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刘旬子
(九江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江西 九江 332000)
关于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调整的实践及其思考
刘旬子
(九江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本文以某县城中小学校为例,分析了该地区中小学校教育概况,探讨了该地区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进行布局调整的可行性,并探讨了该地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实践步骤,以及主要的布局调整措施。
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实践
某县城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方面相对较为发达,现有中小学校200所,各学校在校学生共162509人,其中小学学校有100所,在校人数81504人;初中45所,在校学生50628人;高中55所,在校学生30377人。小学和初中的适龄人口入学率基本上都达到了100%,高中阶段的入学率较低约为94.2%,小学和中学缀学率约0.005%,高中缀学率约为0.2%。在先后对一些薄弱学校进行布局调整之后,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教育资源存在严重浪费情况。由于该地区的各学校分布点过于分散,并且规模相对较小,在学校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一些学校将大量的教学仪器设备都存储于仓库,没有发挥这些教学仪器设备的作用。而有的学校却因为教育经费不足,不能够购买教学仪器设备,并不符合提高义务教育的办学要求,并且在偏远一点的农村学校,学生较少并且基本上是一个教师承担教学活动,这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学生入学方面存在着不便。将一些偏远农村的学校进行撤并以后,减少了学校的网点,那么这也就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上学的距离,学生的食宿问题就变得比较麻烦,将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布局进行重新调整,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节约一定的教育经费,还能够优化教育资源。但是站在农村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看,增加了他们的教育成本,还需要面对安全隐患问题,这并不能够发挥学校布局调整的积极作用。
第三,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在偏远农村学校由于校舍常年得不到维修,加大了校舍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教育经费方面的原因,不能够及时的添置所需要的教学设备,或者是建立图书馆,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并没有外出进修或者是参观学习的机会,不能够积极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就降低了学校教师的素质,甚至有的学校教师的学历达不到要求,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大大提高了学校校舍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使用效率。对该地区各中小学校的布局进行调整之后,使各教学点的教学设施设备都集中使用,不仅提高了教学设备的使用率,还促进了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质量。并且能够有充足的教学资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学环境。
其次,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有利于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率,提高了办学质量。在对该地区的中小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之后,极大的统筹了城乡教育,城市人口也逐渐的集中,并且农村的交通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学生上学也更加方便,将农村学校集中到中心学校或者是县级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教育资源也得到了共享。办学效率提高办学质量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那么也就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符合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将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进行布局调整,解决了偏远农村的教育问题,极大提高了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给予学生优秀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施,也就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能够让偏远农村的农民和子女积极的进入城市,共同的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该地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且在前期的学校调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应对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希望,那么在该地区对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也就具备了可行性。
该地区实施中小学校局部调整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在两年内撤并学校40所,其中小学28所,初中6所,高中学校6所,并撤销该地区东西部学校各20所,城区撤销学校10所,农村撤销学校30所。第二步,在完成第一步之后,撤并学校16所,其中小学10所,初中2所,新建小学1所,新建初中1所,高中2所,并且城区学校撤销2所,新建学校5所,严格要求大部分学校人数不超过一千人。第三步,完成前两步之后,并且取得一定的调整效果之后,再次撤并学校10所,其中小学6所,初中4所,新建小学2所,新建初中1所,撤销该地区城区学校4所,农村学校6所,同时也应该严格控制学校的在校学生[3]。经过局部的调整之后,相信能够有效的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应该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统筹规划原则以及效益优先原则等原则,充分发挥布局调整的优势。当然还应该严格制定具体的调整措施。
第一,积极实现教育投资均衡化。经过几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基本上已经撤销了偏远地区村办学校,提高了该地区的教学环境,但是还应该积极的实现教育资源统一分配,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够合理的分布,并且具备一定的教育资源,还应该实现办学主体的平等,将高中阶段的办学权利收归教育局,以保证各高中的办学权利以及教学质量。
第二,依靠城镇化带动当地经济。在城镇化不断推进下,外地务工农民也逐渐增加,也就促进了城镇教育的条件,那么在依托城镇化下来带动学校布局调整,也就成为必然。当地政府就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开发商在建设新小区时,按照相关标准建设配套的中小学校。
第三,积极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该地区在教育体制上和教育格局上可以采取灵活、开放政策,鼓励民办教育的实施,并且颁布相关的文件为民办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民办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尤其是需要积极支持和扶持民办教育,并且给予一定的经济投资,帮助民办教育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对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区应该积极的应对,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科学的对现有的中小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全面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1]谢秀英.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集体非理性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04).
[2]李剑平.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须慎重稳妥推行[J].中国教育学刊,2011(05).
[3]程斯辉,王传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10(02) .
G637
A
10.13612/j.cnki.cntp.2014.19.13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