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邓国永
摘 要: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各种工厂机器、汽车等产生的噪声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危害也是与日俱增。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声境的概念及园林声境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以及声境在园林设计营造中的合理性,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声境;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诸多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无不时刻地在困扰着人们。人进鸟退、人进沙现,噪声危害等使得人们缺少了与大自然更深的接触,与大自然更是渐行渐远。由此,人们对大自然美的欣赏只能依靠于一些环境保留较好的地区并对其进行人造园林的建设。而人们关于园林景观的欣赏和声境的体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综合运用人体多种器官的感觉才能获得全面的认知。这就给造园者指明了设计的方向——应该统一考虑各种知觉的综合效应。但就目前已建成的园林工程看来,园林景观设计仍然以“视觉至上”为主,关于声境对园林整体作用的研究还很少。事实上,听觉作为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第二大机能体,对景观审美的体验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环境中的声音无处不在,视觉无法接收的信息,大部分都由听觉来补充,可以说声音具有引起人们注意的作用。前不久,又有新的学科——声学的诞生,这就显示出营造恰到好处的声境在园林中已经是当下的一种趋势。
声境研究的意义:
在目前科技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工厂机器、汽车等产生的声音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危害也是与日俱增。工厂的机器整日运转,严重影响工人们的听力,马路上嘈杂的车鸣声也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人们愉悦的心情。所以,生活中噪聲污染的控制受到广大群众及中外学者广泛的关注。例如:在声源处减声、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声、在人耳处减声。不过,强调降低环境噪声并不等同于追求声音为零分贝。因为长期生活在过度安静的环境中,会让人的听觉灵敏度下降并产生抑郁的心情。因此,为了掌握营建声音及其存在的适宜空间的方法,让人们在钢筋混凝土世界中得到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引入声境的研究和将其应用于园林设计实践中显得意义非凡。
研究内容如下所述。
1 声境概念及园林声境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
(1)声境的概念:人既不能生活在噪声的环境里,也不能生活在零分贝的环境里,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人们变得焦躁和不舒适。由此诞生了新的学科——声境学。即研究人在什么样的环境分贝下才最适合生活,本次研究发现,园林中声音35dB~45dB之间最适合人们放松心情。
(2)园林声境构成的要素和基本特征:声境的营造不仅仅需要有自然风光作为主元素,还要有人为的进行艺术建筑,并用科技手段造声,更要有聆听者。这样才做到一个有机的统一,做到大自然的和谐。所有的要素所要面对的是产生者为倾听者服务,使倾听者在心灵上得到美的体验,获得最佳感觉,其最美妙的境界是自然之声和人之声共同作用,构建出一副和谐的美妙的声境。
2 中国古今声境研究概况
在园林这种特定的场景里,声音不仅仅是被耳朵听见,同时还能激发人们内心的联想和想象,使人的内心产生与环境的共鸣。这就是对美的欣赏,对声音的陶醉,即是园林之声境。它可以源于游览者当下的心情,也源于园林当下的气候环境与建筑特色的影响。这些都能强化游览者在园林中对美的感受,对声境的陶醉,愉悦自身。声境的营造是设计师借用或创造各种声响,既可以是自然之声,也可以是人的活动之声,甚至是它们的综合体,依托有形的景物和园林空间打造景观、烘托意境,使游赏主体通过实际体验而获得触景生情的感悟,引起共鸣以致激发联想。
而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声境有其鲜明的独特性,在几千年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情景交融的特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情景声境俱佳的著名园林有:秦帝国之阿房宫、清帝国圆明园、苏州园林等都是曲径通幽处,溪水潺潺流,林中自有百鸟鸣。对情景声境的营造不愧是经典中之经典。
3 声境在园林设计营造中的合理性
万事万物的存在必然有一定的价值与合理性,而声境在园林中的应用更是恰到好处。就拿我们所熟知的北京天坛来说,北京天坛是皇帝祭祀的地方,为显示皇家之威严,对于天坛声境的设计更是美妙绝伦,皇帝每次在祭祀时,在天坛上讲话,在天坛的其他地方都能听到,而且声音雄浑,方显皇家之气势,这就是声境在园林中最为合理的最具代表性之一的设计。
结语
自然景观虽然精妙,但被破坏的也多,而现在世界人口与日俱增,自然界所承受的破坏压力更大,这就使得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刻不容缓,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而人造景观必然少不了对声境的营造和设计。声境运用得当,恰到好处,这样人们在园林中的体验会更上一层次。所以,园林声境的营造在世界每一处园林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意义重大的。
参考文献
[1]陈秀萍.中国古典园林声境的营造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8.
[2]王静.声境在园林中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