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长株潭区域高校协同发展的动力因素与机制构建研究

时间:2024-05-18

刘树忠+张维梅

为了使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形成有效互补、持续互惠的良好局面,本研究对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外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力模型,并提出了两者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各个角落发展迅速,并呈现滚雪球似的发展势头,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我国,2005年10月,长株潭地区率先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建设,三市已经在电信、城际交通、产业布局、环境整治等方面实现了一体化,接下来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将会对区域经济进一步进行空间优化、产业整合,逐步推进各产业达到“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 “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中急需大量新型人才,因此迫切需要区域内高校的大力支持。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长株潭各高校间的竞争加剧,各高校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为区域经济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获得区域经济的支持和帮助。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体现出了强烈的相互需求,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双方发展都必需的共生关系。因此,有必要对两者协同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动力机制。

一、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

(一)内部动力因素分析

1.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株潭高校参与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

湖南省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事业收入、捐资收入和基建拨款。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是湖南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显示: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总量在逐年提升,但教育经费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却仍逐年下降,2005年湖南省普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2685.48元,預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为17.41%;到2015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增加到11137.42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却下降到15.95%。然而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对长株潭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必须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同时又要改善办学场地,对实验设备更新换代,这些都使得长株潭高校的办学成本不断上升。要想使上述矛盾得到解决,就必须积极推动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进行协同发展。

2.产业转型升级是长株潭区域经济参与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

目前长株潭城市群正在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产业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投入、高产出”目标转变,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需大量新型人才。作为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的高校,无疑承担着培养所需新型人才的职责,然而长株潭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新型人才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例如,长株潭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工科,且专业重复性大,办学特色不明显。如土木工程专业即是湖南大学的优势学科专业,同时也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以及长沙理工大学的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在中南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都是重点专业。特色明显的学科为数不多,如湖南农业大学的园艺学、作物学、畜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还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旅游管理和生态学专业等。然而,长株潭“两型社会”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业、文化创意业,并逐步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的污染较重的传统产业。但是这些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极为短缺。这使得长株潭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能够使长株潭高校培养出符合“两型社会”的建设需求的人才,就必须推动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进行协同发展。

(二)外部动力因素分析

1.提升区域创新力是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外部动力之一

创新力是指一个系统的运行能够不断产生有商业价值与文明进步的独创效用的能力。创新力最关键的是科技创新力以及带来的市场增值能力,比如原始型核心技术可给企业带来较丰富的垄断利润收益。从2016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来看,第1位是瑞士、第2位是瑞典、第3位是英国、中国排名第25位,可见我国国家创新力排名较为落后,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提升创新力的政策。而创新力提升的关键途径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又是高质量的教育和科研,以及教育、科研、产业三者的有机融合。同时根据2017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榜数据显示,长株潭三地仅有长沙市进入前20强,创新力排名位列13,可见长株潭区域创新力在全国的位置不容乐观。而区域创新力主要是指掌握、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去创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它是构筑在当地高等教育水平的基础上,长株潭区域创新力要想提高就必须提高区域内高等教育的质量。而长株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赖于当地企业的大力支持。因此开展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势在必行。

2.提高企业竞争力是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又一外部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国都已经认识到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高企业竞争力关键是拥有关键性技术。目前企业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企业关键性技术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支持企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来看,长沙在二线城市中排名第10位,株洲在四线城市中排名14位,湘潭市没有上榜,说明长株潭三市的综合竞争力很低。要想提高长株潭三地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切实提高三地企业的竞争力,而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正是顺应这一需求。endprint

3.政府政策支持也是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

长株潭三地政府在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这些支持作用主要是直接的财政支持,以及运用财政、税收和信贷等优惠政策引导地方高校创造条件与相关企业进行广泛地协同创新活动,以更好的促进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例如,2012年湖南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该纲要决定设立专款激励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同时各地政府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和发展环境,并强化组织保障。同时还在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收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给予优惠,同时对高校征地、校园建设也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长株潭三地政府同时积极鼓励区域经济实体——企业与高校开展广泛的合作,如湖南省公布的35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中,由长株潭高校和企业共同组建的协同创新有28个,因此,政府政策支持也是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

二、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动力模型的构建

两者协同发展的各个动力因素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产业转型升级在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社会创新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政府政策支持等外部动力因素通过对内部动力因素产生作用进而实现其推动作用,而内部动力因素又必须借助外部动力因素完善自身,进而与国际竞争加剧这个宏观环境要素产生有效的动力响应与动力增强,最终推动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系统的健康发展。

上述动力模型图(图1)体现了内部动力因素、外部动力因素和宏观环境因素通过相互作用推动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系统运行的现状。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力模型可以产生强大的动力,推动各主体参与协同发展,各动力因素间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功能放大的效果。而随着两者协同发展活动的持续深入发展,会使动力因素间产生反馈效应,从而推动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持续进行。由图1可知,在国际竞争力加剧的宏观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来自于提升社会创新力的需求、来自于政府支持的推动力、来自于企业竞争力加大的压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两者协同发展的动力,并作用于建立起的协同发展系统。各种动力因素在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活动中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协同主体的进一步融合。同时,成功的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活动又反作用于宏观环境、政府、高校、企业等协同发展主体,激发出新的发展需求。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动力模型是推动協同各方进行协同发展的各种动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机理,以及为了维护和改善机理所形成的动力因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

三、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构想

(一)以维护各方利益为切入点,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长株潭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一个先投入、后获益的过程,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利益分配问题。由于参与协同发展的各主体追求的利益点不同,每个参与协同发展的主体成员加入协同组织都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利益,如果在参与过程中不能获得相应利益,必然会对加入协同组织失去兴趣。所以,在促进两者协同发展之初,就必须明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利益分配时突出效率,兼顾公平,以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为切入点,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首先,以解决长株潭高校教育资金短缺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长株潭高校参与协同发展。首先,政府可以设立协同发展专项资金,资金的获取前提是参与协同发展,这可以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各高校参与协同发展组织;其次,设立项目合作经费,开展以经费为牵引的项目合作,在共同完成项目的前提下带动高校与企业合作研发新技术,或者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第三,搭建长株潭高校资源共享平台,把优质教育资源得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实现设施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同时,长株潭企业为了从高校获得更好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应主动和长株潭高校开展广泛的合作。比如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实验实习场所,或者资助实验设备,也可以把企业目前急需的技术交给高校进行研发,而为高校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等方式进行合作。

其次,以促进长株潭区域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建立企业参与协同发展的激励机制。目前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正向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在长株潭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中,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两者要想协同发展就必须要关注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而目前长株潭企业最大诉求就是在合作中源源不断地获得转型升级所需的各种新型专业人才,同时也想从政府制定的一些鼓励转型升级的优惠政策中受益。为了满足企业的这些利益诉求。政府应出台激励机制引导区域内高校根据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例如可以通过调控招生人数鼓励新型专业和紧缺专业的发展,并为这些新型专业和紧缺专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教育基金,尽快使这些专业快速成长。同时,通过减免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例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根据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和消耗企业材料的费用,享受一定的减免税等。还有,高校也应主动为企业服务,利用学校资源,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并积极把研发的技术成果转让给企业。

(二)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区域创新力为着力点,建立建全的评价机制

长株潭高校是企业竞争力和区域创新力提升的主要力量,为区域创新服务既是长株潭高校的使命也是自身优化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区域创新力提升的关键力量。长株潭高校服务区域创新发展主要是为区域经济提供技术研发和知识创新,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和服务重点,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资源,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集聚优势,大力推进科教融合、产学研合作;不断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助推区域创新不断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方式。为了提高长株潭区域创新力,必须构建健全的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机制。首先,要健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制定三地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把服务区域经济绩效作为衡量各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并定期开展评价对比,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三地高校获取教育经费的重要依据,从而使三地高校积极主动参与协同发展。其次,建立企业评价体系。把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次数、接纳实习学生的数量、吸纳高校科技人才的能力,以及支持高校发展资金的数量等作为衡量企业参与协同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后要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并将其结果作为减免企业税收的重要依据,从而推动长株潭企业积极主动的与地方高校开展协同发展活动。

(三)以政府支持为稳定点,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

目前长株潭高校和企业参与协同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导作用的缺位。目前湖南省政府并没有出台相关保障制度引导各方走协同发展的道路。因此,当务之急是湖南省政府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各方参与协同发展,并积极引导高校与企业、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建立校企协同、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机构,促进各方通过资金共享、资源互补,进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湖南省政府应该从以下方面制定保障措施来鼓励各方参与协同发展。例如,可以出台《湖南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指导意见》,意见中要具体规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在协同发展中的权责利关系,规定各方在联合培养学生方面的具体内容,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时有章可循。其次,积极利用财政和税收制度,引导各方积极参与协同发展。对参与协同发展的高校加大教育资金的拨付,对参与的企业进行税收减免。三是,设立协同发展突出贡献奖,对在协同发展中贡献突出、效果良好的高校和企业进行重奖,并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加以宣传,进而提高这些高校和企业的社会声誉,从而营造长株潭高校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