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聚焦地方两会

时间:2024-05-17

东部地区

北京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六稳”要求,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样板。构建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加快建设新一代电子税务局。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网上可办”向“全程通办”深化,大力推进掌上办、自助办、马上办、就近办,让越来越多的事项实现“全市通办”。进一步升级信息消费,创建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抓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新建10家以上示范体验店。

在基础材料、光电子、高端芯片等重要领域,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拓展各类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奔驰新能源汽车、超高清显示设备、集成电路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无人机小镇”等重大项目落地。搭建军民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打造军民融合特色园。

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更新完善一批科技设施,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整体提高交通治理科技水平。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更好发挥市民服务热线作用,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推动交通、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大数据应用示范。

天津

2019年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加速打造“天津智港”。

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不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现代石化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加快推进中沙新材料产业园、“两化”搬迁等项目,高水平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试点等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精心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可控信息、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讯、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7条产业链。实施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服务等“智能+”工程,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示范等工程,开展工业企业“上云”行动,推动冶金、石化、轻纺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

上海

2019年加快落实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政策,深入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产业创新工程,推动中芯国际、和辉二期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量产,实现集成电路14纳米生产工艺量产,推进昊海生物、ABB机器人、盛美半导体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改造示范项目200项。淘汰落后产能1000项。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进5G网络、新型城域物联专网等建设。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助残、交通、生态等领域的应用。加强关键设施网络安全防护,严格落实防护责任。

山东

山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如“四新经济”、“45证合一”、“6+6”扶贫协作等,它们折射出政府工作中的一些新变化。其中,“四新经济”是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模式。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经济形态。

浙江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深入推进云上浙江、数字强省建设。支持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乌镇创建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率先开展5G商用,推广应用城市大脑和电子发票,加快建设移动支付之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

江苏

2019年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特别提出重点发展新动能,具体包括:实现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31项;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24项;“双创”带动就业占城镇新增就业的50%以上。

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关停低端落后的化工企业1200家以上,多措并举为企业降低成本1200亿元以上。9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能够在网上办理,制定出台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着力打造连云港战略支点。

报告指出,今年还将围绕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多方资源,继续办好十项民生实事。十项民生实事用近40组数据明确了具体目标和计划,涵盖医疗保障、教育均衡、养老服务、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

福建

办好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加快数據资源整合共享,大力发展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商用和区块链产业,在制造、金融、医疗、健康,安防、政务等领域,实施一百个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一百个深度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推进新兴产业倍增工程,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超前谋划布局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推进一批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示范工程,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

实施卫星应用、船舶修造等一批军民融合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军转民、民参军步伐。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主辅分离、服务外包,大力发展柔性制造、新型云制造、批量定制、协同制造,新增10家以上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广东

广东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中科院共建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智能超算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启动建设未来网络、南海海底科学观测网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取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抓紧谋划推进集成电路等研发制造。加大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再推进3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新筹建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继续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改,推动83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破除无效供给,开展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试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

中部地区

山西

围绕转型发展需求,大力实施“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尖”行动和重大技术“迭代创新”,在能源颠覆性技术和新兴产业前沿技术领域,组织实施“不对称创新”超前布局,谋划布局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力争在碳纤维储氢气瓶、氢燃料电池、自主安全计算机、杂交小麦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活动、组建研发机构,启动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倍增计划。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进华翔智能化工厂、锦波医药人源Ⅲ型胶原蛋白、潞安180技改扩产、太钢高端碳纤维千吨级基地三期、中电科三代半导体等项目建设,打造高端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等支柱性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培育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传感器等数字产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重点行业和区域落地,大力实施“企业上云”,加快太原安全可靠示范基地、阳泉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等项目建设,推进通航产业发展示范省建设,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增材制造、通用航空、节能环保等高成长性产业集群。

积极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中介咨询、电子商务、现代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国内外著名咨询机构,支持咨询服务在开发区集聚发展。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大型综合性仓储物流,完善物流网络,打造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融合发展示范企业。推进国家标准化工作综合改革试点,制定一批产品、服务和技术标准,以先进标准助力产品质量提升、产业转型升级。

河南

聚焦培育“四个一批”,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提升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坚持引进外部人才和培育本地人才并重,落实人才政策待遇,重视解决住房、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掘进机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超算中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抓好生物育种、通信技术、超级电容、工业CT等项目,加快实施盾构、燃料电池客车、高铁轴承、光互连芯片、铜合金新材料创新引领专项。

落实与科技部会商成果,举办“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培育壮大技术转移转化市场,探索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实行重大创新需求面向国内外揭榜攻关,组织企业揭榜转化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持续促进“四个融合”,用军民融合之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水平。在国家级高新区复制推广自创区管理体制改革经验,营造创新生态。

加大财政投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平台,完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建设省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发展一批科技服务机构。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改革举措,建立试错、容错、纠错机制,让创新者敢于创新、安于创新、乐于创新。

吉林

坚持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先导,积极发展数字产业。推进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小镇等建设,着力构建大数据产业链。加快建设长春红旗小镇综合体。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进东北工业集团等百户企业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滚动实施。抓好吉林市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试点、长春航天信息军民融合实验区等建设,加快发展教练机、无人机、飞行模拟器、飞机大部件等航空装备。

加快数据资源向“数字产业”转变,突出抓好“1+6”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智能制造、智慧旅游等数字产业示范新高地,让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形成数字产业集群,推动科技革命再提速。重点加快智慧公路试点、长春传化公路港等建设,抓好华为云计算、浪潮大数据等重大工程。

在解决“卡脖子”技术上攻坚克难,在解决共性关键技术上联合攻关,在形成产学研用機制上探索创造,在融入中转移成果,在合作中增长才干,在共享中实现双赢。常态化开展“中科院等院所进吉林”活动和“院士创业”试点,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对接合作,力争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在吉林先行先试。实施科技型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

安徽

实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个、企业技术中心100个,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深化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升级,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5000台以上,培育智能工厂20个、数字化车间100个。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行绿色施工、绿色建造。深化工业精品提升行动,推动企业实施先进标准、加强品牌建设,让安徽制造畅行全国、走向世界。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加快"数字江淮"中心建设,完善基础数据统一、资源共享开放的平台功能。建设超级计算中心。扩大4G网络覆盖面,加快5G商用步伐。打牢资源型数字经济基础,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生产应用中心、大数据存储基地建设。提升技术型数字经济水平,开展"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加快智能机器人研发、智能终端创新。推进"中国声谷"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及智能语音产业集群。拓展融合型数字经济领域,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5000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扩大"智慧+"应用试点示范,让数字经济更广泛地融入生产、服务和生活。

江西

全面实施“2+6+N”产业跨越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力争新增800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等八大提升行动,抓好市、县(市、区)“1+8”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试点,实施新钢百亿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工程,推动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力争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30%。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03专项”试点示范和5G试点试商用,加快打造“物联江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上饶、鹰潭、抚州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实施万企上云计划、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智慧物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江西飞行学院建设,支持南昌、景德镇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争取承办2019年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湖北

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创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重点支持食品、冶金、石化、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实现优质制造。推动集成电路、数字、生物、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十大重点产业发展,全力推进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万千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打造信息光电子、“芯屏端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更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武汉、襄阳、宜昌、孝感等地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化与央企军工集团、军工科技院校的战略合作,加快航空航天、北斗导航、海工装备等产业发展。支持荆门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支持随州建设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更多潜力产业成长为现实增长点。扎实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更多名企名店、名家名匠。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高质量运营,加快二级节点建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推进楚天云建设。加快5G产业化进程。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计划,发展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扶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高技术服务业加快成长。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支持襄阳、宜昌建设现代供应链体系重点城市。

西部地区

陕西

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抓好100个总投资500亿元的重大技改项目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大对机械、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促进建筑业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链推进方案,推动先进装备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做大做强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加快推进新舟700飞机研制生产、C919飞机配套、通用飞机和无人机等产业发展,促进卫星移动通信、导航、遥感等航天领域业态集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广“陕鼓”模式,促进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资源整合、业务融合,支持汽车、输变电、节能环保、数控机床等领域企业加速由设备提供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

切实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依托国家创新试点深入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紧扣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健全科技攻关机制、强化统筹组织,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健全军民融合政策和产业体系,加快创建西安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争取国家军民融合服务平台落地。抓好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中科院西安科学园、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西工大翱翔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优势叠加、产学研用一体的融合创新机制。

甘肃

大力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利用绿色新技术改造传统老产业,实现集约化高值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抓好兰州红古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后续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清洁生产产业,建成1个省级服务型制造功能示范区,认定20个工业设计中心,实施酒钢集团、金川集团、白银公司、华亭煤业等重点企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工程。

做精做优高端绿色产业。瞄准前沿领域,发挥自身优势,做出甘肃品牌。数据信息产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開展企业上云计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产业,争取创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新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实施技术创新项目400项以上,推进华天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产业体系、方大炭素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项目建设。

新疆

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传统产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着力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改进工艺、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哈密等7个制造业基地建设,扩大新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特色农牧机械等产业优势,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实施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重点支持发展一批有实力、上规模、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民营企业,鼓励各类民营企业整合重组,促进形成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和城乡市场网络建设,发展一批重点商贸物流企业,建好新疆国际大巴扎等一批大型综合市场。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推进“互联网+”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壮大智慧医疗、育幼养老、文化体育、家政服务、休闲娱乐等产业,扩大服务供给、释放需求潜力,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和制度环境,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加快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大创新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要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内蒙古

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聚焦自治区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煤炭、化工、冶金等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创建鄂尔多斯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推进电力通道配套电源点建设。推动先进储能、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和应用,着力解决窝电、弃风、弃光等问题。

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改造升级,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强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建设,推动运输设备、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深化军民融合,创建包头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自治区蒙药中药、生物医药、石墨(烯)新材料制造创新中心。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合理规划园区布局,解决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规划面积大、入驻企业少等问题,提高投资强度,推进园区产业循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发展。

四川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去产能与优产能相结合,加快钢铁、水泥、煤炭等重点行业重组整合和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增长10%。开展“四川制造”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行动。

推动“5+1”现代产业发展。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重点产业工作推进机制,抓好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要素保障等工作。聚焦16个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着力强链补链延链,促进集群发展。配套发展研发、设计、检测、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

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支持成都和乐山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推进7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抓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促进餐饮、家政、会展等行业提質升级。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实施“网络百企百品提升”行动,建设区域服务平台。

重庆

持续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把制造业转型升级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启动实施“工业跃升”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智能产业、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加速发展。培育壮大智能产业,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着力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芯”,就是要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等上下游全链条,培育高端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存储芯片等项目,抓好联合微电子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等项目。“屏”,就是要壮大液晶面板产业,加快京东方第6代柔性面板项目建设,推动鑫景特种玻璃投产放量。“器”,就是要稳定现有智能终端产量,引进品牌手机生产项目,发展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新产品。“核”,就是要完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发展“大小三电”、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网”,就是要加强物联网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建设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促进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智能制造步伐,落实智能制造实施方案,更好发挥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推动1250家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出台大数据管理规定,加快建设市级数据中心和“数字重庆”云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开启全域感知、互联协同、智能运营、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发展新图景。

贵州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实体经济,关键是要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把工业做强做优。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进“双千工程”,着力打造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确保产值超过1.2万亿元。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做强做优,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聚焦航空、航天、汽车三大产业,重点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级教练机、无人机、航空发动机等。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贵州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提升。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引导关联企业向园区集中。

深度推进大数据融合发展。按照“四个强化”“四个融合”的要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应用,加快推进贵阳5G实验网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华为、苹果、腾讯等大数据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启动实施大数据新领域百企引领行动,建设融合标杆项目100个、示范项目1000个、带动2000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实施10个以上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化数据聚通用,加快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建成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等政务服务库,完善全省政务数据资源体系。省级政府部门和市州政府开放数据全部接入“云上贵州”,电子政务网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加快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建设。推动大数据基础设施升级。深化光网贵州、满格贵州、宽带乡村建设,通信光缆达到100万公里,新增1万个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积极谋划5G网络布局和建设。出省带宽突破1万Gbps。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推进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建设。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

西藏

推进绿色工业规模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提升铜、锂为主的优质矿产资源开发效益,推动华泰龙二期稳定达产,推进玉龙二期、巨龙一期建设,重点做好扎布耶等锂矿资源开发。打造天然饮用水品牌,确保年内完成销售100万吨。统筹布局水泥、玻璃和板材等绿色建材产能,推进本地建材资源开发。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特色手工业持续发展。

推进高新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全力推进网络强区、数字西藏建设,制定落实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优惠措施。继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深入推进旅游、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社会治理、边境建设等领域的“互联网+”行动。建设自治区级数字经济示范园,搭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力争全社会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5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增长30%以上。

广西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南宁智能制造城重点完善核心区基础设施,抓好申龙和白马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转型,推进南宁瑞声科技、歌尔股份、钦州合丰泰、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数字贺州产业园、中国-东盟网絡视听产业基地、小语种呼叫中心等项目建设。

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全面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70个以上,力争转移转化科技成果400项以上。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壮大高新企业,总数达到2000家以上。培育60家以上“瞪羚企业”。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培育、引进、用好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夯实科技创新平台。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组建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抓好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桂林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高新区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梧州、百色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南柳桂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实施“全面入云”、大数据服务培育、智能终端制造业集聚、高端软件产品培育四大工程。推进产业数字化,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培育一批“四新”企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