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提高机关工作执行力

时间:2024-04-24

周萍萍

(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党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如何提高机关工作执行力

周萍萍

(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党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006年3月5日,“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笔者就什么是政府执行力,政府执行力不高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提出对策。

执行力 要素 制度建设 误区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一、执行力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1.什么是执行

执行,简单说,就是做,就是落实,是连接目标和结果之间最关键的一环。再好的蓝图,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纸上谈兵。执行力就是完成执行的能力和手段。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干部执行力的强弱,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执行力强,就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执行力弱,势必贻误时机,影响发展。

2.执行的重要性

执行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政府机关履行职责、推进工作、完成任务、服务群众、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执政能力,最主要、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其执行力,从根本上讲就是提高干部贯彻落实政策、计划的能力。执行力是检验干部素质高低的试金石,执行力弱,是不合格、不称职的表现。一是正确的执行才能让战略落地。执行必须是在决策的指导下进行。只有正确的理解了决策的根本意义,并付诸实践,才能达到目标。二是准确的执行才能让策略实施,特别是把握政策准确性。今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四条政策,这能否降服部分城市的畸高房价,关键在执行力上。如果没有对高房价带来巨大隐患的深刻认识,如果不把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上,就谈不上执行力,执行“国四条”就没有内在动力。三是严格的执行才能让组织运行。四是尊重执行才能让文化扎根,促进部门之间的交流。

二、影响执行力的核心要素

1.主观因素

(1)心态。心态是影响行为的首要因素,是人心理活动外化为实践行动的一个动力源。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主动性、创造性,是影响执行力的主要原因。执行力不强目前不光是企业的通病,在行政单位比比皆是。因为酬劳矛盾、人事复杂、思想低落、认识偏差,机关干部不安心工作,存在着“浮”、“懒”、“散”、“虚”、“粗”、“混”、“磨”、“骗”等方面问题,任务明确了仍旧等待观望,工作部署仍无动于衷,在非常时期仍旧按部就班,无所作为、胡乱作为、假意之为、消极不为。而好的工作心态主要表现为三个阶段:一是积极地工作态度,顺从目标,没有深刻地认识和情感,对单位的发展目标认同而表示顺从。二是富有工作激情,喜欢部门文化和工作方式,与同事的交往比较顺畅,逐步成为单位文化的重要成分。三是工作成为信念,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行为,执行便成为一种默契的行动。

(2)角色。从执行过程的实践看,一个人在执行过程中的角色认知是十分重要的,执行者扮演了正确的执行角色,执行就能顺利完成;否则,即使执行者的岗位责任是清楚的,甚至在岗的人在考核中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仍然会导致执行的乏力,甚至失败。比如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明确你处于工作目标的哪一个环节,处于你之前和处于你之后的同事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其他的工作阶段与你所做工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对自己工作的认知、适应,从而达到适合本职工作的目标,最终超水平发挥自己的工作潜能。

(3)素质。“决策在高层,管理在中层,执行在基层”。农村有句话这样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干部”,西方也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头狮子领着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领着的一群狮子”,以上都说明了领导者的重要性。在一个单位中领导的决策方向,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决策者的分析能力等都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先决条件。同样,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够担当重任的党员干部队伍对于是高效执行的关键环节。健全人格的塑造、合作精神的养成、具备创新品质、人文情怀的铸、就业务基础的夯实,这些都将成为执行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2.外部环境

(1)法律、法规是否健全影响执行力的通畅实施。1949年至今我国共颁布近26万个法律法规条文,包涵司法解释等。这些法律条文如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用价值又何谈文明与进步呢?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制定法律不仅要考虑严肃性和权威性,可操作性应该遵循民众对法的信仰和尊重。繁琐的法律和规定,“划细如牢”束缚了人们思想与行为,增加了程序的机械化、工作的呆板化,拘束了人的能动性、发挥自由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生效。这部旨在规范用工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法律,却在有的企业被一些人误解、曲解甚至抵触,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突击辞退员工、要求员工“自愿”辞职、重签劳动合同等负面现象,引发了社会各方高度关注。

近年来,社会机构庞杂,分工细化,各种制度、细则层出不穷,有些法规、条文成了罚款、经济创收的依据,职能部门的交叉分工,几乎只能靠阶段性文件、领导的批示“综合协调”才能执行实施。“练柔道”“踢皮球”“推磨子”“找条规”使群众、弱者、受害方,除了内心的伤痛只能以上访寻求公平的途径。

(2)计划、目标、要求是否合理影响执行力的通畅实施。领导决策的目标不合宜、不合理,也是现实中影响执行力的常规因素。有意指示玩虚作假、欺哄瞒盖,为了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重影响执行者的坚定实施。甚至有些以保护“官帽”为主,不深入调查、不承担责任、只强调看结果。还有可能完不成任务找替罪羊、找垫脚石,出问题推下属、赖环境、怪晦气,唯独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有的领导只顾眼前,混短期、磨届满,与干部离心,坚决以权管理“不换脑子就换人”,立“领导享受,工人受苦”为定律。领导的种种恶劣现象严重影响了下属的执行力!

(3)制度不完善与制度苛刻影响了执行力发挥。科学完善的机制是执行力的骨架支撑。不合理、繁多的规则令效率低下。简洁、清晰、有效的工作程序与合乎情理考核标准,才能使工作规范化,使各项管理适用管用,从根本上提高执行力。制度不完善表现是混乱无章程,人、财、物、事缺乏责任制和岗位制约束。也可能陈旧规定与实际脱节,又没有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有些制度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相互矛盾与连续性不强,刚性不足,形同虚设。或者存在机构叠重、人浮于事的现象导致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工作效率低下。也可能在工作的安排上只有形式的要求,没有实质的检查和奖惩,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持续跟踪考核,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致使工作力度越来越小。在很多单位,因为制度失去理性的强硬,就有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人才不如奴才”“勤快媳妇爱摔碗”的现象。不合理、不合情的较多制度,束缚了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发挥,管理的人本原则告诉我们“给鱼儿一条河,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才能更好发挥价值。

三、如何提高执行力

1.建立完善的培训教育系统

韩国每年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美国每年职工培训费高达617亿美元,而我国刚刚开始公务员岗前培训。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实效,更好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在当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的基本素质。通过大规模培训干部,组织干部学习了解当代世界最新的科技和管理知识,更新干部知识结构,改变思维方式,培养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促进各级干部向“专家型”、“思维型”和“管理型”干部转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明确奋斗目标,实现双赢或者多赢

目标明确就是要落实指标。指标定的准确、能落实,是做预算、定政策、激励考核的基础。目标明确描述工作内容、期望结果、完成时限、可用资源、负责人、主要协助人等,签字生效。这样可以避免跨部门协作时互相挤占而造成拖延。现代管理,是经济效益管理。把发展与干部的福利、待遇、成长同步提升,才能成为“共荣共进”的科学长效机制。行政机关单位也要把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是否增加,目标实现的利与弊衡量。在确定目标时一定要具有现实性、可持续性,必要时候与福利待遇挂钩实施。脱离群众利益谈执行力,始终只单一讲“奉献社会”“雷锋精神”只是虚假的口号引导,只有让参与者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所给予的实惠,唯有如此员工才能欣然向前。

3.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1)抓住工作的关键环节。(100—1=0)一个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木桶原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大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实中主力岗位上一个不称职的员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短板的内容就是:细节!

(2)抓住工作的本质要求。第一的榜样力量无穷,执行力的构建常常始于各种各样的第一:第一个违规事件、第一个模范人物、第一关键时间……事实上,在构建执行文化的过程中,正是在第一时间抓住第一事件、第一人物。这意味着,执行确立必须要抓住第一关键要素:把握第一时间、抢占第一位置、抓住第一事件。抓住第一位置上的关键要害,正是执行的奥妙所在。

4.建立完善的干部考评、督查机制

强化干部执行力,靠好的制度和机制作保障。执行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制度很多。比如,要建立主体明确、职责清楚、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把职责明确到岗,责任落实到人;要界定决策失误、执行失误与失误主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细化责任认定;要研究出台奖勤罚懒、用能去庸的措施;要勇于治“虚”、治“假”,敢于治“漂”、治“浮”,切实做到知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通过制度完善,使执行有章可循,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从而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不良工作作风,强化干部的执行力。

强化干部执行力,督查机制也必不可少。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不在状态干部的查处力度。邳州强化干部执行力建设之所以能取得成效,与当地的“民评官”做法以及人民评议员的作用密不可分。有效的监督制约,对强化干部执行力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各级干部认识到,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变“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对员工实行了绩效考核,但其中不少企业的绩效考核都是“回顾性”的,只是作为确定员工工资、奖金的依据。其实,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认为,考核不仅要有“回顾性”,还要有“展望性”,即通过考核发掘员工的潜能,引导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5.创新是执行力持续保持的保证

(1)创新管理,完善服务。创新管理,首先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一种环境,为人才素养的不断提升提供一种渠道,使其心情舒畅,能力再造。其次,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个性化的管理模式,用真情实感去感化对方。对物的管理,则要把它们当成自家的东西,用心管理。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保姆式”服务(或者叫“跟近式服务”)和“关怀式”服务;更应善于使用“换位思考式”服务,即通过自身感受去服务对方。用规范的服务用语,耐心地倾听和解答,效果明显不一样,人家就会觉得某某单位的人员素质高,服务态度好,也就乐意去打交道,机关工作效能也会相应提升。

(2)依托载体,创新载体。当我们做某一项工作时,循环往复地用传统的方法难见成效,这就要求改变方式,依托载体、创新载体。可通过读书竞赛活动,鼓励干部职工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创建文明高效机关、文明高效社区、文明高效行业这些载体,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只要善于利用有效载体推动工作,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来提升机关工作效能。

(3)创新思维,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思维就是要求我们不受传统思维惯性的影响,抛弃定向思维理念,改变思维定势,择机行动。现实中出现的某些突发事件往往是因应现时的社会问题而存在的,如法规制度不健全、工作方法落后等等。比如,在遇到公共突发事件、重大安全事故、负面新闻等难点、焦点问题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用创新的思维去对症下药。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就是要建立提高工作效率的体制机制,如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责任纠错机制……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作风和精神;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改变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真正让“有为才有位”落实到机关的各个部门,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四、需要避免的执行误区

1.角色误区——把别人当成自己

把别人的位置当成自己的位置,把别人的职能当成自己的职能,这样会出现不该执行的任务,越俎代庖;不该管的时期,插手管理;不该决定的事情,擅自决定。

第一,害于工作的正常秩序,导致执行力下降;第二,打击员工积极性,导致执行力下降;第三,影响团结,危害执行力;第四,有害于本职工作,导致执行力匮乏。

2.思维误区——把战略当成策略

战略是执行力的指路“灯塔”,如果没有这个“灯塔”,执行力必然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是保证实现目的的重要谋略思想,是策划者在实施活动中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对策与方法、手段。策略是把执行力变成具体执行行动的桥梁。战略针对全局,策略针对局部;战略针对长远,策略针对当前。如果把战略当成策略,往往会给执行者带来无从下手的感觉。主要体现是:把未来可能实现的目标作为今天能够完成的业绩;把未来的许多概念挪用到今天替代了现实地有效措施;用发散的激情和强烈的信念取代了细节缜密的步骤;长远战略目标更无法找到现实的盈利模式支撑。

3.程序误区——把过程当成结果

过程不是一切,之所以强调过程,无非是想获得更好的结果;如果把过程当成一切,可能是花了很大精力把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完美,会花很多精力在一些不必要的或者错误的细节上,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可能因为投入多产出少,最后周围的人会受到打击,影响整个组织的士气,导致执行里的削弱。

4.文化误区——把经验当成知识

只有升华了的经验才能成为知识,可以检验的、可以创造性使用。经验具有时空方面的局限性:此一时,彼一时。经验具有主体的局限性:你是你,我是我。经验转移就是把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经验转移到其他的环境条件下。经验转移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把经验当作知识,到处生搬硬套就要出乱子了。经验转移,如果转移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转移得不好,会给原来的执行力造成打击。经验固化是指把某一时空条件下的经验转移到其他时空条件下。

总之,执行力是智力、魄力、胆识、毅力、学习分析能力、创造力的总和,受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因此,提高执行力不能脱离决策科学性、细化目标、环境、人力资源等因素,提高执行力需要通盘考虑,除了机关干部要自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技能,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还要以岗位为取向、以能力发挥为重点,把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张利痒.如何打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M].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

[2]陈永亮.团队执行力[M].汕头:海洋音响出版社.

[3]周永亮.如何提升执行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王时成.如何避免执行力的12个陷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姚予.执行力[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

[6][美]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