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站间冷管束腐蚀原因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4-05-17

冯晓明

(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8)

2016年初,国内某电厂间冷塔空冷器在稳定运行一个月后发生了泄露问题,经停车检查后发现,在铝管束入口端空气侧有铝管在根部发生破损,进而出现冷却水泄露的状况,将管束入口端管箱拆下,可以发现有铝管的顶部同样发生了破损状况,如图1所示。通过对铝管破损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推断铝管破损状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铝管内部出现腐蚀现象。

1 管束材质及材料成分

管束采用铝材料制备,规格为1050,Φ25 mm×1 mm,且该管子借助无铬氧化工艺处理,使其耐腐蚀性显著增强。依照《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对该管子进行了成分分析,具体见表1,结果显示铝管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表1 铝管化学成分分析结果(mass%)

2 冷却水检测分析

在铝管束出现泄露问题后,循环水的pH测定结果显示,1#机组循环水的pH为8.44、电导率为14.0 μs/cm;2#机组循环水的pH值为8.24、电导率为33.6 μs/cm。

图1 管束水侧铝管端部破损照片

此外,机组投运后对其进行现场检测发现,管箱内部残留部分药皮、沙粒等杂质,甚至在管板处也会留存其他物质。从加工制造角度出发,铝管束经过无铬氧化、循环冲洗,管内部应该不会残留杂质。则推断处药皮、沙粒等应该是在焊接环节中产生,在循环冲洗环节易被带入管束内部。

3 铝管腐蚀产物成分分析

通过观察铝管腐蚀泄露部位,铝管内表面容易出现腐蚀产物,黄色、粗糙、表面无规则性,且存在沟槽、坑洼的现象,产物覆盖不均,表面呈坑洼蜂窝状,符合冲刷腐蚀表面形貌特点。

在腐蚀产物表面进行多位置取点分析,图2是产物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结合峰值、峰面积大小可以看出,腐蚀产物中主要含有Si、Mg物质。其中Si可能是沙粒中的二氧化硅引发,沙粒大量冲刷管壁,容易在管内部形成致密膜。此外,Ca物质是由管内部大量水垢导致的。

4 铝管腐蚀原因分析

结合上述SEM扫描电镜图、光谱分析图等可以看出,管束主要是冲刷腐蚀作用较强,也可将其定义为磨损腐蚀,是金属材质、外界流体之间对流运动等引发的材料破坏,是两种介质长期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冲刷腐蚀影响要素包括:介质流速、固含量两部分。固体物质冲击金属表面,破坏氧化膜,容易造成电化学腐蚀作用。

结合该文现场运行案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冷却水的影响作用最为突出,内部沙粒含量高、水流速大等均增加了冲刷腐蚀的负面影响,导致铝管表面的氧化膜被损害,金属管子金属暴露后和水介质相互作用,构成了“原电池”,电偶腐蚀是阳极、金属端是阴极,同时冷却水未经除氧处理,内部腐蚀产物结垢后易产生氧浓差电池,腐蚀速度增加。

结合冷却水处理报告相关数据分析可看出,冷却水电导率为33.6 μs/cm,该数值大小是水中离子浓度的表现,电导率高、离子浓度大。业内学者指出:铝合金腐蚀电流会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大,且电导率处于高数值阶段中,腐蚀电流增速更快。从SEM电镜照片、能谱分析中也可看出Mg、Ca等物质的存在,上述物质以离子的形式存,进一步增加了腐蚀速度。

图2 腐蚀产物表面能谱分析

5 改进措施

5.1 冷却水处理

冷却水一般是弱碱性物质,pH值为8.5左右,铝材料在弱碱性环境下具有较高的腐蚀速率,为此必须加强冷却水pH值的妥善处理,降低铝管腐蚀效应。

当下铝管换热器材料的冷却水多为地下水、自来水等,均未经过净化除氧等前期处理,水质条件不足引发换热器的运行周期会受到差别化影响,从pH值、电极电位出发对铝管腐蚀进行处理。实际厂区运作中,冷却水必须加强前期处理,加强其定期检测、pH值等方面的控制,一般pH值需要控制在6.7~7.5,电导率不得高于2 μs/cm,加强地下水中腐蚀性过强物质的有效控制,如氟、砷、硫等。

5.2 对现场操作进行优化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机组停机后需要进行重新启动,在对空冷器进行充水时,需要严格控制好冷却水的流量和压力,尽量减少压力的大幅波动,并缩减冷却水的流速,不能极速加压或者提高流速。除此之外,如果不能保证用水水质达标,可以在重点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比如在入口端铝管处设置保护套,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冷却水的冲刷和腐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