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隧道洞口仰坡开裂处理方案探讨

时间:2024-05-17

罗发胜 闵 娟 曾永军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31)

1 工程背景简介及基本资料

二广高速公路某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合建的高速公路六车道连拱隧道,位于广东省怀集县。隧道起讫桩号K107+968.5~K108+293.51,总长325.01m,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4m,净高5m(单洞)。进出口设计标高分别为87.217m和87.530m,隧道最大埋深约83.06m。

隧道平面线型为曲线,曲线半径为R=1688.16,路面超高横坡为单向坡2%。纵面线型为人字坡,进口纵坡I=+2.205%,出口纵坡I2=-2.000%,变坡点桩号K108+130。

地层岩性主要为寒武系中统高滩组变质粉砂岩及其风化层,洞身及进口端岩层产状:走向NW329°~352°,倾向 SW329°~262°∠32°~42°;出口端岩层产状:走向 NW307°~314°,倾向SW217°~244°∠31°~34°。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交角在 32°~35°之间。

2 隧道进口端仰坡开裂情况

隧道进口端洞口段K107+968.5~K107+988.5设计为Ⅴ级围岩,端墙式洞门。当时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从出口端掘进施工(侧壁导坑已贯通),下台阶施工至K107+984,上台阶施工至K107+978.5。开挖至此,掌子面围岩的岩性为强风化变质砂岩,多组裂隙、节理交错发育,围岩结构破碎,呈散体-碎裂状结构,泥质物与炭质物充填其中,富含裂隙水。根据掌子面情况,决定封闭掌子面改变掘进方向,从进口端开挖。

右线进口端仰坡陡峭,地表覆盖层较薄(见地表覆盖层厚度情况一览表):

当开挖至K107+973掌子面时,发现侧壁导坑临时支护以及进口端仰坡地表出现裂缝,地表裂缝最大宽度为1.5cm,长度约为15m,侧壁导坑临时支护左侧自拱顶而下长约1.5m,裂缝宽约3mm左右。立即停止开挖施工,封闭掌子面,对仰坡和围岩进行观测,并用砂浆封闭仰坡裂缝,以免地表水渗入而导致仰坡裂缝进一步发展。

3 监控量测情况

当天地表下沉值为6mm,侧壁导坑临时支护拱顶下沉1mm,两天后地表沉降达最大值10mm/d,四天累积沉降值23mm,拱顶下沉并无明显变化,六天后监测数据显示仰坡地表下沉趋于稳定,当日地表下沉最大值为1mm,拱顶下沉为1mm。根据监测结果,决定继续上导坑开挖,施工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的原则,为减少对周边围岩的影响,采取周边眼打眼不装药的方案进行开挖,在初期支护达到一定强度时,再进行下一循环施工。开挖过程中严密监控初期支护外观、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及地表下沉情况。九天后地表下沉监测数据再次出现异常,累积沉降值到55mm(预留沉降值100mm),Uo/3≤U≤2Uo/3(Uo为最大允许位移值,即预留沉降值),需采取相关加固措施,停止施工。

4 开裂原因分析

4.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因素

掌子面围岩的岩性为强风化变质砂岩,属于不良地质,隧道从这些岩体中通过时,处理不当,可能发生大塌方。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交角在32°~35°之间,多组裂隙、节理交错发育,小交角加之节理裂隙发育,施工过程容易造成拱顶掉块和坍方。围岩结构破碎,呈散体-碎裂状结构,岩体松散,稳定性较差。泥质物与炭质物充填其中,且富含裂隙水,软弱结构面中的孔隙水压力减小结构面上的正应力,裂隙水会冲走充填物或使夹层液化,岩体结构面的抗滑稳定性降低,在裂隙水的物理化学作用下,掌子面的软岩强度降低很明显,小交角加之裂隙水交错,形成控制性滑移面,富水破裂带易产生隧道坍方冒顶。

4.2 施工因素

开挖进尺太大,应控制在0.5m;开挖和立架时间太长,初期支护不及时,超过了围岩的自稳时间;超前小导管支护,导管长度不够,不能达到有效临时支护的目的,注浆不饱满,浆液扩散半径不够,裂隙水封堵不实;喷射砼厚度不够或有空洞,不能保证与开挖面密贴,充填围岩裂隙;施工爆破所取参数不正确,周边眼装药量过大,爆破后不正确找顶。

5 处理方案

仰坡开裂后,为防止长管棚导向墙被推出,立即组织人员对对洞口段K107+968.5~K107+975已安装的钢拱架增设长4m,Ф22药卷锚杆,@25×25cm钢筋网进行加固,并用Ф200mm钢管斜撑顶住长管棚导向墙,经观察,裂缝没有发展迹象。经施工单位、监理、业主和设计单位一致研究决定,在掌子面前后20m范围,对拱顶120°夹角区域进行小导管注浆加固处理,同时对已完成的拱架拱脚增设注浆小导管锁脚进行加固。注浆20天后,监测数据显示仰坡和围岩处于稳定状态,初期支护稳定,进行试探性开挖,监测数据无异常,现已安全贯通。

5.1 未开挖段拱部围岩小导管注浆加固

5.1.1 工艺程序

施工准备→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钻孔→打入小导管→注浆→开挖进尺。

5.1.2 施工准备

小导管采用外径42mm,壁厚4.0mm热轧无缝钢管,管壁钻6mm压浆孔,尾部1m不设压浆孔。小导管施工时,钢管以7~100外插角打入围岩,钢管环向间距40cm,小导管应保持1.0m的搭接长度。注浆材料采用单液注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初压 0.5~1.0Mpa,终压:1~2MPa

5.1.3 钻孔

①测量放样,在拱顶120°夹角区域内进行布孔,并做好标记。②用YT-28凿岩机进行钻孔,将小导管沿孔打入。

5.1.4 注浆

注浆前先检查封闭掌子面的封闭情况,确保不漏浆,清理干净钢管内积杂物,然后再注浆。注浆顺序由下向上,注浆按单管达到设计注浆量作为结束注浆的标准,或当注浆压力达到1.5Mpa压力不少于20分钟,而进浆量仍达不到设计注浆量时也可结束注浆。

5.2 已开挖段拱部围岩小导管注浆加固

已开挖段拱部围岩注浆加固采用外径42mm,壁厚4.0mm热轧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管壁钻6mm压浆孔,尾部1m不设压浆孔。施工时,钢管垂直于喷射混凝土面打入围岩,1.2×1.2m梅花形布置,采用单液注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 ,初压0.5~1.0Mpa,终压:1~2Mpa,施工工艺与超前小导管工艺相同。

6 结语

本文对隧道仰坡开裂处理方案的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隧道仰坡开裂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方案。该隧道现在已经安全贯通,经过实践证明,该处理方案切实可行,同时为此类隧道洞口仰坡开裂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隧道工程.上册/王毅才主编.2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3(重印 2007.7)

[3]刘志刚,赵勇编著.隧道隧洞施工地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12

[4]朱汉华等编著.隧道预支护原理与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9

[5]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及地质灾害处治技术指南[S].

[6]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关宝树编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