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王 旭 贾艳敏 石振武 程培峰 田 锐
摘 要:为了加速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土木工程行业建设事业的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和执业能力,通过借鉴美国创新型大学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确定了工程管理创新人才“1个意识,4个能力”的培养目标。针对此目标,分析比较了美国“整合教育”的培养模式,对工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系统进行构建,该系统由8个模块组成;同时为了保证系统模块的运行质量,我们提出了6项运行规则。
关键词: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系统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学生也正在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大学生不但是知识传承的载体,还是崇尚和实现创新的活跃的群体,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获取创新方法、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呼唤创新的教育[3]。为此,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明确创新教育的目标,然后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最后确定系统的运行准则,以确保培养系统的输出结果满足目标要求。
1 工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模块的构建
通过对美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构建了工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系统,该系统由专业课、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创新试验、创新项目、科学研究和创新管理等8个模块构成。
1.1 平台模块
1.1.1 专业课模块。模块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与指导。模块的指标:夯实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尽量拓宽专业领域;明确每门课的应用目标和各课程间的关系。
1.1.2 专业实验模块。模块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结构检测、测量实验、工程管理软件实验的教学与指导。模块的指标:学生应独立提出实验方案并能独立完成所有相关的实验项目。
1.1.3 课程设计模块。模块的功能:学生进行与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大作业的实践。模块的指标:学生应独立或形成作业小组共同完成课程设计。
1.1.4 专业实习模块。模块的功能: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模块的指标: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管理的工程实践经验。完成实习报告和具有创新价值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1.2 开发模块
1.2.1 创新试验模块。模块的功能:学生结合土木工程与管理实践自立创新试验项目,自定工程试验方案,进行探索性试验。模块的指标:学生自定工程试验方法、技术路线、创新试验结果应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发表学术论文。
1.2.2 创新项目模块。模块的功能:学生独立申报学校和学院两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块的指标:学生自定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成果符合结题的要求,发表学术论文,或申报省级以上创新实验项目。
1.2.3 科学研究模块。模块的功能:学生参加土木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模块的指标:在科研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见解,发表学术论文。
1.2.4 创新管理模块。模块的功能:学生运用优化理论自立或参加管理科学领域的项目研究。模块的指标:完成或协助完成结题报告,发表学术论文。
2 工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系统运行规则的建立。规则是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的重要条件。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总结-实践”过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运行规则主要归纳为:引领规则、关联规则、点子规则、激励规则、团队规则、拔尖规则等6项规则。
2.1 引领规则
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引领规则主要是针对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言。教师要成为导演和教练的作用。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构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求知,形成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引领规则的基本思路:教师要彻底地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建立启发式和民主式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自由的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建立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主动参与的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唤起学生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内容方面,拓宽教材基础知识,即:在传授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应主动将学生引领到相关知识领域的前沿或相关的研究方向。使学生了解新知识的“新”在哪些方面,把握创新点。同时及时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途径和质疑方法。教师要善于设疑答疑,积极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探索,去创新。在8个模块中都要制定相应的引领细则,特别是专业课模块、专业试验模块、课程设计模块、专业实习模块等4个平台模块中,引领细则要具体、可操作性强。
2.2 关联规则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关联规则主要是针对教师团队培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而言。教师要成为知识网络和模块网络流程的设计师和导师。教师团队应精心思考系统的8个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设计一个模块网络流程,当学生进入培养系统后,教师团队形成导师团,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中“4个平台模块”和“4个开发模块”之间的关系。指导的效果至少达到学生在某一个模块当中,知道自己对相关知识掌握到什么深度,在进入下一个模块时,即将用到哪几个方面的知识。
2.3 点子规则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点子规则主要是针对教师团队培养学生创新方法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非常规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点子、想办法的环境。采用潜科学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亲自看到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甚至可以请学生出点子。
采用内容不完全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不把全部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能的结论。采用社会探究教学法。由教师提出源于工程实践中的某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开展调查,提出假设搜索证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整理,从而得出解决某个问题的结论。采用角度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就一个问题多地点、多指向、多角度地讲解和启发学生思考,针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出点子、想办法。
2.4 激励规则
采用激励教学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大胆开发、鼓励和指导。教师把学生作为动能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点燃学生求知进取的火花。通过目标激励,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和探索的强大潜能;通过榜样激励,使学生时刻以榜样为目标,时刻都能受到激励;通过兴趣激励,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通过竞争激励,使学生建立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质量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2.5 团队规则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团队规则主要是针对政治辅导员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而言。要精心组织好以增强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为目标的各种集体活动;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谐人际关系;积极引导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群体意识。
2.6 拔尖规则
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研究型大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承担举足轻重的责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既要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还要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并据此开展教学实践。
从国内研究型大学对拔尖人才培养经验中得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心智训练和人格培养为目标,而工程管理拔尖人才应该成为具有一定土木工程学科背景的政、经、法、管等领域人才,而并非单一的工程学科人才。则拔尖规则应遵循:拓宽通识教育,提高数理教育,强调技术与开发教育,精选专业教育,从而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俞冰.国家创新体系与继续教育创新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68-71.
[2]朱高峰.创新与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5.
[3]陈珲.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38-141.
[4]邓春梅,刘焰余.对美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和借鉴[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164-166.
作者简介:王旭(1963-),男,黑龙江虎林人,博士研究生,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