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秦玉芳 赵春宝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分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新四块”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在新的时期新的发展机遇下提出的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以“围绕市场办学校,依托行业设专业,根据目标定课程,强化素质育人才”为办学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毕业生“从第一岗位切入,向第二岗位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按“职业素质课程、岗位能力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个性拓展课程”架构课程体系,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
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根据“新四块”人才培养模式规划,在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属于岗位能力课程[2],是为我院微电子分院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大二上学期的学生开设的。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印制电路板(以下简称PCB)生产行业,《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有:PCB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检验、跟踪,电镀液、蚀刻液等药水的组分分析与跟踪检测,PCB工业废水分析等。
《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适应了职业岗位群对分析检测人员能力的需要,课程以PCB制程中分析与检测岗位等相关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主要通过学习各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分离和测定,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掌握PCB制造中的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组分进行检测的方法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完成PCB制程中相关材料组分的分析及产品性能测试的工作过程:采样-制样-分析测定-数据处理-评价-报告,具备PCB制程中分析与检测相关岗位的上岗能力。
《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总课时60,实践课时有20课时,并有《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设计》相配套,这是应岗位能力课程的需要及学生岗位的需要而设置的,但是课程的开展仍有些方面需要改进,方能更好的适应岗位的需要,进而体现我院“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四块”人才培养模式下《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为岗位能力课程,根据课程所对应的岗位适当调整内容。首先根据电子电路制造、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的需求,进行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新技术、新工艺揉合进来,并确定课程体系和相关课程内容及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按照这一研究思路进行整合的。使大部分教学内容能“源于真实,高于真实”,即保证了实践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岗位,又力求保留几种经典分析方法的完整性,基本做到二者一一对应。这样做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第一线岗位技能,又为学生以后的岗位迁移提供基础。
在课程大纲中,沉淀滴定法一直是讲授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该方法很少使用,因此对于这个方法的介绍可以删去。对于电位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原课程大纲中只安排了4个课时,但是在学生的就业岗位中这两个方法确有用到,而且二者都应用广泛。因此这两中仪器分析方法要增加课时安排。另外,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焊料组分等相关材料组分的分析中也会用到[3],增设原子吸收光谱法也是必要的。
实践内容的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效果。实践内容的安排也要紧密结合岗位能力的需要,而且要充分利用好20个课时的实验课时,在实践内容的考核评价方式上应该有所突破,可以编辑考核软件,利用计算机给学生打分,考核更加公正、客观。另外,在实验课时安排上可以2课时一次实验,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实验教学效果好,避免4课时一个实验时间长,实验后期学生注意里不集中。实验课时内容不照搬本科的实验内容,要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其内容安排要着重岗位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吸光光度法、酸碱滴定法等,例如安排蚀刻液中浓度的测定、电镀液pH值的控制。
问题驱动式教学顾名思义,由问题带动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与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是不同的,其可行性好。《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每章一种分析方法,每种方法都由三个问题组成:能完成什么分析任务、如何去分析、实例应用。其中如何分析是重中之重,如何分析又由若干个子问题组成:反应基本原理、如何判断终点、如何控制关键离子的浓度、什么因素会影响滴定进行、滴定的可行性等,将整章的授课内容划分为几个问题,每堂课前首先把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结合生产实际。例如配位滴定中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以蚀刻液中Fe3+、Cu2+如何分别滴定这个问题提出。这种教学方式需要任课教师能贴近生产实际,对各章节教学内容在生产中的应用熟悉掌握。
以上仅是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更好完成岗位能力课程的教学。当前,高职教育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是很好的教学方式。
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训方法,尤其适用与职业教育。项目式教学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学生完成指定任务而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内容每章节独立性强,实施项目式教学有较好的基础,可行性较强。项目式教学可以更好的和学生就业岗位对接,更好的发挥岗位能力课程的作用。项目式教学的项目设计应由易到难,体现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循序渐进,项目设计应培养学生良好实践基础操作技能,同时突出专项技能的训练;项目设计难度要符合高职学生的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会不太适应,项目式教学突出了教学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会觉得和常规教学不同,觉得自己要动手还要动脑,部分同学可能有情绪,所以基本理论内容适当讲授。采用项目法教学,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主要任务有:确定项目内容、工作计划、任务要求、准备器材等,且要对在教学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全面,把学生引入到项目工作中后退居到次要的位置,教师要时刻准备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问题,项目式教学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要求更强。
高职教育的改革是要更好的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的人才,“新四块”模式也是需要这一要求提出来的。《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必须紧跟生产实践进行教学改革,当然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
[1]李小琴.“新四块”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的教学改革.科教导刊,2010年第30期.
[2]赵玮.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铅锡焊料化学分析方法.GB T 10574-1~GB T 10574-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