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王全宝
稻花香2号已经连续种植了十几年时间,如果再不进行升级换代,将可能出现变异,丧失原来的品质。在稻花香的培育者田永太看来,目前只有稻花香2号才能代表五常大米,“没有稻花香2号,五常大米的牌子就没了”在77岁的田永太看来,只有稻花香才能代表五常大米。五常大米也是因为有了稻花香,才开始让市场追捧的。作为稻花香的培育者,田永太对市场上出现的大米种种造假现象很是不理解,“稻花香就是稻花香,掺其他的米就是造假行为,怎么还能容忍呢?”
而在另一方面,田永太也在为稻花香的更新换代感到焦虑。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稻花香的香味渐渐开始衰退了。
19岁那一年,田永太和家人搬到五常市小山子乡五一村。当时,村子里有150户人家,300多公顷土地。那时的田永太初中还没有毕业,因为生计困难,他只好辍学跟着父亲下地务农去了。
尽管学历不高,但是田永太勤动脑筋,爱琢磨事儿,没事时也经常找身边的农民聊天。
1969年,黑龙江全省低温,农作物减产。到了收获季节,大部分水稻没有成熟,都是“瘪子”。这样一来,村民连糊口的口粮都成了问题。
低温减产,那么水稻到底有没有成熟的呢?田永太心里琢磨着,打算到稻田里走一走,看看能不能找到成熟的稻子。这一天,天上下着雨,田永太带上午饭,迎着雨点出了门,开始在300公顷稻田里四处寻找。
“隔20米走一趟,一块地一块地走,走了6天时间。”田永太回忆说,这一趟下来无功而返,没有发现任何成熟的稻子。
6天过后,300公顷的稻田还剩下大约3公顷还没有翻找过。晚上睡觉时,田永太想,明天一定要把剩下的稻田走完。
第7天,在那剩下的3公顷稻田里寻找了一上午,还是没有什么收获。中午,他坐在田埂上吃饭,突然间发现30多米之外有几棵焦黄的稻穗。田永太赶快放下饭盒,向那几棵稻穗奔过去。
“这些焦黄稻穗就一穴,全成熟了,是圆粒的”。田永太如获至宝,赶紧装进兜子里带回生产队。回去后,他怕把稻穗弄丢了,就把稻穗挂到生产队的檩子上。
等生产队打完场,田永太才想起挂在檩子上稻穗,赶忙过去查看,发现20根稻穗已经被麻雀偷吃了不少,只剩下了7根。
征得生产队同意后,田永太把这7个稻穗拿回家中,把穗都剪下来,放在信封里。第二年春天播种季节到来,田永太把这7个稻穗拿出来,一穗一行,一共种植了7行水稻。
到了秋收季节,他发现这其中的第七行长得最为理想,并且稻穗没有分离。就这第七行水稻,最后打出来12斤水稻。
第三年,再开春,田永太选了一块地,悄悄地把这12斤水稻育的秧苗插到水田中间。这一年,从春到秋,田永太精心呵护、细心观察这12斤水稻的成长。到了收获季节,他惊喜地发现这些水稻无论是整齐度还是成熟度都非常理想。
于是,田永太把这个情况报告到五常市农业局。当时一位姓郭的局长看完水稻、听完田永太汇报的发现过程,也认为这些水稻很特殊。
这个发现得到县农业局的高度重视,最后这个品种被命名为“517”。此后的6年时间里,517被广泛耕种在五常的大片稻田里,甚至周边的吉林省也种上了这种水稻。
在517水稻得到推广后,鉴于他在稻种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田永太被调到五七大学分校任副校长。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文化大革命产物之一的五七大学,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而被解散了。田永太被调到龙凤山乡农机站任站长。在龙山镇政府后面,田永太开了5亩地,在那里做实验,研究水稻品种。期间,他还到外地考察、挑选水稻品种,但都没有什么好的发现。
1993年,设在五常市民乐乡的黑龙江水稻第二研究所在研究一个水稻品种,名为“8811”,“也是圆粒水稻,但这个品种当时还不理想,需要继续分离。”二所负责人让田永太选一些8811的种子,请他来培育,看看能不能分离出好的品种。
在8811的基础上,田永太最终培育出了一个优良品种,定名为“938”。“我发现这个品种时是1993年,因为我之前培育过517,沿着7这个数字,我就把新品种定义为938,它的代号就是这么来的。”
938口感十分柔软,香气四溢,而且是长粒米。“一直以来,长粒米总是生长在南方地区,在寒冷的东北,没有人见过地里长出长粒米的。”田永太说。
后来938被官方命名为“五优稻1号”,1995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五优稻1号在五常大面积种植了5年时间,高峰时达到8万亩。
在种植了几年后,五优稻1号的品质开始下降,种植面积也开始逐渐减少。田永太又培育出五优稻A,也是香稻,但是产量偏低。
2000年秋季,田永太又选出了“稻花香2号”。“该品种成熟期晚,大概需要135~140天,产量也低,但经济效益高,农民也愿意种植。”田永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开始,稻花香2号在五常市开始大面积种植,官方将其命名为“五优稻4号”。
而之所以一开始时把它称为“稻花香”,田永太还真是琢磨了很久,“这种米太香了,连叶子和稻花都是香的,而且它遗传了938的全部优质基因。稻子本身开花还有香,所以就叫稻花香了。”
据说,早在170多年前,三个朝鲜族人在黑龙江五常的茫茫荒野上开垦水田种稻,这或许是哈尔滨最早的大米。在五常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对饮食挑剔到极致的慈禧太后曾多次提起五常大米,称“非此米不能进食”。
史志可考的是,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将军富俊组织一些朝鲜族居民,在沙河镇的亮甸子、王家街一带引水种稻,所产稻谷用石头碾子碾成大米,其后成为清朝后期历代皇帝的贡米。
到了上世纪50年代,五常(当时为县)的水稻面积已经达到近10万亩,逐渐成为中国水稻生产第一县。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于中温带大陆气候,联合国大气本底监测站设在五常市境内龙凤山水库的检测点证实,这里的气候环境得天独厚,常年活动积温2700℃左右,无霜期130~140天。
五常稻作区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开口盆地,像一个开口朝西的巨大的“C”字,水稻灌浆到成熟的8月和9月,盆地内气候最为适宜,使水稻成熟期相当集中。五常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
由于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五常大米成饭食味清淡略甜,绵软略粘,芳香爽口,饭粒表面油光艳丽。”田永太说,“五常大米,不白,不好看,但好吃。一碗米饭折到另一个碗里,空碗不挂饭粒,且碗内挂满油珠,剩饭不回生,这是支链淀粉含量高的优点。”
对于如何辨别稻花香,田永太教了几招辨别方法:首先,稻花香的外观很特殊,本身粒长,在出牙的一端的地方稍宽;100粒中至少有八成应该是这种形状。其次,从水稻来看,颜色不是很好看,有褐色斑点,不像其他水稻那么焦黄;三是,水稻表面皮质有些裂纹。
但田永太也坦承,最近几年他已经开始担心稻花香的更新换代问题。“稻花香种植了10多年,这是很少见的。一般的品种种植也就在4~5年时间。稻花香品种到目前还没有得过什么病,比较抗病。目前稻花香口感、产量都没变,但是香味有点淡了,原来大米一拿出来就香味扑鼻,现在只有细闻才有”。
田永太说,稻花香2号已经连续种了十几年时间,如果再不进行升级换代,很难保证它不出现变异,丧失原来的品质。
目前,五常市水稻有很多品种,但在田永太看来,只有稻花香2号能代表五常大米。“可以说没有稻花香2号,五常大米的牌子就没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