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17

王 鸿

(四川省什邡市环境监测站,四川 什邡 618400)

关于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 鸿

(四川省什邡市环境监测站,四川 什邡 618400)

在我国环境监测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因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信息化环境监测,可以规范化管理环境监测的过程,对实验室科学进行巩固,使实验室管理和相关标准要求相符。同时,通过信息化设备对监测信息的使用价值进行挖掘,可以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和细化非常重要。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提出关于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几点思考

如果人们习惯了传统化的管理方式,再开始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就会无法自如应对。先进的管理制度是非常新颖的,在开始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制度流程的管理是系统化和固化的,会突破原来的传统管理行为。这样人们思考问题更加客观,同时做出的决策也更加客观。现代环境管理要求环境质量更高,形成的监测工作模式质量更高,规模化程度更高。同时形成的监测工作模式是跨区域协作的。技术人员通过信息技术解放了环境监测的生产力。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环境监测的重要工作是对环境监测生产关系的完善。

1.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环境监测的历史较长,已经发展了20余年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开始使用计算机。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普及计算机,可以通过计算机制表和编写报告,尝试用数据库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处于用系统解决问题的阶段,但是最后实践的结果以失败结束。进入21世纪后,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概念被引入,开始实行信息化的环境监测,改变了我国整体的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环境监测方式。

信息管理模式的一个特点是机械化,再用制度约束这种工作方式,就会使工作的规范性增强,这种规范化操作可以使岗位工作效率提升,最终会规模化的处理各种复杂的任务,这样可以快速处理繁重的工作量。在环境监测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可以使工作中各种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改变,也会使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审核流程和联络方式发生改变。计算机信息自动处理技术使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方式发生了改变,可以使复杂的信息处理技术变得更加简单。国家检测的信息化程度在不断加强,领导和监测人员同步阅读使用环境信息。信息化的表现形式是无纸化,不需要纸质的报告和报表,在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存着批复,文件和通知,能通过电子文档的形式储存并处理这些信息。

2.基层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和快速,能够应付繁多的工作量。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层环境监测站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以下具体分析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

(1)无法畅通联系各种信息

不同阶段各个部门编写的信息系统的关系是独立的,各种非涉密业务也无法在各部门之间顺畅流动,于是就无法畅通联系各种信息。原来的信息系统出现了新的信息共享需求,也无法通过调整系统加强交流和沟通,就再次显现出信息的无法畅通联系等问题。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如果忽视对业务的规范,再缺乏与主管环保部门的沟通,忽视环境监测的各个业务需求,那么环境监测就会使环境监测的畅通性降低。

(2)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运行

环境监测的科研性质和业务特点比较特殊。我国环境监测的信息化更多是借鉴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在信息化设计开始时,应用的是实验室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思路,希望通过一次性付出得到完善的解决方案。但是我国引用这种实验室管理框架无法满足国内监测业务的要求。近些年,技术人员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解决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各种问题,却忽视了具体的问题。原来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是最后却成为鸡肋工程,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造成了经济损失。

(3)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存在外部强大和中间弱小的现象

通过信息化技术监测各地信息时,普遍应用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在信息化演示场合中广泛应用,会取得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实际上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通过输入,分析空间顺序,可以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信息系统。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数据信息和图层标记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这和监测工作是紧密结合的,可以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紧急预警,可以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同时也存在决策支持和走动归档的作用,能实时监控污染源和污染处理设备。在很多地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数据的深度分析比较欠缺,同时技术环境支持和需求市场的持久性比较欠缺,只是视觉冲击力较强的汇报。

3.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析

以上主要分析了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以下探究分析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将科学定位作为环境监测的基础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需要构建框架思路。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对现有业务的需求进行考虑,还要对过去业务进行归总和整合,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业务需求进行考虑,要站在本部门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考虑,不仅要对本部门的工作要求进行考虑,还要兼顾主管机关和同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不仅要对本单位的运行与发展进行考虑,还要兼顾监测部门的总体要求。技术人员对本行业的技术范围要精通,还要兼顾到信息化等行业的技术要求。

(2)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机构需要整理环境质量数据,对数据规则和编码体系进行梳理,再整理和收集历年环境的监测数据,建立规范的环境监测数据标准,使其成为一个标准的信息管理体系。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业务信息化管理环境的监测过程,通过信息化系统控制质量内容,使每项检测业务取得更好的效果。

(3)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环境监测中,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通过沟通可以和管理层加强沟通。在管理者的重视下,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顺利展开。环境监测的管理方式是由上而下展开的,其出发点是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等,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基层人员的需求,在实施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生各种冲突。其次,技术人员和基层人员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做好需要深入调研的工作,详细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

在采样业务中,环境监测涉及项目的范围比较广,种类也比较多,并且发生的频率也比较多,因此会产生较多的数据,因此准确率的提高非常必要,可以使填报时间缩短。同时,审核和管理等步骤也缩短了时间,可以将便捷性和易用性突显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领导的管理工作,并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完善,这样可以使物力,人力和财力的反复浪费大大减少。此外,国内监测部门要和国内加强交流和沟通,对于国外的先进经验,不能照搬,而要认真学习和充分调研,根据地方工作特色和自身的工作实际合理消化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借鉴方式可以避免走更多的弯路,使信息监测的发展速度更快。

(4)抓住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细节

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数据报表自动计算生成,这样可以使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同时提高仪器校正管理水平,库存管理水平和员工上岗管理水平。这样可以使环境监测作业的规范程度提高,同时也能使质控管理水平大大提升。同时要加强数据授权发布等安全因素的考虑,在开发过程中要抓住任何一个细微的业务细节。技术人员在开展常规采样业务时,因为环境监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因此会产生很多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这样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会更加高效,也会取得较好的环境监测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再分析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信息化环境监测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1]谷莘.关于推进我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8):38-41.

[2]孙名松,李胜利,裴树军,等.关于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9(9):16-17.

[3]任瑞,赵向东,王海荣,等.关于农产品质量监测现场抽样环节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企业,2015(4):9-10.

[4]牛航宇,陈善荣,徐琳,等.关于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5(3):14-18.

[5]解辉.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软件项目管理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6):5-9.

X84

A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