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创客喜与忧

时间:2024-04-23

王全宝

今年1月4日,科技部部长万钢陪同李克强总理在深圳考察了柴火创客空间。“创客”这一原本不为人熟知的群体,很快成为了大众热议的话题。

万钢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去年,致公党开展了“创客群体与创客文化”的专题调研,由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领衔。去年10月至11间,调研组先后到北京、西安、杭州、深圳四地,共考察了19家有代表性的创客空间和创新型孵化器企业,召开了近10场调研座谈会。调研结束后,致公党中央形成了题为“壮大创客群体、培育创客文化”的建议并转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6日,李克强对此作出了批示:“注意在支持创客群体成长中培育创客文化,以利创业创新。”

近日,蒋作君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我国创客群体仍处于发展初期

中国新闻周刊:去年年底,你率队赴北京、西安、杭州、深圳四地开展“创客群体与创客文化”专题调研。为什么关注这个话题?

蒋作君:创客是一群喜欢和享受创新的人,他们将想法付诸行动,以兴趣激发创新,将创意变成产品。他们以大学生为主体,也有一些企业科技人员、大学教师等。创客们把想法付诸行动,不在旧领域争第一,而在新领域求唯一;在生活上选择省略号,在事业上追求惊叹号,值得全社会关注。

但是,当前我国创客群体还处于发展初期,仍属小众。不同地区创客群体发展极不平衡,存在着不少制约其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为了促进创客群体和创客空间发展,并且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中国经济发展得更健康,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与创业,让中国人民多创新,我们致公党中央去年开展了“创客群体与创客文化”专题调研,形成了报送国务院的调研报告,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都作了重要批示。

中国新闻周刊:国内创客群体刚刚起步,并且不同地区创客群体生存发展状况不平衡,从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创客群体有哪些特点?

蒋作君: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创客群体主要形成了三个层面的发展格局。

第一层面是围绕“北上广深”等特大型城市为中心的创客群体。这些城市科研力量强、经济发达,信息技术、智能化制造加工配套能力强,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创客活动也比较活跃。如北京创客空间得到中关村创新孵化器的授牌,享受税收、房屋租赁资金优惠及创业孵化服务等支持。深圳各区政府争先布局,着手规划建设一批创客空间载体,为深圳创客及其开展的创意创新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平台支撑、产业化支撑。目前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开放制造空间等创客空间,硬件加速孵化器、创客工场等,在国内外创客领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层面是围绕一些科技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形成的创客群体。如西安、杭州、武汉、成都、厦门等。由于这些地方经济结构、产业基础以及科技服务限制,创客空间缺乏较系统发展计划、政策资金以及产业配套支持,发展相对滞后,生存状况堪忧。

第三层面是一些高校以及科技园区周边形成的创客群体。如石油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培华学院等。高校、科技园区内科研资源条件较好,能发挥教师、学生专业和兴趣特长,引发了高校科技园内创客群体的萌动和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创客群体发展最主流的模式是什么?

蒋作君:目前创客空间运行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依托创业大街、科技孵化器进行产品开发孵化。2014年6月12日,中关村创新创业孵化一条街正式开街,通过回租回购等方式整合空间资源,引进10余家知名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入驻,聚合创新创业服务要素资源,构建了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受到创客群体青睐和追捧。深圳市的光明创客孵化基地计划建设约3000平方米的创客孵化基地,包括25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场所和500平方米的原型加工基地,为个人创客和创客团队提供孵化场地、房屋租赁、技术平台、开发工具、管理咨询、投融资和渠道销售等服务。

二是依托大公司做创意产品开发。通过接受企业投资、委托设计等方式来实现创客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创客企业的成长,完成从创意向创业的商业转化过程。目前国内小米科技、联想、海尔等一大批科技公司十分关注国内创客群体的发展,并为之投资。

三是依托校园内社团等自发组织。高校学生主要依托校园内的社团、创客空间等自发组织,创客作品多以参加比赛、路演,吸引风险投资。如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大学等。此外,一些创客通过互联网推广(如京东、淘宝)和线下体验吸引消费者,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满足柔性需求;或通过众筹平台吸引投资者。目前国内已有点名时间、众筹网,追梦网、淘梦网、好梦网、点火网、众意网等多家平台。

中国新闻周刊:调研后,你的总体的感受是什么?

蒋作君:总体来看,我国创客群体仍处于发展初期,部分创客群体自身发展仍较艰难,创客文化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和尊重,推动经济发展、带动自主就业、营造创新文化作用及影响仍很有限,但前景良好,大有可为。

创客作为全民创新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在创新环境和公共服务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创客群体和创客文化的发展创造适宜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在创新、创业、教育、投融资、税收以及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为创客群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创意产业与研发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普等有机融合,实现创新—创造—制造—市场的有效衔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大多数创客群体面临生存压力

中国新闻周刊:有舆论认为,目前大多数创客群体面临生存压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

015年5月17日,北京,科技周现场,李克强总理用过的同款3W咖啡杯大卖,受到了市民的追捧。图/CFP

蒋作君:调研中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可以说大多数创客群体面临的生存压力及持续发展能力不容乐观。

首先,从收入来源讲,创客空间收入基本上是在维持创客组织的基本运转,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当前创客空间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一是会员费、政府支持和企业的赞助;二是开设的教育培训课程收入;三是产品代售收入;四是举办活动和工作坊收入;五是一些孵化项目的分红。这些收入来源普遍存在量小且随机性大的特点,尚不足以支撑创客空间的良性发展。

其次,从自身发展能力讲,一是好的创意相对较少,转化为商品的价值不高,难以形成经济价值;二是由于投融资渠道不畅、商业模式选择、市场理念、生产和人才管理欠缺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好创意只能停留在样品上,难以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

第三,从成本角度讲,大部分创客还面临着房租、人力支出、生活成本、生产及税收等种种压力,在没有得到有效资金、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许多好的创意样品要进行小批量试生产的难度较大,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

我认为,以小微企业形式存在的创客群体亟需寻求符合市场运行机制的商业模式,以保持持续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以公益性机构运行的创客空间需要明确服务基本定位,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自身运转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创客群体在技术创新环境方面临哪些困难与问题?

蒋作君:我们调研发现,大多数创客的技术创新科研条件水平不高,且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待遇,持续创新能力欠缺。一方面,草根创业的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十分有限,与国内高校、专业科研机构相比,创客群体所拥有的科研资源与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竞争力也较弱。

另一方面,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的制约,创客群体中的草根创业者还难以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公共政策服务和项目、资金的支持。调研中有反映,大多数创客因没有法人资格,无法享受政府相关的项目和资金支持。许多政策和政府资源是针对国有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门槛也较高,普通创客无法从中受益,甚至根本不了解这些政府举措。

此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由于创客空间制作有着“开源”的性质,前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金钱的项目在分享之后,很容易被别人复制加工,产生一些无法预知的酬劳回报问题与纠纷,需在“开源”与“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机制,既有效保护创客群体在知识产权维护与保障方面的权益,又不挫伤创客群体创新活力。

中国新闻周刊:针对当前的问题,致公党中央提出了哪些建议?

蒋作君:我们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从战略高度重视创客现象,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二是加大政策、资金层面的引导和扶持,积极培育创客空间发展新业态;三是将创客空间引进高等院校乃至中小学,培养在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是开展多途径、多渠道模式探索,尤其要与市场对接,支持创客群体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