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福建宁德古民居调查与文化内涵分析

时间:2024-04-24

陈扬州

(福建省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福建 宁德 352000)

宁德市古民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福建古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平面布局、外部造型及细部装饰等方面,即保持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征,又受所处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特殊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宁德市现存的古民居,年代大多上溯到明、清,不仅有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宅第民居,更有许多坐落在山坳林间、点缀在幽谷溪畔、布局活泼自由的民间小舍,还有不少依山伴水、环境优美和谐、空间布局富有变化的民居建筑聚落,这些传统民居风格各异,但都注重建筑与环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营建出宜人的居住环境,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宁德古民居现状与分期

1、保存现状。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资料,目前宁德市已登记在册的古民居数量为294座,其中蕉城区9座,霞浦县50座,古田县35座,屏南县11座,寿宁县17座,周宁县4座,柘荣县20座,福安市82座,福鼎市66座。在这些古民居中,柘荣县凤岐吴氏大宅已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凤岐吴氏大宅和福鼎翠郊古民居,县级文物保护保护单位有10余处。还有大量藏于乡间数以千计的古民居正在以国家、省、市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形式进行捆绑保护,如屏南 下古民居群、福安楼下古民居群、霞浦白露坑古民居群、寿宁西浦、南阳古民居群、周宁咸村古民居群等。目前宁德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12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35个,畲族文化重点村4个。民居以村落为载体,并依赖于村落的存续与发展,因此古民居的分布特征是古村落的分布特征的体现。宁德市的古村落绝大多数都是依山傍水、靠近水源,这一方面是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古代社会中人们贴近自然、融于自然,追求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这一朴素思想的体现。宁德多山、多水,如群星般撒落的山间盆地与河谷地带,尤其适合于中、小型古村落的形成与发展。

2、年代分期。宁德古民居通过主体梁架结构特征、族谱、牌匾、题刻及屋主记忆等,多数可以确认其建造的大致年代,其中绝大部分属清嘉庆以后,少部分可早到清早期或明末。由于清后期至民国的古民居与清中期的古民居相比,差异大多只是体现在建筑材料、装饰装修等方面,故以建筑的演变特征为主,将宁德古民居系统分为前、后两段,即前段:明晚期-清早期,后段:清中期-民国。

前、后段古民居的主要区别:明晚期-清早期的古民居建筑,实用性相对较高,风格相对简朴。正座的明间较为开敞。明间前廊位置在较早时期使用一对较粗的廊柱,并减去二根前金柱,上部抬梁式;较晚时期则不再使用廊柱,减柱与抬梁之手法常见。建筑除抬梁部分阴刻花纹或有造型外,较少雕刻。内部一般只做一层;木构件用材较大,斗多方形, 材断面尺寸在8厘米左右。清中期—民国的古民居建筑,装饰性有明显的加强,在门面、挑檐、替木、梁枋,以及墙头、隔堵、门窗、柱础等处遍施雕刻,正座前廊多为轩顶。减柱手法基本不用,穿斗式构架与弯枋常见,使梁架间的勾连更加紧密。内部做二或三层的增多,木构架用材较小,斗多花形。

二、宁德市古民居的文化内涵

“传统民居”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同地域环境特色相结合的产物,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会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居。宁德民居建筑文化一方面受汉族文化底蕴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文化因素影响,有其独特性。闽越文化遗风、中原文化、宗教文化、宗族文化、闽学文化等多重文化兼容并包、互相影响,体现在村落民居的选址、营建,都遵循着某些内在的合理的营建理念。

1、风水术数。宁德传统民居崇尚自然,借鉴和发挥自然,虽风格各异却无处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风水术也称“堪舆学”表面上看,是人们借助风水理论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解释、利用和合乎利益的改造,但从根源上讲,风水也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某种理解和追求。风水术对宁德市古村落、民居的影响无处不在,对民居的选址、择位、定向、布局以及建筑的正面、大门、山墙、装饰装修等产生明显影响。

“藏风聚气”是风水观念对村落、宅地选址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最佳选择,用风水术语解释为,后有来龙,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前有月牙池或有弯曲的水流,在远则有案山、朝山等。

选择宅基的原则是:

①宅基力求坐北朝南,即负阴抱阳,一些特殊的情况(如禁忌、避煞)等限制可朝东或朝西,但不得朝北。

②背靠大山或丘陵,即有来龙依靠,面对朝山,左右有小丘陵之类。

③靠近河流或是水塘,但忌讳背水。

用现代人的观点看,“背山”屏挡冬季北向寒风,“面水”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可得到生产、生活用水源,“负阴”选址在缓坡避免淹涝之灾和保持水土,“抱阳”即朝向阳光,可得到良好的日照。

2、宗族文化。福建是宗族制度最为强盛的一个省份,明嘉靖十五年(1536)礼部尚书夏言上《令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疏》后,政府明确鼓励应许,“庙堂之上”的宗法理论开始全面庶民化,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聚族而居,广建宗祠。现在经常发现有些村落往往就是一姓一族,或是几姓错居一姓独大占统治地位。宁德是福建北部山区,基本是以移民为主的社会,加上山高路险,环境恶劣,仅仅靠个人的力量在这陌生的地区进行垦殖是不可想象,所以只能借助宗族力量集中进行,定居后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强大的宗族势力。

宗祠象征祖先,象征团结,因此大多建立在村落中心地带,而且是村落中最雄伟的建筑,一般民居,则环绕着宗祠、宗庙依次而建,形成了以分祠拱卫总祠,以民居拱卫祠堂的古村落布局。宗法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崇天敬祖,提倡家族或是宗族祖先的崇拜并祭祀各种地方神明,他对民居的平面布局、房间构成和规模大小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民居细节方面,主要是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厅堂宽敞举架高并贯穿全宅,是为了适应家族制度的需要,是家族敬神祭祖、接待宾客、举行婚丧礼仪的场所,有的大型的院落式民居还在正厅两侧甬门上方设神龛,是祭祀祖先、安放神位的地方,以喻示祖先高高在上或是神明在上之意。每座民居大厅正中基本都设一条祭祀祖先的案几,居民俗称祭桌,案几做成长方形,朝外一面为神话故事、珍禽异兽等镀金木雕镶嵌,中间祀历代先祖神位,后人上香一般从神龛两侧而上,是建筑中最为神圣的部分。

3、装饰文化。宁德市古民居的装饰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工艺和技术特长,在装饰上更加繁缛细密,除了使用传统的雕刻(木、石)工艺外,还大量运用到灰塑。在题材上,比较重视“音、形、意”方面的各种相关联的含义,多以喜庆、吉祥、花草、故事、戏文、风俗等,色彩鲜明内涵丰富。

(1)建筑雕饰题材。在宁德市明清民居中大量使用的雕饰主要分为三类:木雕、石雕、灰塑,虽然在材料质地和使用部位不同,雕刻手法亦有所差别,但是在表现内容和题材上大多相同。大致可分为人物故事、世俗生活、花木鸟兽、博古与图案等四大类。

人物故事类主要有虞舜《孝感动天》《卖身葬父》孟宗《哭竹生笋》《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木兰从军》《望子成龙》《金榜题名》《郭子仪上寿》《平升三级》《鹿鹤同春》、《西厢记》等,都是以表现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民居风俗为主。

世俗生活表现普通百姓生活如砍柴的樵夫,待耕的农夫,牛背上的牧童,纺车前的村姑和饲养家禽家畜,推车、担水、捕鱼、游艺表演、舞龙舞狮、撑船等劳动人民形象,如《耕·樵·渔·读》《织图》《猎》《牧归》《村妇》《习武》《童戏》等

花木鸟兽为题材则主要是通过象征、比拟、会意等“抽象暗示”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思想内涵的。如《太平有象》《三羊开泰》《六合同春》《喜鹊登梅》《喜上眉梢》《福禄双全》《福禄寿喜》《五蝠团寿》、《榴开百子》《麒麟送子》等。有赞美高尚情操优良品质的,如《三友图》《三君子》《岁寒三友》等。以蝙蝠、鹿、瓜藤的组合象征“福禄绵绵”,以仙鹤、松柏、灵芝、祥云、鹿、仙桃代表长寿等。

博古图案,宋徽宗《宣和博古图》中的各类器皿图案常常被雕刻所运用,博古图案造型多为各种各样的瓶、罐、壶、碗、盒、炉、鼎、盏、觥、豆、斗、盂等。木雕装饰中还常见各种锦纹图案如云纹、水纹、萍纹、铜钱纹、网格纹、冰梅纹、竹节纹、缠枝莲纹、万字纹、喜字纹等几何形图案。博古图案类雕饰在表达方式上也是以“象征暗示”为主,比如木雕《暗八仙》的画面,由宝剑、扇子、玉板、葫芦、荷花、渔鼓、笛子、花篮等形象组成,分别代表八仙的“法器”,民间多称“八宝”。如以图案表示吉祥幸福,云纹、水纹图案表示免于火灾等。这些解读,无不体现着百姓对生活的美好理想和良好愿望。

(2)建筑雕饰的表现形式

①石雕。石雕在古代建筑装饰中占重要地位。石材质地坚硬,经久耐磨,又能防水防潮,多作为建筑中防潮湿和需受力处的构件。石雕在古民居建筑上的运用在门面、照壁、抱鼓石、台明、柱础等部位,雕刻技艺分为圆雕、浮雕、线雕等。其中柱础的运用在民居建筑中基本不可缺少,造型随着时代变迁,造型也多有变化。

宁德市民居柱基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普通型和覆盆型,覆盆型多见于祠堂、厅堂、府第和豪宅。柱础的形制很多,最普通的是方形和圆形素面的石础,靠天井的廊外部分多用方础,而里面为圆形石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圆外方”的思想。除方、圆两种基本形制外,还有瓜楞形、覆斗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多种形制。明清建筑的柱础形制也有一些差异,总体上早期建筑柱础较扁平些,清中期柱础较高且径大。柱础常常做一些雕饰,其外形与雕饰相配套,有雕暗八仙、吉祥八宝的,也有雕卷草、夔龙纹、如意纹的,还有雕花草、鸟兽或是乳钉纹、弦纹、几何纹饰的。

②木雕。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常用木材作为雕刻的材料,其质地绵软可以雕刻出繁复的花纹和剔透的层次。宁德市古民居的木雕基本以“清水白木雕”为特色,较少施以彩绘,只有在门窗的花板上有红漆贴金、描金或加以螺贝壳。

宁德市古民居木雕刻常用于门楣、外檐、廊轩、月梁、梁架、垂花、雀替、牛腿、悬鱼、栏杆、屏风、门窗、隔扇等部位常作为重点修饰。大部分民居只对建筑外檐廊的月梁、牛腿、琴枋、雀替、门窗隔扇等作适当的木雕装饰,穷人家的住宅一般不作任何修饰,仅为遮风雨避寒暑之居所而已。只有大户人家或有功名之辈,木雕极尽精美、繁缛,耗资不计,宅邸修建的富丽堂皇,以体现门面。

③灰塑。灰塑在民间乡土建筑主要表现在板瓦、勾头、滴水、脊吻兽、山墙、墀头上面,主要手法一种是按所需形状塑造泥胎,经烧制成陶制品,安放在建筑屋顶,另一种是直接在现场用胶泥和石灰塑造而成。灰泥的成分各地稍有不同,但基本上配方应包含石灰

(以石灰石烧制或海边的蛎壳、贝壳等烧成)、砂、棉花(麻线),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近年也有掺入一点水泥,以增加固着力。为增加黏度,常掺入红糖汁或糯米汁。为了延缓干燥,减少裂缝,也常加入煮熟的海菜汁。

制作“内枝外叶”的多层次泥塑,要以铁丝为骨,层层加厚灰泥。泥塑的骨材一般都使用铁丝,以前也有的用竹条或木条当骨材,现在为避免生锈,亦有使用不锈钢丝。灰塑的颜色除了石灰的浅灰色,也可在制作过程中掺入色粉,或者在其将干未干涂刷色料,使之吸入表层,形成彩塑,传统的灰塑常用色彩有朱砂、乌烟、石青及铜绿等,色粉多为矿物质或植物性材料。

结语

宁德市古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延续了百上千年的古村落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影响与触动,现代家居与择址理念开始逐渐替代古老的风水取向与审美意识,使古村落、民居的完整性面临巨大的危机,大量的古民居等乡土建筑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被愚昧地破坏着;或是因保存不善,无力维修,风雨飘摇、日渐坍塌。笔者提倡政府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呼吁更多的人们关注古民居,爱护保护古民居,弘扬先人宜居宜家宜人的精神理念,提升乡村旅游的品牌内涵,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1、福建博物院:《福建北部古村落调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6年。

2、戴志坚:《福建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