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董坤玉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 100009)
端庄固伦公主,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女,名东果,人称东果格格。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戌时生,母塔木巴晏女、太祖元妃佟佳氏。按《爱心觉罗家谱·星源吉庆》,公主乃太祖努尔哈赤诸子女中之最长者,在“戊子年封为固伦公主,下嫁栋鄂氏三等子爵总兵和和礼为额驸。”按:清代公主制度直到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才确立,戊子年即万历十六年(1588),时距后金立国1616年还有28年,努尔哈赤尚且是一名部落首领,其女不可能被封为公主,可知此处下嫁之事为实,封公主之事记载有误。顺治九年(1652)七月,公主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据公主园寝内所立《建园迁墓志》记载:“康熙癸巳年,齐锡奏准整理祖辈墓园之事,又欲与公主之墓彰立碑石。去京城取册,见公主无号,请赐号等语。奉旨追封公主端庄号,又赐碑文。”齐锡乃公主与何和礼的曾孙。这段记载说明,直到康熙癸巳年,即五十二年(1713),齐锡呈请赐公主号后,公主才获赐追封端庄固伦公主。
何和礼,栋鄂氏,其先自瓦尔喀迁于栋鄂,别为一部,因以地为姓。何和礼年二十六,代兄理其部。“太祖初起兵,闻何和礼所部兵马精壮,乃加礼招致之。岁戊子,太祖纳哈达女为妃,何和礼率三十骑卫行。比还,遂以所部来附,太祖以长女妻焉,该女后封端庄固伦公主。何和礼故有妻,挟所部留故地者,求与何和礼战,太祖面谕之,乃罢兵降。”①旗制初定,何和礼所部隶红旗,为本旗总管。天命建元,旗制改革,何和礼所部隶属正红旗。置五大臣,何和礼与焉。四年,从破明经略杨镐。六年,下沈阳、辽阳,何和礼皆在行间,叙功,授三等总兵官。为后金开国元勋,后金政权建立后封为一等大臣,列参决军国大事五大臣之首。天命九年(1624)八月,卒,时年六十四。时费英东、额亦都、安费扬古、扈尔汉皆前卒,太祖哭之恸,曰:“朕所与并肩友好诸大臣,何不遗一人以送朕老耶?”②太宗朝,进爵为三等公。顺治十二年(1655)追谥温顺,勒石纪功。翌年刻碑,雍正九年(1731)加封号曰勇勤。
端庄公主与额驸何和礼死后葬所几经变动。何和礼在满清入关前的天命九年,即公元1624年已去世,因此,死后葬于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某处。公主在满清入关后,随同宗室贵族移居北京,顺治九年,即公元1652年薨逝后即葬于北京,夫妻二人分葬两地。何和礼曾孙彭春、齐锡等曾上书要求将额驸何和礼迁至北京与公主合葬,康熙皇帝以何和礼功大为由予以否定,下令将公主迁葬盛京,与额驸何和礼合葬。于是,彭春等人在盛京觅得红宝石山作为公主与额驸迁葬地,并按规制开始在红宝石山修建园寝,园寝建好后,因地势狭窄,公主与额驸并未迁葬,由于短时间内未觅得合适地方,迁葬的事情被暂时搁置。直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齐锡退职闲居,在今辽阳市灯塔县西大窑镇公安堡村觅得一“山平地阔,水土美好,草木茂盛”之地,于是开始修建园寝,将曾祖何和礼、公主等人迁来此地安葬。
现公安堡村的东阿(栋鄂)氏园寝已尽毁,辟为良田,遗址所在地断碑残瓦,间或有之。20世纪七十年代在公安堡村发现康熙五十五年(1716)所立“建园迁墓志碑”,详细记载了公主与额驸园寝迁变的过程。该碑无额,碑隼、座皆失,仅存碑身。碑的阴阳两面皆刻满文。墓志详细记载了公主园寝的改建原因与历程,碑文内容参见辽阳市文物保管组、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辽阳市公安堡村彭春墓的发掘》,《文物资料丛刊》(7),文物出版社1983年2月版,第137页。碑文中交待了公主与额驸葬地变迁的情况,其中何和礼最先安葬在盛京某地,现已不可考知,公主死后初葬的北京某地也已无任何线索与遗迹。只有盛京红宝石山和辽阳市灯塔县西大窑镇公安堡村园寝的情况尚可从墓志与文献记载中考证。
(一)盛京红宝石山园寝
天命九年(1624)何和礼病殁于盛京,并葬于盛京某地。顺治九年(1652)公主在北京薨后,葬于京城。康熙年间公主与何和礼的曾孙彭春等人奏请将何和礼移葬北京,与公主合葬,康熙皇帝以太祖、太宗陵寝在盛京、何和礼功劳大为由予以否定,并下旨将固伦公主迁葬盛京与何和礼合葬。彭春等开始在红宝石山何和礼墓地按规制修建园寝。关于这座园寝有以下几点考证。
首先,何和礼死后最初的葬地不是在红宝石山,而是在盛京其他地方。据《建园迁墓志》:康熙丙午年彭春、劳满色、齐锡,奏称彭春等辈之曾祖父何和礼、祖父何芍图皆殁于盛京,并葬于盛京。曾祖母公主、祖母郡主葬于京城。祈请迁二祖骨骸与公主、郡主合葬。奉旨:“尔祖何和礼、何芍图皆太祖、太宗创业之重臣。太祖、太宗陵在盛京,宜送公主、郡主至盛京。尔议不合。钦此!”
这段记载很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误解,即公主、郡主等人迁葬至盛京何和礼、何芍图的埋葬地合葬,加之,文中又有在盛京红宝石山修建园寝之事,则很容易使人误解红宝石山即为何和礼、何芍图的初葬地,园寝是在他们初葬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事实却并非如此。民国《辽阳县志》载:“红宝石山(辽阳)城东北七十里二区界。山形如卧牛,前倨后卑。与三块石之南山一石相遥对,该石上镌月痕,人称之为犀牛望月山。东腹部有清额驸和合礼未葬墓之断碑。山之土石皆赭色,因名为红宝石山。”③据《辽阳县志》,则红宝石山东山腰处有和合礼(即何和礼)墓,且有一截断碑,但何和礼并未葬入该墓。《建园迁墓志》中则记载了彭春等人在康熙皇帝恩准公主与何和礼合葬后,“于盛京周围觅得红宝石山,按三家派银。彭春三分,齐锡两分,劳满色一分,遗三家家长瓦罕茂三萨□□□等,将墓园门、衙门建造完毕。……见所建园长十五丈、宽十丈。园中建造衙门,其内甚窄。十四个墓两边安葬,至衙门房山墙之北角。园隐山脚而建,傍墙皆遇沟边,因难开阔,虽窄而罢。思欲另觅别处而归京城矣。”在彭春等人觅得盛京红宝石山修建合葬园寝前,何和礼已去世多年,可见,何和礼死后最初的安葬地并不在红宝石山,而是在盛京其他地方。
其次,迁葬人员。《建园迁墓志》转载了康熙皇帝的谕旨:“何和礼、何芍图皆太祖、太宗创业之重臣。太祖、太宗陵在盛京,宜送公主、郡主至盛京(合葬)。”谕旨具体指明的迁葬人员仅公主与郡主二人。事实上迁葬人数远不止于此。墓志随后即交待“此迁彭春、齐锡、劳满色等父母兄弟诸墓皆移至红宝石山。见所建园长十五丈、宽十丈。园中建造衙门,其内甚窄。十四个墓两边安葬,至衙门房山墙之北角。”由此可知,随同公主、郡主一起迁葬的还有彭春、齐锡、劳满色等已故父母兄弟的墓,共计14座。这14座墓中目前确知的共有五人,据齐锡与彭春二人商议:“此地(公安堡村)安葬祖辈,为三家公祀之地。我等父母之墓,各自另觅别处安葬。我等老时葬于父地。若如是,则墓园不至于窄,而看守人之田产亦略宽矣。”议定。“齐锡率妻孥于三月将曾祖父、公主、祖父、郡主、小叔祖定葬。”这五人为齐锡的祖辈,除了公主、郡主外,还有他的曾祖父、祖父和小叔祖,即端庄固伦公主、郡主、何和礼、何芍图,小叔祖当为都类,都类乃“何和礼第五子,公主出也。”④其余人等另觅别处安葬。
再次,园寝的地面建筑与经费情况。据《建园迁墓志》“于盛京周围觅得红宝石山。按三家派银。彭春三分,齐锡两分,劳满色一分,遗三家家长瓦罕茂三萨□□□等,将墓园门、衙门建造完毕。”园寝修建的费用由彭春、齐锡、劳满色三家分派,彭春承担1/2,齐锡承担1/3,劳满色承担1/6。三家所交费用交家长瓦罕茂三萨□□□等人支管。红宝石山园寝地面曾修筑了“墓园门、衙门”,“衙门”可能指享殿,墓园门可能是宫门也可能是院墙门,现园寝已无存,地面建筑已无从考证。
(二)公安堡村东阿氏园寝
康熙二十七年(1688),齐锡退职闲居,觅得一“山平地阔,水土美好,草木茂盛”之地,即今辽阳市灯塔县西大窑镇公安堡村,于是在此修建园寝,将曾祖、公主等迁来此地安葬。因固伦公主葬在这里,此地又得名“皇姑坟”。
首先,园寝地面建筑。据《建园迁墓志》的记载,可推知公安堡村公主园寝的基本建制。园寝坐北朝南,分为两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为外园,在南部,与第二进院落的南部围墙相接,以土砖、栅栏围砌,南墙正中开外园门。第二进院落为内园,园南部围墙正中建大门,大门与外园门之间以砖石甬道相连,围墙以砖石砌筑。大门西侧建有班房三间。门前左右两侧立有石狮一对。内园中有享殿(即墓志所言大衙门)一座,享殿后为宝顶月台(即墓志中所言玉石台),享殿与宝顶月台、大门间有砖砌甬路相连。月台上建有宝顶数座,除葬有齐锡的曾祖父何和礼、公主、祖父何芍图、郡主外,还有他的小叔祖。此外,园寝内还有石碑四通,公主碑亭一座。
其次,园寝内宝顶的数量、位置。关于园寝内宝顶数量、位置以及合葬情况,《建园迁墓志》语焉不详。据王成科《’佐命鸿勋’何和礼与东阿氏墓园》描述,“园内主要有三处葬地,居中最突出为固伦公主的宝顶,墓前建一大衙门,立一石碑,即立于康熙五十五年的《敕建端庄固伦公主石碑》。据说,固伦公主是皇帝的女儿,‘金枝玉叶’,死后不能和丈夫埋在一起。因此,何和礼的墓在西边,也叫‘驸马坟’。东面的墓地埋葬着彭春。”⑤按:该文多处描述与墓志记载不符。例如,《建园迁墓志》已明确园中葬有五人,分别为公主、何和礼、郡主、何芍图,以及齐锡的叔祖,并未记载埋有彭春。早在康熙癸酉年,彭春等人已议定,“此地安葬祖辈,为三家公祀之地。我等父母之墓,各自另觅别处安葬。我等老时葬于父地。”⑥据此,彭春不可能埋葬在公主园寝中。事实上,彭春是葬在距离公主园寝约1公里的东部墓园。1975年辽阳市文物组与省博物馆文物队对彭春墓地进行了清理,发现了彭春墓碑,证实了《建园迁墓志》所载内容。
《‘佐命鸿勋’何和礼与东阿氏墓园》对公主园寝内各宝顶内埋葬的人估计有误。据王文,公主园寝内共有三个宝顶,居中的宝顶突出,前有石碑、享殿(大衙门),葬着端庄公主,这种说法当无误。但,王文又交待说额驸何和礼并未与公主合葬,而是葬在公主墓的西侧,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据《建园迁墓志》记载该园寝内葬有五人,结合《’佐命鸿勋’何和礼与东阿氏墓园》中园寝内只有三个宝顶的描述,则基本可以确定三座宝顶的大概位置与墓主。正中宝顶所葬无疑是公主与额驸何和礼,两侧中一侧是何芍图与郡主合葬宝顶,另一侧则为公主之子都类宝顶,这两座宝顶的具体位置现在已无法考证。何芍图与都类作为公主之子,其墓不可能与公主宝顶平行,墓位当靠后。园寝地面现在已无任何遗迹。
再次,园寝内建筑。据《建园迁墓志》:康熙丙申年墓园工程俱竣。谓众子孙曰:“原三祖公主、郡主墓园皆三家合建,……兹规定如下:一项墓地添土整修,乃各自奉祀人之事。一项曾祖父、祖父碑石皆曾寿之事,叔祖碑石福永之事。一项公主碑石、碑亭三家众子孙合修。”说明康熙丙申年,即五十五年园寝内公主墓碑、碑亭已建好,碑通高4.3、宽1.21米,螭首,龟趺座。“碑额阴刻篆书‘敕建’二字。碑身四框浮雕龙戏珠纹饰,碑阳阴刻满汉合璧碑文,右汉字7行,满行37字。”1978年该碑被移存于辽阳市博物馆保存。王晶辰主编的《辽宁碑志》对这通碑的碑文进行了收录,汉字内容如下:国家笃念懿亲,推□□□□已追,维令德渥典,礼於方新。尔固伦公主,太祖高皇帝之女,朕之□□□□。金枝凝秀,银汉分祥。贞静秉於□成,柔嘉孚乎内则。素雍著范,曰归勋旧之宗贤。贤慎宜家,□□□闱之化。奄辞戚里,屡易□霜。淑仪久著於生前,令誉犹存於今日。齐锡属在裔孙,不忘祖□之光,彤管常垂,宠焕丝纶之色。用兹昭示,不亦休欤!康熙五十五年□月初二日立。⑦民国十七年的《辽阳县志》记载,“皇姑坟在城东皇姑坟村,村以坟得名。有清雍正三年立汉白玉碑一座,文曰‘端庄固伦公主觉罗氏墓碑’。”⑧志文明确该碑亦为端庄固伦公主碑,但立碑的时间是在雍正三年(1725),说明康熙、雍正年间各为公主立碑一通。
清末,朝廷内外交困,各宗室园寝也逐渐荒废。光绪年间,辽阳刘永海等人未经批准即在公安堡村公主园寝后开挖煤窑,二十九年(1903)六月,光绪皇帝谕军机大臣:“普龄奏盛京辽阳地方,有硝磺局委员刘永海句通匪人,在端庄固伦公主园寝后,开穵煤窑,请饬封禁,并严拏惩办等语。著增祺查明封禁,并将匪徒拏办。”⑨清亡后,公安堡村园寝逐渐荒废,今已无遗迹。
注释:
①②《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五《何和礼传》.
③裴焕星等修民国《辽阳县志》卷六《古迹名胜》,奉天第二工科职业学校民国十七年印.
④《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五《何和礼传》附都类传.
⑤王成科:《‘佐命鸿勋’何和礼与东阿氏墓园》,《三台世界》,2000,7。所谓“东阿氏”即“栋鄂氏”的音译,东阿氏墓园即栋鄂氏墓园,是何和礼的家族茔地,既包括公主园寝也包括彭春等人所在的园寝.
⑥参见《建园迁墓志》.
⑦王晶辰主编.辽宁碑志[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310.
⑧焕星等修民国《辽阳县志》卷六上《古迹名胜》。奉天第二工科职业学校民国十七年印。按王晶辰主编《辽宁碑志》拓片可知,端庄公主碑上题名实为“端庄固伦公主碑”,而非“端庄固伦公主觉罗氏墓碑”.
⑨《清德宗实录》卷五百十八.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