与可视化。

可堆肥垃圾进行再还田处理,而可回收利用垃圾以及有毒有害垃圾,由专业运输团队进行分类运输。并且,在我们设计的新模式中,我们将改造原有的废品回收站、垃圾站,升级成分类回收点和分类处理中转站,以避免职能性区域的重复建设。另外,衡阳市农村还存在其他废品回收点和垃圾站,建议将其原有废品回收途径进行改革,可商讨共同作业,将此类中转站化“分散”为“集中”,吸纳各地废品回收站成为下线,加以改造升级。

3 结语

本研究提出的衡阳市农村垃圾分类的“三大模式”,是基于衡阳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提出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垃圾分类体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衡阳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提供,对实现农村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与无害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