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李桂全
(贵阳市供水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变电站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和检修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是造成电力事故的重要原因。
变电站设备与其他物体一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雾天,可能造成能见度低、看不清铭牌等问题;黑夜或者阴天可能造成操作间黑暗,光线不足,这会导致工作人员看错设备的位置、状态等;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损坏变电站设备基础。
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素质、技术水平方面的不足,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生理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操作人员由于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原理等没有完全熟悉和掌握,常会导致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或使问题更加恶化的现象。
35KV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分类。35KV变电站投入使用后,如何抓好安全管理,首先就要面临运行管理的问题。目前,35KV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可划分为“有人值班”“、无人值班、有人值守”、“无人值守”三种类型。
(模式一)“有人值班”:这是以前较常见的运行管理模式,站内安排固定的运行值班人员,值班人员按班次进行轮值,负责站内设备的操作、监控、维护、安全保卫、清洁卫生及事故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
(模式二)“无人值班、有人值守”:没有固定的运行值班人员,仅保留个别守卫人员,负责站内的安全保卫、清洁卫生工作及事故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
(模式三)“无人值守”: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站,不安排任何固定的值班或值守人员,站内设备的操作、监控要靠调度端或巡检操作班完成,安全保卫、清洁卫生工作及事故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则要安排其他人员完成。
目前有一种观念认为,人容易受环境、情绪、性格、疾病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靠因素。确实有不少事故是由人为误操作引起的,从这个角度看,无人值班确实可以提高运行可靠性。
以往的常规变电站一般配备值班人员6~7人,一方面增加了人为误操作的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增大了供电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一模式显然不适宜大量增加的变电站。由于新的变电站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为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化”打下了硬件基础,推行“无人值班化”可减去相应的人员工资和管理费用,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因此“无人值班化”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是,一些地方在推行35KV变电站“无人值班化”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变电事故也明显增多,甚至影响了农村电网的安全运行。这种情况给我们及时敲响了警钟,推行“无人值班化”不能盲目地“一刀切”!变电站的“无人值班化”不仅仅取决于变电站技术、设备的单方面因素,还取决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当地地理环境、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具备以下条件的变电站应推行“无人值守”(模式三)的运行模式:变电站设备装置良好、运行可靠;远动、通信功能齐备、网络可靠;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善,可对变电站端实行“四遥”;交通便利,便于检修、维护人员及时到达;)当地治安环境良好;调度、变电运行检修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无人值班,有人值守”(模式二)的模式,存在不安全因素,因为变电站位置一般分布在远离城市、人员稀少的地方,长期一个人留守,值守人员就存在孤独感和人身安全问题,既不能保证安全也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推行“无人值班化”应以“无人值守”运行模式为主。
对于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变电站,应先采用“少人值班”的运行模式(模式一的简化方式),每站定员一般3~4人(比常规变电站值班人员减少一半),轮流值岗,可解决许多实际困难。当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由“少人值班”模式逐步过渡到“无人值守”的模式。
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工作规程(即“安规”)以及“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设备定期轮换试验制度”(即“两票三制”)。“安规”及“两票三制”是生产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和指导标准,但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内容,只有把工作做到实处,才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根本。
其次,必须尽快制订和完善“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调度规程”等,并通过规程来规范“标准化下令”和“标准化操作”。这些对现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规程必须在变电站投运前制订、完善,以免造成管理脱节,并在以后每年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修订、确认。
再有,必须建立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和缺陷处理记录,并实行闭环管理。由于“无人值守”变电站自身的特殊性,更要求调度值班人员、运行维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缺陷,及时通知有关检修人员进行处理,保证设备良好。平时,还要经常进行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使事故、缺陷处理准确、迅速。
此外,还必须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体系,包括各种规程、各种记录、设备技术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全部施工图纸等,随时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除了日常的维护外(如每班1次清扫、检查室内设备、开关柜等工作),还应按规程、规定做定期的维护 (如蓄电池每月清扫1次)和预防性试验工作 (如每年1次的电气调试工作),此外,还应根据供电情况和季节气候变化制定季节性设备检查工作,做好事故预防(如每年春、秋季各1次的防雷检查)。通过加强设备的维护工作,不断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技术档案是变电站重要的历史资料,记载了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各方面的技术性能和发生的问题,对设备的管理、维修和大修改造,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认真细致地整理,科学归档,妥善保管。变电站应具备下列技术档案:设备出厂说明书和技术文件;设备铭牌;出厂试验记录;安装交接有关资料;改造、大修、小修记录;历年大修,定期试验报告;历年设备缺陷,障碍和事故记录;历年设备事故专题运行分析记录。
人员技术培训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应以岗位练兵为主,本着面向生产、联系实际、按需培训、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通过组织短期集中培训、反事故措施演习和事故预想工作,组织技术表演等方式,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使他们逐步达到“三熟四能”,即熟悉设备、系统的电气基本原理,熟悉设备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章制度,能分析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掌握一般设备的维护技能,画单线系统图及保护、仪表回路展开图。
只有保证了安全运行,才能有经济效益,除了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我们的努力,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任何隐患都可以控制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断地在工作实践中完善和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制度等,确保35KV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1]李静.变电站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05.04.01.
[2]杨丽英.对变电站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的几点探讨[J].才智,2010.08.15.
[3]罗会元.德兴铜矿自备变电站安全运行之我见[J].江西电力,1995.03.2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