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动物也换白化病

时间:2024-05-18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动物生存的基本法则。生活在自然界的动物,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危险。

而有一群动物,它们因为患白化病而变成全身都是白色的,这使得它们在自然界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动物颜色由基因决定

动物的颜色来自于色素细胞,色素细胞存在于它们的眼睛、皮肤、皮毛、羽毛及外壳中。这些特殊的颜色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其实动物的身体构成也都是由基因决定的。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到每一个细节。

保护色:或隐蔽或出位

捕捉过昆虫的人都知道,由于昆虫有保护色,要找到它们十分困难。你不妨试着去捉在你脚边的草地上吱吱叫着的绿色蚱蜢——在掩护着它的绿色背景里,你简直看不清蚱蜢在哪里。

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考拉(树袋熊)是灰白色的,礁鱼是五彩斑斓的,沙漠里的动物,大多数都有微黄的“沙漠色”作为它们的特征。动物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保护色”。保护色帮助它们融于周围的环境中,以避免食肉动物的侵犯,或者在被捕时可以悄悄溜走。

也有一些动物的颜色则比较“出位”,它们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其他动物——有毒,请勿靠近!

白化病:因为“色素丢了”

如果一个动物的色素细胞不产生色素了,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动物色素缺失也会遗传,色素细胞不产生色素,动物就会患上白化病。患白化病的动物全身都是白色的,而眼睛会有蓝色和粉红色两种颜色。在自然界,患白化病的动物还真不少。

患白化病的动物在野外更容易成为食肉动物的目标,并且它们还不易找到伙伴。一些鸟类就拒绝患白化病的配偶。

当然,通体白色的北极熊是个例外。白色的北极熊在冰天雪地里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伪装。

一些患白化病的动物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受到非常好的保护,比在野外生活寿命要长许多。

小知识:

人类的白化病

人类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如果黑色素缺乏,也会引起白化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人们将这类病人俗称为“羊白头”。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白化病的机会增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