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因智慧爱上城市

时间:2024-05-18

文 | 本刊记者 石菲



因智慧爱上城市

文 | 本刊记者石菲

智慧城市概念早已提出多年,如今,

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更加注重人们幸福感的提升。

都说因为爱一个人,会恋上一座城。未来,你或许会因为充分的便利而爱上一座城。

据一项调查显示,全国上班族平均上班距离为9.18公里,平均上班时间为28分钟。而北京市的平均上班距离为19.2公里,平均上班时间为97分钟。北京市是居住区域和办公区域分割最明显的城市。其中,居住在通州、昌平和河北燕郊的上班族成为最辛苦奔波的人群,单程上班距离超过50公里。由通州、燕郊前往朝阳区国贸商圈上班的人流量位列第一,成为最拥挤的上班路线。以天通苑为例,这个号称亚洲最大的居住社区聚集了大量的IT、科技类工程师等高端人才。但因为该区域少有产业支撑和就业岗位,生活在这里的几十万人每天都过着早上进城、晚上出城的“钟摆式”生活。

这就是城市规划不合理的后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表示,“城市规划一定要有明确的定位和整体布局,缺乏系统观和发展观的城市规划难以持续。建议以家庭、社区、2公里生态圈维空间划分,丰富完善各个空间尺度内的服务,实现社区生活智慧化。”

城市发展史就是人性的追求史,人类最早的城市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距今5000多年历史的族群聚集形成了城市。满足了人类对生存、安全、物理交换的基本需求。工业文明催生了现代城市文明,城市发展催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反过来创造了人类更大规模的、聚集的可能,推动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满足了人类追求舒适、幸福、自由、交流的内心需求。那么,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给居住在其中的人们以舒适和幸福?

新型智慧城市更重民生

智慧城市概念早已提出多年,如今,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更加注重人们幸福感的提升。

2015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乌镇峰会开幕致辞中提出了关于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四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这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这一重大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等主张,指明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

新型智慧城市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表示,随着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概念和理念都得到了提升,实践创新与落地应用逐步增多,路径也更加开放,融合创新增多。但还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发展实效不理想等缺点。目前新型智慧城市政策生态圈已经形成,出台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2016-1018年工作分工》、《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政策,2014年建立了司局级联动机制,“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数据让城市更美好

除政策利好外,目前的技术手段也能够更好地提升人们生活的便利。

幼儿园升小学如果按照传统方式,需要家长跑5个委办局开具各种证明。不仅需要5、6个工作人员核对几天的时间,其中还混迹了大量虚假资料。而采用了电子手段后,8万学生的资料4小时就可以核对完毕。

这是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原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陈东平举的一个例子,他认为数据对智慧城市的帮助很大。他表示,新型智慧城市是人类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智慧的持续总结和实现。目前有超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新技术和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度融合,体现了“以技术为引领”到“以理念为引领”,“以管理为核心”到“以服务为核心”和“以业务为驱动”到“以数据为驱动”的转变。

人们为什么要搬家?迁移的动力是什么?想知道一座城市有多少人口很简单,要知道在一段时间之内城市人口的迁移规律会相对复杂。但基于对人口的精确了解,才能对他们进行精准服务。

周成虎表示,中国的新型城市化需要智慧城市。中国正在经历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3亿人要迁移到城市,相当于再造一个美国,两个俄罗斯。他说:“城市治理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发挥物理城市和虚拟城市协同的作用。城市运营还要有数据观,充分利用实时、动态的数据。另外还需要有开放观,实现大数据的共享与部门壁垒的突破,让政府的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才有可能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表示,真正建好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都不是纯靠政府、纯靠技术可以解决的,必须有效整合政产学研用各个方面的力量。

不久前,华为宣布与国家信息中心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正是产学研用结合的体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应该是开放创新的系统建设,政府只是一小块,要把企业、公众更多地纳入进来。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在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研究、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实施方案、智慧产业方面具备充分的实力;华为则拥有先进的、完整的软硬件平台和成熟的解决方案,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成立是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

共赢生态圈

智慧城市的应用多种多样,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应用更是不断迭代。要想让城市充满智慧,不仅需要政府、研究机构、服务商携手合作,ICT厂商之间的合作更是不可或缺。

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华为携手智慧城市领域投融资、咨询规划、集成、运营以及平台等各类智慧应用领域一流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2016年7月15日,在苏州举办的“新ICT,让城市更智慧——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一云二网三平台”的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整体架构以及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此外,首批二十多家合作伙伴加入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国家信息中心与华为联合解决方案创新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

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表示,“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方方面面的多个环节,包括投融资、集成商、应用提供商、数据提供商、基础设施提供商,城市客户需要仔细考虑解决方案的领先性、成熟型、系统的安全性等。华为致力于成为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首选合作伙伴,聚焦于ICT基础设施,通过开放能力聚合合作伙伴,推动智慧城市生态圈的良性发展,共同为客户提供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针对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的文化理念,他说,“共识、能力互补和开放是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的基本原则。以一致的理念形成生态圈的合力,以伙伴之间的能力互补为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解决方案,保持开放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我们欢迎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共同打造智慧城市,进一步实现智慧式联接、驱动智慧式增长、成就智慧式生活,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在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的同时,华为还针对合作伙伴推出了奖励机制。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文池说:“为了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华为正式构建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发布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投入亿元基金和专项激励打造该生态圈。亿元基金将为生态圈伙伴在营销推广、品牌活动、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专项激励将用于联合解决方案开发落地和智慧城市项目拓展等方面。”

那么在智慧城市“巨系统”中,各个合作伙伴如何快速的满足智慧城市各个部门建设的需求?为此,华为提出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一云二网三平台”,华为企业BG全球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部总经理郑志彬博士在大会发布了该架构:“一云”即云数据中心;“二网”即城市通信网和城市物联网;“三平台”包括:ICT能力开放平台、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业务应用使能平台。此外,华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端到端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华为基于“一云二网三平台”解决方案整体架构,联合合作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