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与分析

时间:2024-04-24

李海克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与分析

李海克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本文概述了哈尔滨市旅游资源空间体系状况、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情况,对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现状有了较全面的掌握。依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和权威机构提供的资料绘制图表,总结提炼出风景名胜资源基本类型与总体特色,提出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资源 哈尔滨

1 哈尔滨市旅游资源空间体系概况

通过作者实地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规划、管理部门所提供的资料,得到哈尔滨市的旅游总体布局框架:“一心、四带、三圈层”,即中心旅游区、301国道观光度假黄金旅游带、松花江水上生态旅游带、221国道(同三公路)绿色休闲度假旅游带、哈尔滨—五常(哈五公路)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带、哈尔滨主城区及其半径30km左右区域内的核心圈层、距哈尔滨城市中心约30km~70km左右的城市近郊区的紧密圈层、距哈尔滨城市中心约70km~100km左右的区域的扩展圈层,组成贯穿全市、辐射全省、跨越国界的大旅游网络,为风景名胜区的现状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2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现状

2.1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建设现状与特点分析

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3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龙凤山2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至此,哈尔滨市正式建立有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市域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5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哈尔滨市现状5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市中部地区,分属5个县市区。5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

山林—湖泊景观类型:二龙山、龙凤山、延寿山庄3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山地森林型:丹清河风景区,北国山林特色,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江河洲岛型:太阳岛风景区,位于大城市近郊区,景区内开发建设有娱乐、度假等旅游服务建筑,特别是太阳岛风景区已出现“城市化”建设形态。

哈尔滨市现状风景区以山林—湖泊(水库)资源型为主,类型不够丰富,市域内具有冰雪气象、原始森林等特色景观资源在风景区内尚未得到充分展现。

表1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统计表

2.2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状况

哈尔滨市是位于中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这一地理条件使哈尔滨市的气候带、水热分布、水文状况、动植物区系等自然环境在全国范围具有特殊性。大面积的低山丘陵与广阔低平的河谷洼地,形成了东南部山地风景名胜资源带、松花江流域风景名胜带,江河湖沼遍布、水量充沛。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自然地貌环境,赋予哈尔滨市山地、森林辽阔壮美的风景形象。我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曾以哈尔滨为的聚居地,为现今的哈尔滨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和文化素材。特色的自然与文化环境形成孕育了哈尔滨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表2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空间分布

2.2.1 东南部山地风景名胜资源区

张广才岭是构成哈尔滨市山地的主体山脉之一,山势高峻,地形复杂,既有悬崖绝壁,又有深谷陡坡,是黑龙江省最突出的崇山峻岭,其主脊海拔在1 000m以上的山峰很多。

东南部山地风景资源以山地、森林、湖泊(人工水库)、野生动植物、遗址遗迹、民族风俗等类型为主。现已正式建立了二龙山、延寿山庄、龙凤山3处风景名胜区。利用区内山地条件及雪资源建成了亚布力、二龙山、玉泉等多处著名的滑雪旅游地。

2.2.2 松花江流域风景名胜资源区

松花江是哈尔滨境内的最大河流,在中国内河中是仅次于长江、黄河而居第三位。松花江平流河口至哈尔滨段河道蜿蜒曲折、滩地宽阔,并有多处江心洲形成。松花江流域自然景色秀美,沿河多处滩涂、江段、岛屿已开发为风景旅游地,其中太阳岛已建立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3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资源基本类型与总体特色

3.1 资源基本类型

通过对哈尔滨市风景资源实地踏查,结合现存相关资料数据,本文对全市风景资源进行了细致研究。哈尔滨市风景资源涵盖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所列两大类八中类的全部,和41个小类,见表3。

表3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资源基本类型统计表

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到全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归纳原因包括一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4.1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尚未建成,缺少相关的指导性建设依据

十余年来国家重点风景区和省级风景区建制申报工作处于停顿状态,省内部分重要风景资源地因未建制而得不到规范化管理,市县级风景区建制仍处于空白状态,全省中、小型风景区(点)保护与开发工作尚未进入规范化轨道。

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是区域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在2004年4月颁布的《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中有关“加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中强调“抓好风景名胜区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编制工作。……资源较丰富和技术条件允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编制风景名胜体系规划,确保遗产资源及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到目前为止,我省已编制了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省级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编制对各省风景名胜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涉及一般城市层面的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最早完成的是四川省成都市。

我市还没有市级的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宏观区域型的风景区体系规划尚属空白;风景旅游缺乏景区之间的区域协调与合作,制约着风景旅游经济效益的提升;部分重要风景区处于无规划指导下的盲目建设状态;风景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整体无序状态。

4.2 缺少哈尔滨市风景名胜资源系统调研工作

全市范围内的风景名胜资源普查工作尚未正式开展,对部分具有国际意义或区域代表作用、极具价值的风景资源认知不足;缺少对全市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数据资料统计;对全市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系统研究成果近于空白。

4.3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功能重复、特色不鲜明

哈尔滨市典型景观风貌未得到系统性展现。对部分重要风景资源价值认识不足;已建立的风景区资源类型不够丰富,不能全面反映哈尔滨市自然、文化景观总体风貌。

4.4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空间布局不合理

哈尔滨市域范围内的各区市县风景旅游地建设发展不均衡,具有风景资源的市内部分区域没有设立风景区,针对市内城乡居民的风景旅游服务系统尚未形成。

4.5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都处在较低水平

由于缺少科学的系统规划指导,风景旅游地盲目发展、破坏性建设现象十分普遍,而且环境保护技术水平限制和资金投入不足,至此,保护的低水平状态使许多地方生态环境状况和景观质量状况仍在不断恶化。

另外,部分景区处于粗放式开发和低层次建设状态,基础设施落后,出现旅游项目缺少特色吸引力、旅游经营效益差等问题。

4.6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机制不合理

风景名胜区资源所有权、行政权、经营权的权属不清、混淆。以行政权、经营权管理代替所有权管理,风景名胜资源的经营者或行政管理者实际上往往被认定为资源的所有者,国家作为国有资源所有者的地位模糊,资源的产权被虚置,各种产权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缺乏协调。

另外,风景名胜资源本身的资源属性决定了其是由各种自然、人文的景观因素构成的,国家的各类资源分别由不同的专项资源部门管理,人为地将具有整体性的资源进行多元分割,加上国家对资源所有权管理的放松和忽视,造成各个部门都能够代表国家而行驶对专项资源的管理权,一个风景名胜区同时又是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政出多门”的问题十分突出。各种利益冲突的背后是争夺利益的同时,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在退化,甚至消失。

再则,法律尚不健全,风景区相关政策、规定得不到落实,风景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应吸纳专业人才的加入。

5 结语

本文经过作者近两年的工作实习、调研及到相关部门搜集资料等多方面的努力完成。通过第二手资料的收集、第二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一手资料的收集以及补充调研工作,概述了哈尔滨市旅游资源空间体系状况、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情况,对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现状有了较全面的掌握。依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和权威机构提供的资料绘制图表,总结提炼出风景名胜资源基本类型与总体特色,提出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张国强,贾建中.风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魏民,陈战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瞿付顺.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5]陈涛,沈一.风景名胜体系探析[J].四川建筑,2005(9):10-17.

李海克(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在读,东北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研究方向:园林设计与理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