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与综合治理

时间:2024-05-17

赵立荣

(遵义市水利局万里水库管理所,贵州 绥阳 563302)

1 水土流失成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是自然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结果。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1.1 自然因素

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地形、地质、土壤类型和植被等,其中地形、地质、土壤类型和植被等方面是潜在因素,而降水是主要动力因素。

1.2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的潜在因素,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则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开山采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而且呈现出随着人口不断增强的趋势。长期以来,人为违背自然规律的不合理活动是诱发和加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及人为破坏,形成了两个难以逆转的恶性循环。一是“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人口增长快,环境人口容量严重超载,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主要是坡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二是“越穷积累越少,积累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另外,滥挖、滥伐等人为破坏活动和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资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保护,人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2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而严重的水土导致自然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逆向演替,土壤肥力衰退,自然灾害频发,农林牧业产量降低。水土流失不仅成为制约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妨碍社会的进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沙尘暴频繁发生,泥沙淤积,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态环境,是造成山区区域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1 水土资源损失严重

作为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水土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当地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加剧干旱程度;地表活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生产力严重下降,造成沟头延伸和沟岸扩张,沟壑面积扩大。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当地群众的贫困程度。

2.2 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

2.3 淤塞河流、淤积水库等沟道工程

大量泥沙淤积下游河道水库,缩短水库使用寿命,严重影响行洪调洪、蓄水灌溉等综合效益的发挥,对工程安全构成了威胁。水库由于淤积防洪能力降低成为病险水库,保灌面积不到设计灌溉面积的1/3,有些水库已完全丧失了蓄水灌溉能力,只能采取“空库迎汛”的运行方式,造成汛期有水不敢蓄,汛后想蓄又无水的状况。

3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3.1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分为三项措施。一是宣传措施,通过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水土保持法律意识;二是政策措施,针对当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地方配套规范性文件;三是监管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执法队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及时治理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2 管护措施

管护措施其内容包括管理措施和看护措施,管理措施是为了调动全社会治理小流域的积极性,提高治理效果和水平所采取的项目管理措施;看护措施主要是为维护和保护治理成果而采取的措施,分为自管、专管、监管措施。对属于个人所有或承包的区域内的水土保持设施,主要以自管为主,村集体所有水保设施,主要以村级管护员专管为主,对国有水保公共设施主要以职能部门监管为主。

3.3 群众参与,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

要鼓励流域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土保持项目的成果,在实现流域群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各县(级)政府对流域综合治理要高度重视,一个流域或者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多部门协作机制。因为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管理中,只有各相关部门(如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行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综合”治理。而这种部门的合作包括了技术合作和政策层面的协调和统一。相比较而言,技术层面的协作要比政策层面的协作容易一些,而真正要实现政策层面的协作和统一,就需要政府部门内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并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3.4 植物措施

植物防护措施配置上要求土地整治与造林种草措施相结合,对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并结合生活及美化要求。在具体布设上,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绿化和美化的有机结合,实行近灌远乔,形成综合性保水保土的防护体系。造林树种的选择: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立地条件选择树木花草种类。

(1)“二退二还”:①退大坡度耕地为林地;②在低山丘陵的耕地基本上都是毁林开发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土流失;对此在短期内必须采取“二退二还”的退耕还林治理对策。

(2)“二防二治”。对已发生库淤、湖淤的水库、湖泊采取清淤、治污,并在库区、湖区周围营造水源涵养林,由此达到防淤、防污的目的。

(3)生物措施。进行农田防护林、护沟林及封禁治理,行成生态自我修复,使活立木蓄积量≥400m3/km2,提高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的能力。

3.5 工程措施

3.5.1 分级截流泄洪。在山丘自然林与耕地交界处,即坡岗地上部建截流沟,截住山水,防止山水冲刷耕地;在岗坡地中部和岗坡地下部,也都分别开挖截流沟,中部截流沟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坡下建截流沟,既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又防止洪水倒灌。

3.5.2 小塘坝工程。在山与山之间的沟谷里,修建小塘坝蓄积地表水,既可以蓄洪调洪,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

4 结语

水土保持工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搞好水土保持,把预防、治理和生态自我修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减轻水、旱、风、沙灾害,保持生物群落所依赖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使整个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呈现一片蓝天、绿地和碧水,进而夯实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

[1]车伟光,赵小社.退耕还草坡耕地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09-15.

[2]温国敬,于建海.侵蚀山区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索 [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06-3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