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理学教学中的育人策略

时间:2024-04-24

李永强 张娟娟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公共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或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师范专业或教师教育专业开设心理学课程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理解并掌握人的心理活动特征和规律;二是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学素养,使他们学会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教育实践工作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三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全人格。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既让学生学习理论,又能使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从而在教书中实现育人的目的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公共课心理学教学中的育人策略。

一、发挥学科优势,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具有充分的适应力;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不脱离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学最让人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健康。的确,心理学研究中有很多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内容,比如,学习动机的激发、情绪管理、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塑造,让学生既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又能结合自身的需要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性问题、就业问题等。在教学中,我注重结合心理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关于学习问题,我首先运用学习动机理论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并逐渐达到自主性学习的要求;人际交往问题,我利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强化人际交往对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损害;爱情是大学永恒的主题,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已经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及学习和生活。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恋爱困扰主要是对两性交往的不适,性冲动的困扰及缺乏处理恋爱中感情纠葛的能力等。大学教师无权反对和制止大学生的爱情,但有义务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有责任对出现的问题如失恋的学生提供主动及时的帮助。教学中,我运用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不合理的认知,引导他们走出失恋的阴影,既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防止了更大问题的出现。

二、结合学科内容,注重积极心理引导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按照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学生的优点越表扬越多,缺点越批评越多。一个人经常受到批评,久而久之,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从而逐渐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在教学中,首先我向学生传授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其次我对待学生注重以正面表扬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三、识整体顾大局,注重健全人格培养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人格处于健康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根据黄希庭先生的研究,健全人格具有以下特点:对世界抱有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人格退化、裂变事件,已向全社会提出了警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非常迫切的需要,特别是师范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如果他们的人格出现问题,影响的将会是众多的学生。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从小事抓起,注重随时随地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习惯对健全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看现实观未来,注重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理所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毕业之后找到理想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

教学中,一是确立就业目标,开学之初我就要求学生每人写一份本学期个人发展目标和自荐书(自荐书中的空白部分即将要达到的内容留待以后逐步补充完整),注重过程监督,并要求学生之间互相监督。这样学生的行为有了强烈的方向感,知道自己将要走向何方以及怎样到达目的地;二是运用心理学中人与职位匹配的原理,帮助学生确立更适合他们的职业目标,以及如何扬长补短,真正实现个人的良性发展。三是利用课间时间播放求职类节目,如深受大学生喜欢的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节目,让学生提前熟悉求职的过程,为他们今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在高校师范专业心理学教学中注重育人,既有利于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