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口述史资料收集方式下的老年妇女生存模式探究

时间:2024-04-24

李慧波

[摘 要]口述史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老年妇女的生活场景及个人情感方面的信息。不同的学历、职业、收入在老年妇女的生活方式中存在差异。其因素与集体化时期国家干预,女性自身因素以及不同群体间获取社会资源的不均衡等有关。提高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需要国家、社会、男女个体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转型期;老年妇女;生活方式

生存方式指的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它主要表现在物质供给、居住情况、日常生活、家庭事务及社会事务的参与、服务需求等方面。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本文从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女性图书馆所收集的口述资料中选取了23位失去伴侣的70-100岁老年妇女(3)(见附表)的口述资料,通过她们晚年的经济收入、居住形式和日常生活内容来了解她们的生存方式。

一、老年妇女的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状况是生存模式中最基本的需求,它直接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

1、农村老年妇女的经济收入状况

001:到老了这吃也没缺过,花也没缺过……孩子们都给你买回来东西了。跟哪儿比比,我也不比谁更次,早先那个年头,我们俩过的什么日子?如今有吃的有喝的,我知足了。

002:现在政府给老人发钱,隔上四个月发二百多,年时给一千多。咱就欢喜得了不得啊!有鸡蛋不缺……这就不孬着的啦!

004:我大儿媳妇过节日的时候就给我俩钱,现在小儿每次回家都带来一箱子一箱子的鸡蛋,孙子,孙女都带.....村里过80(岁)的发30块钱。我这次住院,闺女和儿子都拿了钱。

我们看到,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儿女赡养和少部分的政府补贴。如001老人主要依靠子女生存,子女的生存状况决定着她的经济状况。002、004四位老人可以得到少量的政府补贴。

但是我们看到,农村老年妇女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足,如001老人通过“和过去”、“和周围的人”进行纵横比较,觉得“我也不比谁更次”。002老人和004老人以“吃鸡蛋”的多少来反映目前的生活状况。

2、老年女工的经济收入状况

006:我三十多岁进去(服装厂)的,后来正好俺家老儿子生了孩子......我才不工作,不工作了也就没有退休金......一直到江泽民、胡锦涛上台了,我才这一个月有一百七。

007:我是属于退休,现在一个月拿3800多。另外上半年(2011年)还给我一个2940元的补贴……我跟比我差的人比,我有医疗保障......我一年光看病有1万2万的,都享共产党的福。要是我们在旧社会,像到我们这么大了谁还给你钱啊。

008:自己有退休金有房子住,不用吃低保,这就够了。可不少那样的人呢,年轻的时候,一看孩子多了就不工作了,回家带孩子,到老了呢,只能吃低保。几百块钱吧。一旦生病啥的,都得自己想办法了!

城市退休工人的分类较复杂,既有从大型工厂正式退休的,如007和008两位老人。也有从家属工、临时工、街道工人等身份退下来的,如006老人,她离开工作岗位后的经济保障远远无法与前者相比。在物价上涨幅度及消费水平较高的今天,每个月200元左右的工资的确无法满足其生活的基本保障。而从岗位上正式退休的女性工人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她们愿意和过去的苦日子和周围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对国家的感激之情也是溢于言表。如007老人。

3、老年女干部/知识分子的经济收入状况

009:工资每个月除了吃喝而外,我们愿意往哪送往哪送,有个慈善的我们就在他那捐了好几千……

010:女人一定要有经济地位,不要依靠别人……我有我的政治地位,我自己靠我的工资养活我自己,这样就理直气壮了,这才算是真正的独立。

011:我有这么一个病女儿啊……她没工作,她爱人现在也病退。如果没有我们俩人支援他们,生活都过不下去。我们还不断地给她治病。

我们看到干部或知识分子群体的老人,她们的经济收入除了满足自己的日常消费外,还会帮助更为困难的人群,如009老人。与农村老年妇女相比,这部分人“养儿防老”观念不明确,她们甚至还会去帮助子女度过难关。如011老人。

可见,不同群体老年妇女的生活来源存在着差异,所受到的养老保障也是不同的。她们的经济收入状况决定了对生活的期望程度。

二、老年妇女的居住形式

1、半独居形式

半独居形式指的是老人(或夫妻)有单独的住所,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庭部分成员也偶尔会与老人暂时居住在一起。

008:大概是1984年吧,我就退休了,为了照看我那个大闺女的孩子,住到上大学。这带完大闺女的,就挨着二闺女的了……接着就是老四的闺女,也是我带。

015:我是1988年底退休的……我退休以后就带小孙女……(现在)小儿子呢,他是临时跟我们住在一起的,他房子还没有装修完……

半独居形式在老人晚年生活早期阶段比较普遍。如008、015两位老人退休后承担了为子女照顾下一代的任务,与第三代暂时居住在一起。当孩子不再需要老人照顾之后就离开。此外,因为其他困难,家庭成员也会暂时居住在一起,如015老人。

2、独居形式

独居形式指的是老人(夫妻)具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子女只是定期或不定期过来探望,平时很少与老人吃住在一起。

004:平时就是我们两口子在家里,孩子们来看我们也不呆很长时间。等到过节的时候就都来了,北京那个媳妇这几年正好碰上有事,明年二月里我那孙女结婚,今年正月里我外甥娶媳妇,我害怕她过年来了过年之后就不来了,我就让他等着孙女结婚了之后再一块来,好让他们聚聚。

010:过年过节大家聚一聚,平时我不用他们来照顾我。那么多人我承受不了。

023:即便是老年人了,也不能完全依赖别人。像我上次把腿扭着了,自己去医院看看,几个女儿硬要陪着去,我不让去。

025:他们来看看我就行了。等我不能自理了,就把我送到养老院。我不想连累娃娃,他们也有家庭啊!

老年妇女独居的原因有多种,第一种是不愿给子女添麻烦,如023、025两位老人。第二种情况是希望安静的环境而独居,如010老人。其实,很多老人主要是不愿给子女添太多的麻烦。内心里还是希望子女能在自己的身边,如004老人为了让子女能回来看看,可谓是煞费苦心。

3、与家人共同居住形式

与家人共同居住形式指的是老人(夫妻)与子女中的某一个常年生活在一起,或者轮流居住在几个子女家中。

007:我每天带女儿(女儿为智障患者),现在可以说她离不开我们,我们也离不开她,精神支柱少不了她。

016:俺家有一个孙侬,搁中学教书,我一个孤单得慌,她搬来跟我在一块住呢。

017:年轻时长期野外作业,现在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

020:现在我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女婿早已去世,孙女出国。

022:孩子两岁的时候,就是2010年,儿子和她爱人搬到北京住,我得看孩子啊,于是我现在就常住北京了。

老年妇女与家人共同居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无法自理或年岁太大,如001老人。第二,晚辈因担心老人孤独,如016老人。第三,年轻时聚少离多,晚年希望弥补年轻时的缺憾而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如017老人。第四,子女亦为独身,为了相互照顾或烘托家庭氛围而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如020老人。第五,为了帮助子女抚养儿女,如022老人。第六,因子女生活无法自理,而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如007老人。

三、老年妇女的日常生活内容

生活内容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它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006:我也就这样在家里走走,现在不敢出去了。儿子闺女经常过来陪我打麻将。每天都坚持做香功,外孙子有时带我到公园去看看。

011:退休后,我写了5本书。到现在除了写文章。

012:退休以后,先带孙女,后到美国去再带孙子,我喜欢看书、看报,还写日记。

017:去上海老年大学上了三年学,学了书法、山水画和花鸟画。现在身体不好,已经不能出门。

026:这几年好歹自己能做点饭吃,白天就在门口坐坐兜兜风,回到家就躺在床上,腰酸背疼的,腿也走不了多少路了,这双手有时拿双筷子都夹不起菜来。近几天又血压高,打了三天针了,也没见什么效果。今年88了,也没几年活头了,能混几年算几年。昨天晚上我三儿出去玩还没回来,我很担心,我就去找二儿媳妇,让她给我问问三儿在哪里,她就是不打啊,直到黑天我二儿回来了,他给我打了电话问了问......晚上孙子媳妇带着他和孩子去她姨家,谁知道那天晚上不回来了,我很担心,生怕出什么事。我这个人心很小啊,凡是有一点事我也是老是挂念着。

029:1988年退下来,除了拍电视剧以外,就参加老年体协的体育锻炼……到现在有三年了没做功了,因为老头病了。

033:我看报、看书,上网。上网、打手机、拼音发短信。我现在担任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职务。

037:退休以后,我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还英语学习学拼布。后来孙子生下来要我带了,我就没有读成。后来孙子大了,我因为身体不好只能在家里。

038:现在全家就剩下我、外甥和女婿。白天俩个人上班,就剩下我。我每天就是几个屋子转转,盼着家里人回来。现在腰疼都直不起来,出不去门。

042:1998年底我退休了,就做妇女权益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2004年又回法院工作。

我们看到,老年妇女的生活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可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家庭结构的变化等情况把其的晚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她们有足够的精力参与社会事务和家庭事务。家庭结构基本是介于二代或三代(3)之间,其活动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了却年轻时未了的心愿,积极投身于各种兴趣和爱好。第二,继续从事以前的工作,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第三,照顾家庭,尤其是照顾第三代。

在后一阶段,她们的身体状况使得她们对生活需求增大,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社会活动或参与家庭事务,而且她们的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不仅有第三代甚至会有第四代甚至第五代(4),而且她们的子女也渐渐步入老年的第一阶段。但是前后阶段因人而异,在老年妇女当中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如037、029两位老人,在老年第一阶段有多种爱好,但步入后一阶段后,社会参与程度基本为零。而033、042两位老人虽然80多岁高龄,但社会参与度仍然很高,明显处于老年第一阶段。

我们还看到,农村老年妇女对生命的认知度非常低。如026老人,提到“也没几年活头了,好歹的过吧,能混几年算几年。”而且,我们看到她基本没有任何的养生知识和锻炼习惯。让人感到更为沉重的是,老人由于子女的漠不关心生活陷入了困苦和无助。我们从其叙述到的两件事情中,感觉到这位老人缺乏得到家庭成员的认知和情感上的慰藉。也就是说,老人虽然没有劳动能力,但她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却丝毫没有减少。而晚辈们则认为她已经没有必要去为这个家庭付出更多。这种代际之间的隔阂让老人经历着无数次的心理煎熬。

与农村老年妇女相比,城市里老年妇女的生活有如下特点:第一,在经济收入和日常生活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养生和身体状况。第二,晚年精神生活比较丰富,社交圈子也广泛,如012老人一直坚持写日记。第三,能得到子女的认知和情感上的慰藉。如006老人喜欢打麻将,其儿子女儿也经常陪她玩一玩。第四,女性自主意识强烈,自我认知程度也很高。特别是那些早年走出家庭,投身于社会的女性。如011、033老人。

四、老年妇女生活模式差异的原因探析

1、老年妇女的生活模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探析

当代中国的家庭结构已经从早期的为了家族而奋斗的群体演化为个体成员私人生活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青年夫妇建立的核心家庭,以及老年夫妇在子女成家后建立自己的“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多。这与传统的中国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长辈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孝悌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在集体化时期,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集体组织代替了家庭组织,个体获得了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父母的权力也相应地被削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独立性越来也强,传统的孝悌文化越来越淡薄。长辈在家庭中权威也日益衰落。

2、妇女的生活模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探析。

女性老年阶段与年轻时期的差异除了身体,丧失劳动能力外,其生活模式在年轻时期与步入老年后还有更深层的差异。年轻女性特别是农村的女性在择偶以及婚后的家庭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挑战了父权。但是这种权力只限于她们从女儿转变为儿媳的特定瞬间。当她们逐渐融入母亲和婆婆的角色后,又从有权向无权转变。她们步入老年后也会和年老的婆婆一样的生活状况,即农村对不孝儿媳的一句顺口溜所提到的“将来她也当老娘,她跟老娘一(相同的)下场”。即阎云翔所说的“从挑战父权到重塑父权的转变”。“获得解放的个体反过来又重塑着他们与社会群体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推动后者的变迁。”(5)

3、老年妇女的生活模式在城乡之间的差异探析。

与农村老年女性相比,城市里部分群体的老人的子女更能向老人提供情感支持和慰藉。她们大部分有退休工资,不会为子女添加经济负担,甚至还会帮助子女,为她们提供经济支持或构建的人脉关系网。即使她们无行动能力,很多人仍然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子女的孝顺与父母的经济资源、关系网、子女对父母的需求有很大关系。是否孝顺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年女性拥有的社会资源有关。

五、思考

虽然老年妇女生活质量是相对的,它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等相关,但是老年妇女拥有高质量的生活需国家、社会、女性个体、男性个体共同作用、和谐运转(见下图)。

对国家而言,首先,应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特别是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其次,应在倡导个人自由的同时,强调个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再次,应解决好老年妇女家庭成员实际困难。我们在老年妇女的口述中看到,很多妇女在步入老年第一阶段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而承担起照顾下一代的重担。当她们在步入第二阶段后,其子女也渐渐步入老年第一阶段,家庭结构也不断扩大,这种“上有老,下有不断扩大的家庭群体”的结构已经让这些老人的子女已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好整个家庭。假如能建立健全的托儿机构,成立完善的福利院或老年公寓……既可以帮助进入第一阶段老年妇女快乐地生活,又可以解决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的后顾之忧。

对社会而言,首先提高全社会成员对家庭妇女的价值认知度。我们知道,获得受教育权利、获得工作权利等都是个人追求的一种自我实现。但是,在有些女性的童年或青少年时期被迫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即使有的受过教育,在婚后遵从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而放弃自己的事业,最后失去个人的直接经济来源,也失去了家庭地位。如果整个社会重视家庭妇女在家务劳动中创造的社会价值。那么家庭妇女不仅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也能提高她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其次,重视妇女步入老年后的阶段性特征,处理好老年妇女在不同阶段的衔接和过渡。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的生命周期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和需求。在步入老年后的第一阶段,应在“老有所为”方面给予更大的关注。让她们从为社会创造价值中建立自信。而在第二阶段,她们身体每况愈下,亲朋好友相继离世,应给以她们更多的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慰藉。

对女性个体而言,应转变她们“从挑战父权到重塑父权”的生活模式。即不仅在年轻时期的受教育、就业、择偶方面拥有自由权利和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机会,但这并不是要让妇女单方面地去挑战孝悌观念,而是让其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享有机会和权力的同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无论是女性个体还是男性个体,都应该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挑战父权,而不是去挑战男人本身。在父权社会里,女性是受害者,男性同样是受害者。关注女性的同时,也应去关注男性。正如南希?史密斯所言:“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因而不愿再伪装坚强。”“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出一步,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总之,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家庭模式和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来共同构建。

参考文献:

(1)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杜鹏(2003)、张俊山(1997)、丁志宏王莉莉(2011)、李珍等(2010)、吴碧英(2008)等。

(2)老龄在中国一般指的是60岁以上的人口,本文所指的老年妇女指的是按女性普遍的退休年龄算起,即55岁以上的女性人口。

(3)本人——子女——孙/外甥——曾孙/外甥——玄孙/外甥

(4)阎云翔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女子学院科研基地项目(项目编号:JD2013-03001)

当代中国的家庭结构已经从早期的为了家族而奋斗的群体演化为个体成员私人生活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青年夫妇建立的核心家庭,以及老年夫妇在子女成家后建立自己的“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多。这与传统的中国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长辈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孝悌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在集体化时期,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集体组织代替了家庭组织,个体获得了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父母的权力也相应地被削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独立性越来也强,传统的孝悌文化越来越淡薄。长辈在家庭中权威也日益衰落。

2、妇女的生活模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探析。

女性老年阶段与年轻时期的差异除了身体,丧失劳动能力外,其生活模式在年轻时期与步入老年后还有更深层的差异。年轻女性特别是农村的女性在择偶以及婚后的家庭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挑战了父权。但是这种权力只限于她们从女儿转变为儿媳的特定瞬间。当她们逐渐融入母亲和婆婆的角色后,又从有权向无权转变。她们步入老年后也会和年老的婆婆一样的生活状况,即农村对不孝儿媳的一句顺口溜所提到的“将来她也当老娘,她跟老娘一(相同的)下场”。即阎云翔所说的“从挑战父权到重塑父权的转变”。“获得解放的个体反过来又重塑着他们与社会群体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推动后者的变迁。”(5)

3、老年妇女的生活模式在城乡之间的差异探析。

与农村老年女性相比,城市里部分群体的老人的子女更能向老人提供情感支持和慰藉。她们大部分有退休工资,不会为子女添加经济负担,甚至还会帮助子女,为她们提供经济支持或构建的人脉关系网。即使她们无行动能力,很多人仍然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子女的孝顺与父母的经济资源、关系网、子女对父母的需求有很大关系。是否孝顺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年女性拥有的社会资源有关。

五、思考

虽然老年妇女生活质量是相对的,它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等相关,但是老年妇女拥有高质量的生活需国家、社会、女性个体、男性个体共同作用、和谐运转(见下图)。

对国家而言,首先,应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特别是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其次,应在倡导个人自由的同时,强调个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再次,应解决好老年妇女家庭成员实际困难。我们在老年妇女的口述中看到,很多妇女在步入老年第一阶段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而承担起照顾下一代的重担。当她们在步入第二阶段后,其子女也渐渐步入老年第一阶段,家庭结构也不断扩大,这种“上有老,下有不断扩大的家庭群体”的结构已经让这些老人的子女已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好整个家庭。假如能建立健全的托儿机构,成立完善的福利院或老年公寓……既可以帮助进入第一阶段老年妇女快乐地生活,又可以解决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的后顾之忧。

对社会而言,首先提高全社会成员对家庭妇女的价值认知度。我们知道,获得受教育权利、获得工作权利等都是个人追求的一种自我实现。但是,在有些女性的童年或青少年时期被迫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即使有的受过教育,在婚后遵从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而放弃自己的事业,最后失去个人的直接经济来源,也失去了家庭地位。如果整个社会重视家庭妇女在家务劳动中创造的社会价值。那么家庭妇女不仅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也能提高她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其次,重视妇女步入老年后的阶段性特征,处理好老年妇女在不同阶段的衔接和过渡。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的生命周期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和需求。在步入老年后的第一阶段,应在“老有所为”方面给予更大的关注。让她们从为社会创造价值中建立自信。而在第二阶段,她们身体每况愈下,亲朋好友相继离世,应给以她们更多的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慰藉。

对女性个体而言,应转变她们“从挑战父权到重塑父权”的生活模式。即不仅在年轻时期的受教育、就业、择偶方面拥有自由权利和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机会,但这并不是要让妇女单方面地去挑战孝悌观念,而是让其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享有机会和权力的同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无论是女性个体还是男性个体,都应该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挑战父权,而不是去挑战男人本身。在父权社会里,女性是受害者,男性同样是受害者。关注女性的同时,也应去关注男性。正如南希?史密斯所言:“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因而不愿再伪装坚强。”“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出一步,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总之,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家庭模式和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来共同构建。

参考文献:

(1)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杜鹏(2003)、张俊山(1997)、丁志宏王莉莉(2011)、李珍等(2010)、吴碧英(2008)等。

(2)老龄在中国一般指的是60岁以上的人口,本文所指的老年妇女指的是按女性普遍的退休年龄算起,即55岁以上的女性人口。

(3)本人——子女——孙/外甥——曾孙/外甥——玄孙/外甥

(4)阎云翔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女子学院科研基地项目(项目编号:JD2013-03001)

当代中国的家庭结构已经从早期的为了家族而奋斗的群体演化为个体成员私人生活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青年夫妇建立的核心家庭,以及老年夫妇在子女成家后建立自己的“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多。这与传统的中国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长辈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孝悌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在集体化时期,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集体组织代替了家庭组织,个体获得了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父母的权力也相应地被削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独立性越来也强,传统的孝悌文化越来越淡薄。长辈在家庭中权威也日益衰落。

2、妇女的生活模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探析。

女性老年阶段与年轻时期的差异除了身体,丧失劳动能力外,其生活模式在年轻时期与步入老年后还有更深层的差异。年轻女性特别是农村的女性在择偶以及婚后的家庭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挑战了父权。但是这种权力只限于她们从女儿转变为儿媳的特定瞬间。当她们逐渐融入母亲和婆婆的角色后,又从有权向无权转变。她们步入老年后也会和年老的婆婆一样的生活状况,即农村对不孝儿媳的一句顺口溜所提到的“将来她也当老娘,她跟老娘一(相同的)下场”。即阎云翔所说的“从挑战父权到重塑父权的转变”。“获得解放的个体反过来又重塑着他们与社会群体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推动后者的变迁。”(5)

3、老年妇女的生活模式在城乡之间的差异探析。

与农村老年女性相比,城市里部分群体的老人的子女更能向老人提供情感支持和慰藉。她们大部分有退休工资,不会为子女添加经济负担,甚至还会帮助子女,为她们提供经济支持或构建的人脉关系网。即使她们无行动能力,很多人仍然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子女的孝顺与父母的经济资源、关系网、子女对父母的需求有很大关系。是否孝顺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年女性拥有的社会资源有关。

五、思考

虽然老年妇女生活质量是相对的,它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等相关,但是老年妇女拥有高质量的生活需国家、社会、女性个体、男性个体共同作用、和谐运转(见下图)。

对国家而言,首先,应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特别是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其次,应在倡导个人自由的同时,强调个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再次,应解决好老年妇女家庭成员实际困难。我们在老年妇女的口述中看到,很多妇女在步入老年第一阶段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而承担起照顾下一代的重担。当她们在步入第二阶段后,其子女也渐渐步入老年第一阶段,家庭结构也不断扩大,这种“上有老,下有不断扩大的家庭群体”的结构已经让这些老人的子女已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好整个家庭。假如能建立健全的托儿机构,成立完善的福利院或老年公寓……既可以帮助进入第一阶段老年妇女快乐地生活,又可以解决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的后顾之忧。

对社会而言,首先提高全社会成员对家庭妇女的价值认知度。我们知道,获得受教育权利、获得工作权利等都是个人追求的一种自我实现。但是,在有些女性的童年或青少年时期被迫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即使有的受过教育,在婚后遵从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而放弃自己的事业,最后失去个人的直接经济来源,也失去了家庭地位。如果整个社会重视家庭妇女在家务劳动中创造的社会价值。那么家庭妇女不仅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也能提高她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其次,重视妇女步入老年后的阶段性特征,处理好老年妇女在不同阶段的衔接和过渡。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的生命周期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和需求。在步入老年后的第一阶段,应在“老有所为”方面给予更大的关注。让她们从为社会创造价值中建立自信。而在第二阶段,她们身体每况愈下,亲朋好友相继离世,应给以她们更多的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慰藉。

对女性个体而言,应转变她们“从挑战父权到重塑父权”的生活模式。即不仅在年轻时期的受教育、就业、择偶方面拥有自由权利和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机会,但这并不是要让妇女单方面地去挑战孝悌观念,而是让其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享有机会和权力的同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无论是女性个体还是男性个体,都应该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挑战父权,而不是去挑战男人本身。在父权社会里,女性是受害者,男性同样是受害者。关注女性的同时,也应去关注男性。正如南希?史密斯所言:“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因而不愿再伪装坚强。”“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出一步,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总之,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家庭模式和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来共同构建。

参考文献:

(1)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杜鹏(2003)、张俊山(1997)、丁志宏王莉莉(2011)、李珍等(2010)、吴碧英(2008)等。

(2)老龄在中国一般指的是60岁以上的人口,本文所指的老年妇女指的是按女性普遍的退休年龄算起,即55岁以上的女性人口。

(3)本人——子女——孙/外甥——曾孙/外甥——玄孙/外甥

(4)阎云翔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女子学院科研基地项目(项目编号:JD2013-03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