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技术预见支撑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18

陈德金 庄灵习 包则庆

摘 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技术预见作为科技创新的战略导航系统,在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遴选方向作用突出。本文在分析技术预见与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重探讨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现状,并给出技术预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技术预见;新旧动能;转换;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7-38-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7.011

Abstract: To build a modernized economic system, the focu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ust be placed on the real economy.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s a "strategic navigation syste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selection of major industry generic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conversion of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nversion of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in Fujian Province, and gave the path selection of conversion of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for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service.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strategy

黨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抓住实体经济发展,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技术预见作为科技创新战略导航系统,是捕捉战略机遇的重要工具和推动官产学研用结合的重要平台,为政府或企业提供了一种选择优先发展的技术[1]。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要强化制度创新和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充分发挥技术预见的作用,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胡志坚院长指出,要让技术预见增加经济思维,使其为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为未来5~10年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服务。

1 技术预见与新旧动能转换相关研究

1.1 新旧动能转换相关研究

新旧动能转换打开了资源、环境、市场的新空间,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到一个新阶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家高度重视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经济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之一。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做到“激活”“育新”“改旧”有机结合。国内学者也开展了相关研究,王小广分析了我国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风险及其化解[2]。来佳飞分析了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换与新动能培育[3]。张文归纳认为我国学者对新旧动能转换的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而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应通过强化融合发展、开放发展与改革创新,加速形成有利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新需求体系、创新体系与现代规则体系[4]。

1.2 技术预见相关研究

关于技术发展方向的重要性,***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创新大会指出“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建立技术预测长效机制,提出了现代农业等十大领域和生态环保等五大领域构建产业技术体系;2017年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强调健全国家科技预测机制。技术预见对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遴选,是政府配置创新资源、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技术预见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国家未来的技术需要,识别未来重点研究领域,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5]。近年来,各国高度重视技术预见工作,已有79个国家开展了2 270次技术预见,遴选了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有力支撑了各国科技战略和科技规划制定[6]。对技术预见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有德尔菲法、文献计量学方法等,相关学者也进行了探索,陈德金基于技术预见的视角,构建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德尔菲方法选择了福建高科技产业的六大发展方向,并利用有关数据进一步进行检验技术预见的结果[1]。陈云伟从技术预见的研究历史、应用等角度,梳理了国际上技术预见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等[7]。任海英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对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现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8]。然而技术预见对产业技术的预测,助力科技创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立足福建省,分析技术预见、科技创新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2 福建省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福建省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现状

一是强化服务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良好效益。2016年以来,积极加强服务型机构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取得良好效益。高新技术企业载体快速发展,2016年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6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255家。设立“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发展库”,遴选655家企业入库重点培育。二是政策体系提供新旧动能转换制度保障。密集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创业创新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加强创新发展规划设计,福建省政府制定出台《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实施方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等。三是科技资源统筹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科技人才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出台《进一步深化科技人员职称评价改革的若干意见》,把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纳入评价指标,加快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多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累计遴选中国青年领军人才28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45个。科技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全省已布局建设17个引进重大研发机构、26个省级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22个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30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2 福建省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资源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平衡,高水平研发机构少且科研基础设施滞后。科研机构研发投入不足,全省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R&D;经费总量不足,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比重分别为3.94%和3.9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不强。福建省科技投入偏低且南北市区差异较大,全省科技投入长期处于低位,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偏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3 038家,仅占总数的17.6%,设立研发机构1 389家,占比更是低到8.1%,企业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数量仍然偏少。企业创新能力差、创新意识薄弱,缺乏对科技创新发展的长远布局,对科技创新风险顾虑较多。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瓶颈。高校对应用研究重视不够,科研院所关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少,导致许多研究成果无法与市场对接,未能形成实际产出,产学研用脱节现象仍未根本转变。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适应不了市场创新需求。四是科技人才资源不足,引才难,留才难,创新创业作用发挥不足是各地市普遍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与其他省份相比,引才政策力度不够,人才政策落实不顺畅。

3 技术预见推动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分析

在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下,要让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竞相涌入新经济领域,紧紧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强化制度创新和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断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以创新为主引擎,在科技投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政策激励等环节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产业升级版,加快形成创新型经济格局。

3.1 借助技术预见打造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平台

依托福建省科技智库力量,建立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研究能力,助力产业技术攻关。尤其是产业重大關键技术所具备的基础性、关联性等特征,能应用于多个行业或领域,可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遴选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全省层面总体谋划。结合福建省的产业基础,瞄准世界和国内产业技术前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创新示范工程。打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龙头与品牌企业建设,培育一批专精特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助力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立足福建省传统纺织制造等产业,发挥泉州“数控一代”示范试点城市,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升装备产品水平,推进“智能一代”创新应用,改变福建制造业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机器换工”。

3.2 加强技术供给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通过技术预见,加强前沿高技术研发和源头供给,激发企业的创新内生动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园区基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搭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推动境内外著名研发机构和一流大学、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等来闽新设研发机构。激活创新主体,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创新政策向企业叠加、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着力激活企业这个科技创新的细胞,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为技术供给保驾护航,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专利战略,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和发明创造。在加快建设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中心的同时,围绕重点和优势产业,以产业关键技术、重大研发项目和未来重点发展目标为对象,引导企业、研发机构积极申请专利,提高发明专利产出能力,推进区域专利布局,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3.3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先进国家这一指标为60%~70%。正由于我国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使得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只有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才能使得更多创新成果服务经济发展。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优化完善运行机制与激励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让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着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形成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激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一批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增强联合科研攻关力量,提高关键技术开发成功率。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构建军民共用技术项目联合论证和实施模式,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军民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先进民用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扶持政策。

3.4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良好基础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充分尊重科技人员智力劳动价值,进一步落实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充分发挥人才作为创新首要资源的重要作用,实现知识价值最优导向。围绕福建省已出台的相关人才计划,探索“创新团队(人才)+创新项目”的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支持力度,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的梯队合理配备。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企业设立“首席工程师”“首席科技官”“首席技师”制度,开展企业人才评审改革探索,将科技人才缴纳个人所得税作为职称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依据缴纳年限、额度等进行综合评定。创新人才激励政策,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及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政策。探索构建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性收入的三元薪酬结构,对从事基础性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工资收入,对青年人才根据工作任务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加大激励力度。依据国家评价机构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推进公共人才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与专业化,实现“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德金,刘小婧.技术预见与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研究:福建高科技产业实证[J].现代管理科学,2015(5):81-83.

[2] 王小广.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J].人民论坛,2015(35):16-18.

[3] 来佳飞,杨祖增,冯洁.浙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机制转换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6(4):144-147.

[4] 张文,张念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7(12):93-101.

[5] 刘宇飞,周源,廖岭.大数据分析方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预见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16(4):121-128.

[6] 李海波,李修全,胡志刚,等.如何找准支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发力点:基于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遴选问题的研究[J].科技中国,2017(11):84-87.

[7] 陈云伟.国际技术预见研究进展综述[J].情报资料工作,2016(4):38-44.

[8] 任海英,于立婷,王菲菲.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现状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6(14):254-26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