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禅宗思想的嬗变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时间:2024-04-24

冯新宇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广西 柳州 54500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1]从思想文化传播的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纵观古今,各种各样的外来思想文化不断输入进中国,经过与中土文化的激烈碰撞、融合,有的已经生根、发芽、壮大,中国化的佛教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自西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改造进程,期间通过儒家、道家等思想的交融,逐渐嬗变成中国化佛教。隋唐是佛教中国化演变的顶盛时期,而经惠能和尚提出和改造的禅宗思想是主要的成就之一。笔者在这里尝试去解读以惠能为代表的禅宗思想嬗变过程,从中总结出一些启示,进而对现实的马克思主义三化进程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一、禅宗的发展演变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兴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的这个“禅”字由梵文“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维修”、“定慧均”。它是指经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sam ā dhi,又译为止、定、禅定、心一境性),以进入有层次冥想(即毗婆舍那)过程。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波罗密之一。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至惠能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惠能门下,洪州、石头二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当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与儒、释、道三教合一,禅净合一的影响,使得当时的僧人唯以念佛坐禅为务,禅宗逐渐失去创新的生命力,为禅宗的衰落期,又称为晚期禅宗,始于晚明至清朝结束为止。清末民初之际,有鉴于佛教的衰微,虚云大师起而中兴禅宗,为近代禅宗中兴之祖。佛教传入中国至隋唐分为若干宗派:天台、唯识、律、净土、华严、禅等等。至唐以后,其他宗派均先后衰落,而禅宗的影响越来越大,终至独秀,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禅宗中国化

自菩提达摩从印度来中土传经创立禅宗成为开山祖师之始,一直到第五代主持弘忍大师为止,禅宗都没有实现大众化的发展,信奉的人即使在绝对数量上在逐年增多,也难以成为佛教的一个显宗。只是衣钵袈裟传到了六祖惠能大师的时候,经过他个人及众多门徒的艰辛努力才使禅宗及思想由幼年走向了成熟阶段,进而也使佛教真正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成为中国化的佛教。

(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不立文字,就是不依靠文字解释真理。为什么呢?因为凡是“不”,就有人会跟你“立”,只要写下來就有讨论就有帮派分別反而创造罪恶的动机。教外别传,就是凡是有心教你,,就是误导你!什么几代大宗师传下来的都是骗人的!

惠能大师自幼家境贫寒,年纪稍大些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根本没有机会去读书识字,因此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文盲”。一直到二十四岁时才来到湖北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学法,五祖就问他﹕“你是哪里人?来这里求取什么?”惠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后问道﹕“你是岭南人,哪里作佛!”惠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2]五祖认为惠能悟性极高,可是又怕引起众人注意就刻意安排他去干一些挑水、砍柴、舂米的杂活,但惠能一点怨言也没有,还干的甚欢。后来惠能通过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而获五祖赏识成为衣钵传人并回到岭南山野归隐了许多年才出来开坛收徒,正式传教。

在中国古代社会,通过读书考试入仕是寒门学子脱离贫困的一条主要途径,但是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了经济、政治的特权,为了实现自身统治的巩固必然把持着文化教育的绝大多数资源,普通百姓子弟能够接受完整教育的人数自然很少,大多数的人都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另外,因为自然灾害、战乱不断,许多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整日生活在提心吊胆的环境之中,精神上当然希望寻求一种长久的寄托,信仰宗教是摆脱精神失落的办法之一。佛教的传入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寄托的形式。但是,民众按照佛教教义的指引去修炼往往会碰到一个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主要是文字语言上的困难。佛教的经文、教义来自印度,都用梵文戏写成,就是许多饱读诗书的文人阅读、理解起来都很费劲,何况是一般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贫民百姓呢?即使是认识梵文的人,也未必能够准确地把握佛经里面的意思。所以,佛教传入中土的最先几百年并没有获得大多数民众的信仰,虽然南北朝时信佛者甚多,那也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盲目从众驱使,并未真正入门。唐朝时李世民还派遣玄奘和尚去西天取经,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依靠诵读佛经来修炼悟道的办法依然没有在民间推广开来。惠能和尚对禅宗中国化的主要贡献就是使修炼者摆脱了以往单纯依靠诵读佛经、纠缠于咬文嚼字的繁琐途径,使信徒对佛经的理解通过心与心(思想与思想)的交流而悟道,不要刻意去迷信经书上流传下来的东西,只要是自己参悟出来的道理就可以坚信下去而不管权威的解释。民众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修炼,那么就不会再遇到什么语言文字的困惑了。

(二)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明心见性,就是只有用你的,直接到你的心,时间万物,不要用你的小鸡肚肠来试图消化,而直接用心感受。顿悟成佛,就是“性现佛成”。本性在感知中终于被了解了后,“你”就归位了(消失了),你的信号对上了佛的信号,以后的一切都是你的“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间的事了。总的来看,惠能大师认为只有透过自身的不断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才能达到真正地认识自我。

在中国古代社会,因为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环境相对比较恶劣,人们为了基本的生计而不得不四处奔波、劳累,能够经常抽出时间来念经参禅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另外,这样的环境还导致人们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采用实用主义的原则和立场,对任何与自己有关的事情都要算计一下,那怕是鸡毛蒜皮的消失也要斤斤计较一番,在心目中很少会长久地坚持对某一个神灵崇拜的思想观念,往往是只要对自己有用的就偶尔烧香拜拜,“临时抱佛脚”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所以,让芸芸众生消极出世是很难办到的,除非人生遭受重大的挫折、打击,但是,积极的入世对于凡夫俗子来说免不了又会抵挡不住各种功名利禄、七情六欲的诱惑,必须“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4]惠能提出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无疑为普通百姓的修道打开了方便之门,使大家看到了希望,循着这么一条简单易行的路径,不用出世避闲也有可能悟出真谛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当然,这种办法与遁入空门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普通大众里面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天生不具备很高的悟性。至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禅宗及佛教的信徒,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加快了。

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一)创新理论内容

佛教和禅宗的中国化历史给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少启示,在当代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进一步的具体结合是我们需要完成的一个重大任务。为此,首先必须不断创新它的理论内容。虽然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并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但是理论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是真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目前,我们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进程中,对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总结和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项工作经验还不够成熟,各种理论成果还不是很丰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还不能推广到中国以外,还没有成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到底我们今后所要选择什么样的经验、模式和道路还存在很大的争论,这也不是什么不正常的现象。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并且能够很好地进行总结和概括,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会成为一种普世性的价值观,那个时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步成功的时刻。

(二)满足大众需求

狭义的文化是一种精神产品,首先应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国佛教及禅宗的中国化进程也是不断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它的首要目的也必须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当然它还可以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服务的对象应主要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事实上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民族化和大众化。当前,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因为受各种各样形形色色思想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受功利性思想的驱动,一部分人原有的信仰发生动摇,做事缺乏原则、立场,这些都是大众的精神生活空虚或不健康的表现。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毫不含糊地用马克思主义极其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成果去占领大众的思想文化阵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这样才能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丰富传播手段

思想文化影响层面的扩大离不开传播手段的多样化。禅宗思想教义下在惠能等人的改造下参禅修炼的途径和手段更加的通俗易懂,人们可以不用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也可以悟道成佛(当然这与每个人的悟性也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扩大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影响范围,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理解和相信它,必须在传播途径和手段上达到进一步的丰富。传统的书本学习和领导人、专家的理论讲授虽然是一种上佳的传播途径,但是,21世纪是网络成为主流媒体的时代,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网络受众的主力,如何利用网络的巨大影响力去宣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扩大在年轻一代的影响这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现在很有必要去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手段的网络化。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09月27日19:55,来源:新华社.

[2][3][4]蔡志忠,译.六祖坛经,北京:现代出版社,2005.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