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时间:2024-05-18

郭爽 王钦安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企业面临着经营网络化、管理信息化等新的挑战。如何契合旅游企业需求培养出“高技能、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是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旅游电子商务》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构建《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从教学体系构建和考核方式探索两个层面提出具体思路,丰富《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为《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互联网+”时代旅游电子商务人才供需错位

随着移动端的广泛应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蓬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统旅游企业商务过程的电子化加剧了对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旅游电商企业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旅游企业急需一大批既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又对旅游企业各部门以及旅游市场运作有一定了解的高技能复合型旅游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旅游电子商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旅游电子商务产品的网上运营、旅游电商网络营销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但目前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严重不足,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教材建设严重不足,教材理论内容丰富,实践内容过于简单,以简单的信息查询为主。第二,实验资源缺乏,实验室建设落后,部分高校只是采购了模拟软件,受条件所限,没有建设教学效果更好的模拟实验室。第三,缺乏适宜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不成体系。教材建设不足、实验场地缺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落后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不到要求,实践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二、《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学界对于《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的研究开始于2006年,罗建军在《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立体化教材结构设计》一文中指出该课程存在教材相对陈旧、课时不足、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缺乏的问题;杨静指出受客观教学条件的限制,实践内容缺乏系统性规范、对实施过程的要求和统一的考核标准;郑忠阳采用工作室教学法进行了中小企业企业需求与生产性实训的对接实践;李俊楼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王祖良指出要创建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可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基地,借助第三方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训练环境;苏振提出了从旅游消费者、企业经营者以及政府管理者3个角色层面进行“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思路;王松详细阐述了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措施。

众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依据自身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式,如增加实践课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校企合作等模式。但从现有研究来看,对高职层面的研究较多,对应用型本科层次的研究较少,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存在同质化现象。同时,专门针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较少,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文献少之又少。学者们已经认识到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然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实操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应加大投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旅游企业要求的复合型旅游电商人才。

三、《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该对接人才需求,从而有效解决当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的问题。从智联招聘、猎聘网、前程无忧等招聘平台获取旅游电商人才招聘信息50条,在对招聘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后得出当前旅游电商人才的技能需求,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当前人才招聘过程中,旅游电商人才的主要技能有旅游电商软件的基本操作、旅游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微信公众号运营及推广等5个方面。在充分调研当前旅游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滁州学院旅游系的实验室建设情况,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重构,对接企业需求,基于能力本位,设置覆盖旅游电子商务的基本操作、旅游电子商务的客户管理以及旅游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3个方面的实践项目,形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突出对学生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其中,旅游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应用,提高学生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能力;旅游微信公众号运营及推广和抖音APP营销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旅游新媒体营销能力;酒店网络点评与服务质量评价以及旅游网络危机公关处理项目,提高学生的客户服务与管理能力。同时,根据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实践项目设置,切实提高实践项目的前瞻性和应用性。

四、《旅游电子商务》实践考核模式探索

(一)实行过程性考核

基于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考核内容串联起来,每一个实践项目对应一个实践考核内容,形成过程性考核。学期开始,每个小组选择市内一家景区,如琅琊山、花博园、皇甫山等。每进行一项实践项目,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践作业,如在微信公众号运营与推广项目中,学生个人需要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并推广形成100个以上的粉丝,小组需要在微信公众号撰写并发布所选景区的一篇原创文章。在旅游电子商务基本操作项目,学生需要将所选景区设计为滁州市一日游线路的一部分,将线路产品进行上架,将滁州市特色旅游商品进行上架销售,并在QQ空间和朋友圈进行推广。在抖音APP营销实践中,学生需要为所选景区策划一项抖音内容,并拍摄抖音视频发布。由此,完成整个实训环节的考核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二)构建考评体系,增强考核的客观性

基于过程性考核内容构建指标体系,将每个实训项目对应的作业赋予一定的权重,在教学过程中,体系的3个方面作业分别占30%、30%、40%的比重,再进一步根据作业数量与难易程度确定具体作业的权重,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权重也应有所区分,最终成绩由加权求和得出。此外,将学生纳入考核主体,提高学生的考核参与性,学生打分占40%的比重,教师打分占60%的比重,形成“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考核评价模式,提高客观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对于学生完成较好的微信推文和抖音视频,推荐给对应景区,景区采用后由景区给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一轮的课程教学,旅游微信公众号运营及推广和抖音APP营销实践两个项目获得了滁州学院第七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

(三)实行动态考核

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电子商务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创业策划(创业创新大赛等)、行业竞赛等;鼓励学生开设微店,网店进行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销售;鼓励学生参与产学研项目,利用旅游电商知识服务地方经济;鼓励学生撰写規范的学术论文并发表,其中,省级、市级、校级相关证书可以分别增加20分、15分、10分的平时成绩,学术论文可以分刊物级别酌情加分,探索“以赛换学分、以赛促学、以证代考、以成果代考”的课程考核新模式,实现教学成果转化。

(四)学生反馈

课程结束后,笔者就实践课程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旅游管理班40名学生和旅游管理(对口)班60名学生全部参与了问卷调查,对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问卷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旅游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实训项目认同度较高,教学速度适中,学生收获较大。78%的学生认为在实践课程中有很大收获,只有2%的学生认为课程收获很小。在5个实训项目中,学生认为最实用的是旅游微信公众号运营与旅游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运用,以后应加大这两个项目的教学力度。

五、结语

《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性较强,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本文从人才技能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旅游电子商务》课程“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滁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就学生反馈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生认可。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不断将最新理论,最新教学方式吸纳课程实践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此外,部分学生反馈实训作业任务较重,这是因为本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与学生考研时间重合,以后还需进一步精简实训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