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日照市政务服务中心,山东 日照 276826)
改扩建公路在工程建设初期,需要清除原坡面附着的原生植被和剥离表土层,由于公路沿线原来栽植大量的行道树、景观树等,含有大量的植物种子。如果直接进行将表土当作弃方处置,极大地浪费了土壤资源。在对后期边坡、临时用地进行生态恢复时,又极度匮乏营养土壤资源,导致绿化施工单位进行人工配土或乱采乱挖,不但增加了绿化费用,还对公路沿线的其他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已经集中收集、保护和利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表土与植物资源[1]。
在保护与利用植被和表土时,除了要注重资源的保护,也要综合考虑成本问题。例如当进行苗木移栽时,应放弃移栽一些移栽成本远远大于新苗木成本的树种。
在保护植被的过程中,由于植物种类的不同,其生态和景观价值存在较大差异。在正确评价不同植物种类的生态和景观价值前提下,应优先保护生态效益高,景观价值好的植物。
对于需要移栽的植物资源,应采取不同的移栽方式。例如对于一些较大的苗木,移栽运输时较为困难,应采取就近移栽的方式;移栽成片植被时,应选择便于移栽的树种进行移栽。
在植被和表土保护过程中,部分段落存在植被和表土状况相似的情况。对于同类植被和表土的保护,应优先选择集中连片的区域进行重点保护,采取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确保突出重点,保护到位。
2.1.1 匝道完全保留互通
匝道完全保留的互通,匝道环内植被宜采取原位保护方式,划定保护区域,并在施工期间采取遮挡或围栏等措施保证植被的存活,如图1 所示。
2.1.2 匝道部分保留互通
匝道部分保留的互通,应对保留的部分采取原位保护的方式,对于拆除部分,将树形好、价值高的植被采取临近移栽的方式,移栽到就近的植被保留区域。在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应首先进行择伐后才能进行就近移栽,移栽后划定保护区域,并在施工期间采取遮挡或围栏等措施保证植被的存活。为了保证移栽成活率,移栽时间应不晚于4 月份。
2.1.3 匝道拆除互通
匝道拆除互通,应对拆除部位内植被的种类、种植面积以及移栽难度等综合进行分析,对于植被种类较为单一、种植面积较小的部分,可直接砍伐,例如杨树林等;对于植被移植难度大的部分,且不能就近移栽时,建议直接砍伐。对于植被种类丰富、就近移栽难度小的部分,可考虑移栽到临近的匝道环或服务区内,为了保证移栽成活率,移栽时间应不晚于4 月份,如图2 所示。如果附近无匝道环或服务区,建议直接砍伐。
图1 植物移栽保护
图2 互通区匝道内植物原位保护
2.1.4 匝道平移互通
匝道平移互通,由于匝道环内部不须变动,参照匝道部分保留互通的保护方式。除此之外,平移占用原匝道环外侧的土地必须砍伐植被时,如果原匝道环外侧植被有可移栽价值,则应采取就近移栽的方式,移栽到内侧受保护的匝道环中。为了保证移栽成活率,移栽时间应不晚于4月份。
在对该部分的中央分隔带植被保护时,应首先选择原位保护的方式。如果出现路面抬高或降低的情况,应采用集中移栽保护的方式,选择临近具备移栽条件的位置进行集中的移栽保护。如果不具备集中移栽保护的条件,可以对中央分隔带采用分段施工的工序,首先移除一段中央分隔带植物,待此段加宽后将后一段的植物移栽到前一段,以此类推,此法仅需移栽一次,可以大大提高植物的移栽成活率。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移栽成活率,移栽时间应不晚于4 月份。
移栽价值小、移栽成活率低的植物建议直接砍伐。而对于树龄较小、移栽价值高的植物,可考虑有选择性的进行就近移栽,移栽到就近的服务区内。在施工期间采取遮挡或围栏等措施保证植被的存活。
互通区占地多为农田、林地和果园。首先,应明确互通立交区征地界限及线位压盖范围,并用明显标示物做好标记。改建或新建互通区匝道环内不是农田的,应保留原有地形地貌,保证植被的生长。改建或新建互通区匝道环内为农田的,应集中收集表土并堆放在匝道环内,在进行表土剥离时,应将表层耕植土全部剥离,清除标准为20 cm厚。新建互通区匝道环外占地面积内为农田的,应将表层耕植土全部剥离,清除标准为不含植物根系及有机质土为止。然后集中运往就近的表土临时堆放场进行保护。
服务区占地多为农田、林地和果园。表土剥离前,应详细勘测服务区的用地范围,进行场地放线,待完成植被移栽保护后,针对不同用地类型和地貌特征,采取不同的表土剥离方式进行表土剥离工作。由于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土层厚且土壤肥沃,因此,应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确定土壤厚度,在进行表土剥离时,应将表层耕植土全部剥离,清除标准为不含植物根系及有机质土为止。对于分布在平原区的林地路段,一般可采取清除表层20 cm 厚的耕地土的标准。对于分布在山区的林地或果园,应该先确定土壤厚度,在进行表土剥离时,清除标准为不含植物根系及有机质土为止。剥离后的表土要集中堆放保护,以备将来绿化恢复之用。
路侧占地面积内多为林地,在进行表土剥离时,应明确路基边界到公路征地界范围的区域内土壤的基本情况,尽量采用人工清表的方式,收集表层20 cm 厚的耕地土,然后集中存放在表土临时堆放场,用于取弃土场、边坡等位置的植被恢复,如图3 所示。
表土堆放场占地类型为临时用地,不宜占用沿线耕地资源;表土堆放场距离湿地营造区域不宜太远,一般选择在营造区域内进行集中堆放,以便后期利用;表土堆放场尽量选择在利于排水的位置,防止雨季时形成积水或径流冲刷,严禁设置在沿线的河流、水库、池塘和沟谷处。
堆放前在堆放场地有水侧布置断面为0.6 m×0.6 m 临时土质截水沟,开挖土方,然后堆置于腐殖土堆放场。在收集的表土四周设置临时编织土袋围堰,围堰采用梯形断面,上宽0.5 m、下宽150 m,围堰土袋用土取自腐殖土。堆放场周围做好临时排水沟等排水设施,防止径流冲刷。表土堆放场通常要修出“馒头”型土包,并对表层进行拍实处理,要达到一定的拍实度,防止雨水渗流对内部土壤养分造成淋溶损失。表土堆放场要留出一定场地,以供后期表土预处理使用。
项目沿线植被与表土资源情况,结合地质地貌特点和工程实际,提出全线的植被与表土资源的保护方案。其中,植被资源采用原位保护、就近移栽和集中移栽的保护方式,实现对全线路侧、互通与服务区(含新建)的植被资源保护。对于表土资源保护,采用灵活堆放的方式,将剥离的表土就近堆放在工程夹角、互通匝道环内,并开展覆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所有实施方案均已纳入景观设计,确保了植被与表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如图4 所示。
图3 表土临时堆放与覆盖
图4 剥离表土再利用
公路工程清表后集中堆放表土,一方面减少弃土场,另一方面为后期公路边坡绿化、服务区及互通区回填表土提供了免费资源。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大大减少绿化成本,保留了移栽价值较高、成活率较高植物品种,响应了“绿色公路”降本增效、资源重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