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石菲
2020年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公布了2021年要突出抓好的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工作就是关于制造业创新。要推动基础和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发挥科技自立自强对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聚焦基础技术和关键领域,大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精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创新产品应用生态。
众所周知,创新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2020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强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2021年是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对于制造业创新来说,实施主体是谁?其重点和实施方向又是什么?
早在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编制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5个工程实施指南,并正式发布。
其中,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以突破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方向,建立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制造业创新的目的是什么。
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業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汇聚整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的资源及优势,突出协同配合,加强国际合作,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
要攻克解决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积累储备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基地,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加快形成发展的新动力,为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提供战略支撑。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制造业创新的主体是谁。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强调了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系统。
同时,技术创新和社会资本相结合。创新产融结合方式,引入多元化投资机制,发挥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助推器作用。面向制约制造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发挥创新中心在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中的核心载体作用,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
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核心作用是加强制造新技术的联合研发和商业推广。因此,研发成果商业化成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根本目标。
2012年, 美国政府为了支持“再工业化”,提出了总投资额10 亿美元的“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计划在未来10年,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将涵盖超过45家国家级研究机构。根据目前美国已经设立的国家级的制造业研究中心显示,这些研究中心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即采用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通过开放式创新平台,将产业、学界和政府的创新资源连接在一起,推动制造技术创新并加速其商业化过程。
在这方面,美国和新加坡等国的经验都可以表明“政府引导投入、商业化运作、各类创新主体分享收益”是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可行路径。
对此,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也都在进行尝试。
不久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刘多表示,工信部支持北京建设动力电池、轻量化材料成型技术及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组织行业优势企业形成联合体,围绕重大需求重点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提升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能力,推动提高京津冀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据媒体报道,围绕加快制造业创新发展,近期多个部门都在密集谋划支持政策。1月26日,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陕西省省长赵一德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陕西将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切实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四基”产品示范应用,精心打造重型卡车、煤化工、集成电路、光伏发电、电子显示等重点产业链。筹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30家,支持宝鸡创建国家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
此外,近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目标。并将开展数据汇聚赋能行动、新型模式培育行动、产业系统发展行动等11项重点任务,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创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各界的关注。而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各国的发展水平相差不多,正是制造业创新弯道超车的良好机遇。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引导投入与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制造业创新会加速推进制造强国的建设目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