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陈春晖
[摘 要] 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创新方法是关于创新的哲学,应该成为大学教学的重要成分。本文在论证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方法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某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我国大学生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方法课程的必要性。研究认为必须及时弥补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缺失。
[关键词] 高等教育;TRIZ;需求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5-61-3
Abstract: Knowledge of the method is the most valuable knowledge in Human history. Innovative Method, a philosophy about innovation, should be an important part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s educational modules. Based on the argumentation for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method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designe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ed the students of an engineering college,and studied the necessity of embedding Innovative Method module in curriculum system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The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the lack of method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be timely compensated.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TRIZ; demand characteristics
人類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然而我国高校尚未在大学生大面积推行创新方法教育,即使是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也缺乏创新方法相关教育。了解大学生创新方法相关知识,是有针对性的设计创新方法教育模块的基础,对于弥补我国高教创新方法缺乏具有重要意义。
1 创新方法与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必须把最需要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大学是把学生教育成有文化修养、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人,承担“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三大职能。教育经济原理要求大学课程与教学“必须以普通学生为起点,把学生迫切需要掌握且正常学生能掌握的内容作为大学的核心”。
创新方法无疑是重要成分。创新方法是研究创新过程中的逻辑顺序、规则、方法以及有什么样的顺序、规则与方法为宗旨的哲学。为突破思维定势和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存在大量创新方法。略举两类方法:一是创意呼吸(creative breathing),将创新过程分成不同阶段并以表征分散和聚合的典型短语命名,如探索、改写、产生和选择,以简化行动计划,突出创造是异于头脑风暴的过程。如荷兰Gijs van Wulfen开发和描述的 FORTH(Full steam ahead, Observe and Learn, Raise ideas, Test ideas and Homecoming)(Gijs van Wulfen,2006 )。二是TRIZ方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俄文首字母简写)。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90年代后风靡全球的TRIZ方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俄文首字母简写)是当前世界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重要部分。由前苏联G.S.Altschuller为首的专家,经过对250万份专利文献的研究,发现“一切技术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模式可循”,那就是TRIZ。它为人们进行学习并获得创新发明能力提供参考。90年代后风靡全球的TRIZ方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俄文首字母简写)是当前世界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重要部分。
作为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重要部分,高等教育扮演重要角色。以TRIZ为例,TRIZ的推广应用首先在教育系统展开,然后是科研机构和企业。俄罗斯、美国、日本的许多大学将创新方法引入教学来提高学生创造力,并出版创新方法相关书籍。中国主要通过政府主导推广模式。2007年科技部签发﹝国科发财2008﹞197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以TRIZ为代表的创新方法教育。高等学校的创新方法研究和教学,一方面可为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的创新方法专家,另一方面通过对TRIZ对学生培养,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我国高校尚未在大学生大面积推行创新方法教育,最近的改革也缺乏创新方法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建设,高等教育系统早已将创新能力写入培养目标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更是将创新能力列入重要位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培养计划由各高校提交实施方案,在经专家组论证的基础上,各入选高校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方案,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培养计划强调引入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查阅各高校提交的实施方案,不难发现,现有培养计划缺乏创新方法课程和训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短板。
了解大学生创新方法相关知识的了解状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创新方法教育模块即可为现有高校创新教育提供创新方法支持,又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包括创新思维,设计、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方法课程,还可通过学生的毕业将创新方法带入企业,提高企业创新效率。
2 研究设计与思路
2.1 研究目的
了解当今大学生对创新了解及程度、创新方法的认知,探索大学生课程体系中创新方法课程设置必要性,为现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奠定第一手资料。
2.2 调研内容与问卷
调研主要关注三部分:一是设计“创新基本常识”九个问题,通过5分制,学生对基础创新知识的认知程度;二是创新程度和技创新领域两种分类方式问题,了解学生对深层次的创新知识了解程度;三是创新方法类型和接触、学习或使用的创新方法的调查,了解学生对创新方法了解情况。
据此,设计调查问卷。经过小范围试填,论证后,确定调查问卷。
3 研究分析
3.1 样本基本情况
借助开展创新方法讲座的机会,对福建工程学院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约200多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73%。
样本中调查对象男生占比38%,女生占比62%,约25%的学生有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历。
3.2 研究分析
3.2.1 基础创新知识。学生对创新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如表1所示。可见,学生对“创新是使人力、物力资源拥有更大物质生产能力的活动”“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小创新就在身边”“人人都可能成为发明家”“创新方法是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手段”五个选项得分平均值超过4分(同意),对“创新方法是万能的”的得分平均分为2.5(偏向于不同意),其余选项为平均分为3分,说明学生对创新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
3.2.2 较深层次创新知识。关于技术创新、重大创新、技术系统变革、技术-经济范式这种创新重要性分类,27%的学生了解技术创新,表示了解重大创新和技术系统变革的学生占比差不多,都是22%,但仅12%的学生表示了解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有学生同时了解多类型的创新),更多的是约45%的学生对创新类型“毫不了解”。如图1所示。
学生对技术创新、设计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几种创新类型了解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上可知,了解技术创新的学生最多,占76.7%,其他依次是设计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分别占比65.1%、54.8%、36.3%,同时也有7.5%的学生表示对这些创新类型“毫不了解”。
3.3 创新方法认知
学生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这几种创新方法类型了解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上可知,对三种创新方法的了解,依次占比87.7%、79.5%、56.2%,4.1%的学生表示“毫不了解”,可见多年的创新思维教育有一定的基础,但高校教育中对于科学方法和工具的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学生接触、学习或使用的创新方法了解情况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各种类型创新方法被使用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头脑风暴(67.1%)、创新思维技法(43.2%)、專利文献法(13.0%)、工业工程法(6.2%)、TRIZ(6.2%)、技术路线图(6.2%)、质量功能展开(5.5%)、六西格玛管理(2.1%)和其他(13.0%)。表明学生对传统的创新方法了解颇多,对于TRIZ、质量功能展开、六西格玛管理、工业工程、技术路线法的了解非常少,相关教学不足急需弥补。
4 研究结论
大学生TRIZ知识需求调查研究表明:
第一,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知识和科技创新活动经验,对创新基本知识有较正确认知。
第二,传统创新方法教育取得较好效果。头脑风暴法、创新思维技法等传统的创新方法已为学生熟知。
第三,以TRIZ为代表的近代创新方法教育可以急需弥补教学不足。学生对于TRIZ、质量功能展开、六西格玛管理、工业工程、技术路线法的了解非常少,相关教学不足急需弥补。
参考文献:
[1] ALTSHULLER G. Creativity as an exact science : the 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M].London: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s Inc, 1984.
[2] 檀润华.创新设计——TRIZ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陈霖,许艺苹,张明火,陈德金.福建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构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2):183-184.
[4] 段倩倩,侯光明.国内外创新方法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158-160.
[5] 黄超,龚惠群,梅姝娥,仲伟俊.我国技术创新方法推广体制与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2):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