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李世杰 杨文新 王鑫 董冰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我国产学研合作绩效的空间差异分析
李世杰 杨文新 王鑫 董冰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3个二级指标、15个量化指标组成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产学研合作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产学研合作绩效最好,其次是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结合绩效较差。
产学研;合作绩效;空间差异
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产学研作为整合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地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一直被政府和学者所关注。由于产学研涉及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个主体,在其合作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合作绩效,而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下又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对产学研合作的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主体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学者对产学研合作绩效做了大量研究。一是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金芙蓉[1](2009)构建了包括可利用的基础设施、合作的人力资源投入、合作的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和学术活动、合作的科技产出和奖励、合作的经济绩效等6方面13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一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实际评价研究;邓颖翔[2](2009)依据Simon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模型发展两套产学研合作绩效测量表;肖正斌[3](2009)构建了包括产学研合作要素投入、结合关系、外部环境、结合模式、结合行为、结合效益等6方面18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曹静[4](2010)通过分析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从合作创新环境、合作创新投入、合作创新产出、合作创新运行和合作创新效果等5方面构建了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积分评价法对我国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情况进行研究;李庆满[5](2012)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过程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积分法对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实证研究;闫青[6](2013)构建了包括产学研投入要素、合作过程、产出效益等3方面20个具体指标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对一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验证;二是在评价方法方面,范德成[7](2009)、王进富[8](2011)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绩效进行研究;田军伟[9](2012)采用因子分析和DEA方法对我国东部省份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研究;张玉双[10](2012)、魏宝兰[11](2010)采用DEA模型对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研究;刘小燕[12]-[13](2013)采用灰色系统对甘肃、贵州、山东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研究;三是在影响因素方面,燕超[14](2010)从企业视角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绩效及其影响因素;武海峰[15](2011)对影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从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对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研究尚未形成共识,各研究者是从各自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定量或定性研究,而对产学研合作绩效的空间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视角方面来研究产学研合作绩效,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旨在为完善产学研合作政策,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供有益参考。
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价,既能对区域产学研合作情况进行整体判断,又能通过评价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因此,本文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要务必能全面、准确、客观的反映产学研合作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关于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从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产学研合作的投入、产学研合作的产出等三方面选取15项具体指标构成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1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
从产学研合作绩效的研究现状来看,其评价方法主要有比率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等。由于本文评价指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统计信息交叉、重叠等因素,因此选择因子分析法来进行评价。从资料来源的权威性和可获得性方面考虑,以《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中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数据。由于统计年鉴中西藏部分数据缺失,因此本文选取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作为评价对象。
3.2评价结果
通过运用SPSS10.0软件的因子分析功能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定量评价,得出评价结果(见表2)。
根据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结果,可将产学研合作绩效划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省份包括北京、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这些省份产学研合作绩效最好。北京以4.123 9的得分位居全国首位,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分别以3.255 5、2.976 5、1.790 6、1.611 8、1.270 6位列其后。就具体指标而言,北京在产学研合作投入指标、产学研合作产出指标方面位居全国首位,说明北京在产学研投入与产出方面结合得比较紧密,这与北京市拥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作为首都的优势密不可分;广东省在产学研合作外部环境方面得分最高,说明广东省为该省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但由于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其产品研发一般由产品订货方来提供,导致其整体产学研合作绩效略低于北京。
第二类省份包括天津、湖北、四川、辽宁、湖南。这些省份产学研合作绩效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第一类省份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具体来说,天津以0.407 6的得分位居该类省份第一,湖北、四川、辽宁、湖南等省份分别以0.392 8、0.323 8、0.318 0、0.193 5的得分位居其后。就具体指标而言,天津以1.727 2的得分位居产学研合作外部环境第一,说明天津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政府重视产学研合作和产学研经费投入方面优于同类省份;四川以0.907 4的得分位居产学研合作投入指标的第一,说明四川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特别是企业对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投入高于同类省份;湖北以0.433 8的得分位居产学研产出指标的第一,说明湖北产学研合作具有较好的产出,特别是在反映区域创新成果的发表科技论文数、有效发明专利两项指标优于同类省份。
第三类省份包括安徽、陕西、河南、重庆、福建、黑龙江、河北、吉林、广西、山西。这类省份产学研合作绩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第二类省份差距不大。具体来说,安徽以-0.030的得分位居该类省份首位,其他省份依次位居其后。就具体指标而言,安徽以0.500 5、0.081 2的得分位居产学研合作外部环境和产学研合作产出指标第一,说明安徽省的产学研合作的环境优于同类省份,同时产学研合作还具有较高的产出效率,特别是新产品开发数、完成R&D项目;陕西省以0.127 2的得分位居产学研合作投入指标的第一,说明陕西省重视对产学研合作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特别是在企业对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经费投入方面优于同类省份。
第四类省份包括江西、甘肃、云南、内蒙古、贵州、新疆、宁夏、海南、青海。这类省份产学研合作绩效较差。具体来说,江西以-1.046的得分位居该类省份产学研合作绩效的首位,其他省份依次位居其后。就具体指标而言,江西以-1.031的得分位居产学研合作外部环境的第一,特别是在创新人力资源、社会重视程度方面优于同类省份;云南以-1.056的得分位居产学研合作投入指标的第一;甘肃以-1.002的得分位居产学研合作的产出指标第一。
从上述对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结果来看,第一类的6个省份都位于东部地区,占东部地区省份的66.7%;第二类的5个省份中,东部地区有1个省份,中部地区有2个省份,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各1个,分别占各自区域省份的11.1%、33.3%、33.3%、9.1%;第三类的10个省份中,东部地区有2个,中部地区有3个,东北地区有2个,西部地区有3个,分别占各自区域省份的22.2%、50.0%、66.7%、27.2%;第四类的9个省份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各有1个,其余7个均位于西部地区,分别占各自区域省份的11.1%、16.7%、63.6%。从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来看,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11个省份中,东部地区有8个,中部地区有2个,东北地区有1个,分别占所在区域省份的88.9%、33.3%、33.3%;从产学研合作的投入指标来看,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12个省份中,东部地区有7个,中部地区有2个,东北地区有1个,西部地区1个,分别占所在区域省份的77.8%、33.3%、33.3%、9.1%;从产学研合作绩效的产出指标来看,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10个的省份中,东部地区有7个,中部地区有3个,分别占所在区域省份的77.8%、50.0%。
通过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绩效的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产学研合作绩效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产学研合作绩效最好,其次是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结合绩效较差,这与我国经济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同时,还有以下问题需要做进一步探讨: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中,主要选择了定量指标,没有涉及定性指标,指标覆盖还不够全面,这是本研究的不足。如何建立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后续研究的方向。
[1]金芙蓉,罗守贵.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3):43-46.
[2]邓颖翔,朱桂龙.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测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11):468-470.
[3]肖正斌,张小菁,王辉.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180-183.
[4]曹静,范德成,唐小旭.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7):114-118.
[5]李庆满,林海松.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122-125.
[6]闫青,张超豪.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糊综合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151):75-79.
[7]范德成,唐小旭.我国各省市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绩效评价[J].科学学与科技技术管理,2009(1):66-70.
[8]王进富,刘魁.陕西省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12):49-54.
[9]田军伟.我国东部七省R&D水平和绩效协调性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3):16-20.
[10]张玉双,吴玉鸣.基于DEA模型的西部地区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J].桂海论坛,2012(3):54-59.
[11]魏宝兰.阳泉市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2-65.
[12]刘小燕.甘肃产学研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9(2):68-71.
[13]刘小燕.贵州产学研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3(2):111-116.
[14]燕超.基于企业视角产学研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0.
[15]武海峰,牛勇平.山东省产学研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坛,2011(12):163-166.
The Spatial Difference Analysi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Achievements in China
LiShijie YangWenxin WangXin DongB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Zhengzhou Henan 430070)
The paper first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achievements with three secondary grades and fifteen quantified indexes based on current research,the paper evaluated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achievements among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i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achievements of China,Eastern China has the best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achievements,and Central and Northeast are better than the Western reg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ve achievements;Spatial difference
[中国分类号]K902A
1671-0037(2016)08-33-4
2016-7-6
李世杰(1979-),男,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