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管理

时间:2024-05-17

马龙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本物质保障。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面对基数庞大的仪器设备总量,仪器设备的故障率也在逐年增高。如何做好信息化环境下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最大限度的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成本,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对于构建节约型、和谐型校园有着重要意义。面对复杂的仪器设备管理内容,以及我国高校一校多区的现状,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在国内高校运用最多的主要有济南国子数码和北京化工大学开发的资产管理软件,该类软件上面有着详细的资产信息,包括规格、型号、出厂日期、生产厂家等,并可自定义增加厂家的售后电话和联系人等信息,为仪器设备的维修提供了可靠的参数支持和技术保障途径。

1 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对仪器设备的投入保持较高的上升趋势,许多高校年采购额都在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精密程度越来越高,单台件十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数量显著增加,对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仪器设备保障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1.1 维修工作得不到重视,经费不足

学校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性的设备管理容易被忽视。作为高校管理体制下的一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形成了重购买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观念。维修经费严重不足,远远达不到占仪器设备总金额3%的要求,较大规模的维修甚至要临时申请,导致部分仪器设备因为一些小的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而被闲置,小故障放成了大故障,从而大大缩减了仪器设备使用寿命,很多贵重仪器设备不得不因此提前报废。同时教学、科研部门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斥资重新购置新的仪器设备,造成极大浪费。

1.2 学校缺乏相应的维修管理体制,各教学、科研部门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很多学校没有健全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使用部门遇到问题时找不到报修途径,即便联系到设备管理部门,问题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各教学、科研部门没有建立相关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环境往往达不到规定要求,长时间运转或者较长时间闲置后不进行及时的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责任心较差,对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不闻不问。

1.3 原有作坊式的维修中心难以适应当前维修工作的需要

归属于仪器设备管理部门的维修中心,负责全校仪器设备的维修。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院校里,维修中心曾为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过不少贡献。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旧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首先,高校里的维修工作难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学校对维修人员的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存在大锅饭现象,影响了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体制改革后,各高校对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人员编制进行了精简,维修中心设置的工作岗位数目更少,无法应付全校性的维修任务,工作成绩显现不出来,使用部门对维修中心意见较大;再次,随着我国教育科研水平的发展,各种类别复杂,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进入高校,作坊式维修中心里的工作人员难以掌握所有新型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适应不了新时代高校维修工作的要求。

2 如何做好维修工作

学校领导要对新形势下的维修工作给予充分重视,了解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维修面临的处境,改革旧的维修管理体制。

2.1 转变观念,落实经费

学校应根据拥有教学、科研设备总额按比例划拨维修专项资金。各开放实验室对外服务的收入以及处置报废设备的收入也可以按比例提取部分充实到维修经费中来,为设备良好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2.2 建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2.2.1 设备管理部门制定《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流程》和相关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以切实可行、快捷高效为指导原则,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出台《仪器设备损毁、丢失赔偿规定》,以增强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2.2.2 各教学、科研部门定期组织对本部门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防患于未然。对于功能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制定专门的操作规程,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基础的操作指导,要求使用使用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故障。

2.3 建立二级管理体制,引入社会维修资源

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建立二级管理体制,从使用部门选择培养优秀的设备管理人员,定期的组织培训学习。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设备管理部门在招标采购仪器设备的时候可以要求中标单位的工程师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之熟悉仪器设备的各项参数和工作原理,对于可能发生的小故障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自行修理。

撤销原有旧体制下的维修中心,建立新的更为高效的维修管理科室。引入社会上优秀的维修资源,由维修管理科室统一调配。维修管理科室和各教学、科研单位对社会维修资源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打分考评,引入竞争机制,使维修工作力争做到高效、低成本。

2.4 建立维修档案

对于维修过的仪器设备建立电子维修档案,详细记录仪器设备的故障发生情况及维修结果,对该仪器设备维修后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定期的对维修数据进行分析,对将来的维修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做好应对准备。

3 利用报废资源,降低维修成本

经过鉴定无法维修或者没有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将有利用价值的零部件保留下来,建立可利用零部件数据库,降低维修成本。

4 结语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复杂。实践经验表明,要建立符合各高校校情的仪器设备维修体系,不仅需要一支精干的管理团队,还要有一套高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同时坚持以服务为本的原则,变被动为主动,把新时期高校维修工作的特点和现代维修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以全新的思路做好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1]汪洋涛,屠爽爽.地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初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07-20.

[2]张钦,张国毅.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