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王赢
[摘 要] 我国政府多次倡导全民阅读,图书馆的作用愈发凸显。当今,读者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需求,“第三空间”的理念顺势而生。笔者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专业干部进修班学习期间,对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服务转型举措进行了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在馆面临新馆筹建、老馆改造的现实情况,对高校图书馆缔造“第三空间”、转型读者服务的途径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转型期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有所脾益。
[关键词] 第三空间;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6-91-3
Study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Transformation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Third Space”
Wang Ying
(Library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
Abstract:Our government advocates national reading for several times. The role of library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Nowadays, readers raise new requirements on libraries. The concept of “third space” is formed. The author studied the approaches of the service transformation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ng the “third space” during the study in the class for advanced studies of university library officials.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the new library and renewing the old library, this paper studied the approaches to constructing “third spa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and transforming readers servi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offer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third space;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transformation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李克强总理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党和国家赋予了图书馆新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转型时代的图书馆,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中,图书馆应与时俱进,缔造新空间,开拓新服务。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竞争也愈加激烈,伴随着“史上最难就业季”,中国大学生的压力与焦虑与日俱增。此种态势下,合理疏导压力的场所是刚性需求。高校图书馆应顺势而行,开拓“第三空间”,加速服务转型,充分发挥其服务育人的特殊职能。笔者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专业干部进修班学习期间,对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服务转型举措进行了深入了解,并结合所在馆面临新馆筹建、老馆改造的现实情况,对高校图书馆缔造“第三空间”、转型读者服务的途径进行研究,以期对转型期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有所裨益。
1 “第三空间”概述
2005年,美国著名地理学家爱德华·苏贾在其著作《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中提出了“第三空间”理论。之后,美国都市社会学家雷·欧登伯格撰写了《绝好的地方》,对这种理论进行了推广和应用[1]。雷·欧登伯格认为家庭是第一空间;办公场所是第二空间;城市中间的闹市区、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是第三空间。第三空间是一个公共交流的地方,没有职场等级意识,也没有家庭的角色束缚,人们可以自由的释放自我。在生活节奏紧张,匿名性强的大城市里,这样的空间是人们在家庭和工作之外发展一些非功利性社会关系的理想场所[2]。“第三空间”的特征是:自由、宽松、便利以及便宜。“以人为本”是“第三空间”最主要的原则[3]。
2009年IFLA(国际图联卫星会)把“第三空间图书馆”作为会议五大主题之一。自此,图林界对其一直热议不断。2011年的IFLA,“第三空间”的图书馆仍是代表关注的议题。在我国,以吴建中为代表的图林学者把“第三空间”引入国门以来,上海、深圳、北京等大都市的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一直不遗余力地探索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建设模式。营造图书馆的第三空间具有重要且深遠的意义。首先,其不但可以履行传统图书馆原有的信息服务职能,更能够满足读者相互交流的需要,使读者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其次,图书馆“第三空间”具有开放、自由、共享的休闲价值,读者可以自由平等并且以最舒适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再次,图书馆“第三空间”具有包容的社会价值,能够推动社会和谐。此外,图书馆“第三空间”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特点,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无障碍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4]。“第三空间”不仅适用于公共图书馆去探索营造,其内涵和重要价值也为转型期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拓展了有益思路。
2 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途径
结合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面临新馆筹建、老馆改造的现实情况,对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相关举措进行深入了解,针对高校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服务转型途径进行了以下思考:
2.1 启动服务转型推手
服务转型需以时代需要为方向,以构造新空间、提供新资源为推手。
2.1.1 构造新空间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馆舍的空间环境要求更为严格。图书馆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避开以往图书馆呆板、守旧的风格,构造复合性、社交性、场所性、舒适性高的“第三空间”。
2.1.1.1 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大连理工大学令希图书馆在2009年建成,建筑面积30 000平方米,处于整个西校区的核心位置,空间景观资源丰富优异。图书馆入口处设置台阶,其与绿地、花池、树阵及不同层次的广场结合,在凸现图书馆庄重气势的同时,又使得人在行进中得到丰富的空间及景观的体验,体现出建筑空间环境的亲切感。图书馆主入口上方的宽大顶盖,含蓄地表达了为学子们遮风避雨的关怀,“悟”与“学”在此生生不息。整个楼体实现了“三通透”即空间通透、光线通透、空气通透,由此塑造了大开敞的空间形态[5],使读者感受到自由、舒畅的氛围。
2.1.1.2 “人本位”的内部空间设计。令希图书馆在内部空间布局上突破传统、合理打造“第三空间”。在阅览区,大开敞空间取代了小而分散的普通阅览室;利用家具、隔断等做空间的二次分割,使阅览区兼具学习、交流、休闲的功能。例如:利用阅览书架、不同造型的阅览桌椅把阅览区分隔出学习区及休闲交流区;利用轻型隔断设置了团体研讨室、个人研究厢;通过舒适的休闲沙发以及书架围合,使读者在动态学习当中寻觅到一处心灵休憩静谧的场所。在交通空间,有效利用走廊、过道空间,突出其艺术性及功能性。在走廊空间设置休闲桌椅、休闲沙发和茶几,配合通透玻璃幕墙可以远眺外围的群山和绿树,使读者可以放松身心、洗涤心灵。在过道的台阶上铺设木头,并摆放绿植,营造出娴静的休闲空间。在一层和二层间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流线型楼梯,配合休闲书桌、沙发椅组合,开辟了人文气息浓厚的文艺期刊阅览区域及图书漂流区域。
令希图书馆在内饰选择上注重人文关怀。①灯光。充分利用大面积的玻璃天棚及侧窗采光,最大程度使用自然光源;同时安装人工照明做一补充,保证每一个座位都明亮、舒适。在公共活动空间采用亲切、热烈的光影色彩吸引读者的来访。②家具。木质家具颜色统一为实木色、沙发为棕色,整体格调高雅、大气。家具的选择兼顾实用性和现代人体工程学原理。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和阅读需求,家具形式多样、布局自由。另外,在各阅览座位上均设置有网络接口和电源插座以方便读者。③陈设。令希图书馆在中庭展厅中摆放着钱令希教授的雕塑;在多功能厅挂有画像及字画;在书架上展放有名言警句。此外,馆内各种绿植蓬勃生长,它们既营造了清新的视觉美感又净化了空气。
2.1.2 提供新资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纷纷涌来,同时各种移动终端层出不穷。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正在接受着巨大挑战:如何把碎片化的信息加以有效整合;如何跟上时代的潮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而不故步自封。在对大连理工大学进行考察学习后,认为在基于“第三空间”的理念对图书馆进行服务转型时,应在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和文献资源两方面进行变革。
2.1.2.1 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在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对各种新技术充满好奇,使用网络和各种电子技术的经验丰富,比较容易接受和体验新技术,倾向于利用电子手段获取信息和服务。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根据读者的特点,紧跟科技更新步伐,引进了多种设施。①无线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上网。②配备自助设备。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购置了自助借还书机,这不但方便了读者,延长了借还书时间,而且使馆员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服务中。在报刊阅览室入门内设置了电子读报器。电子读报器为读者提供了在大触摸屏阅读环境下的简洁、人性化、交互操作的友好读报方式[6]。大连理工图书馆还购置有自助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超期罚款自助服务机、自助货品售卖机等自助终端设备,使读者可以在图书馆享受到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2.1.2.2 优质的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必须牢牢坚守其文献信息保障中心的阵地,因此,必须在信息资源的采购与整合上下功夫。在进修期间,笔者对大连理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了考察。结合图书购置经费不足的情况,认为应穷则思变,把有限的经费用到读者最为需要的资源上。在与老师的交流中,获知:图书馆在每个学期都会走访各个院系,请他们列出书单,这样,就有效解决了购书针对性的问题,同时也高效利用了经费;在外文纸质原版文献价格昂贵的情况下,他们转向扩大外文电子文献购买比例,这样在保证文献量的基础上也节约了开支;馆员们对海量的信息进行了整合,他们结合数据库特点制作了数据库分类导航,这大大提高了读者的索引效率和文献利用率。
2.2 开拓“以人为本”服务
图书馆除了在硬件上有所提高外,更重要的是服务理念和方式要有所发展和创新。高校图书馆在开拓“第三空间”的同时也应在服务上体现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进修期间,对大连理工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进行了考察学习,对其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与人性化的服务方式留下了深刻印象。
2.2.1 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大连理工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的理念,开展了多项服务。①个性化服务。大连理工图书馆根据本校学科特点、文献资源状况及未来学科发展需求,建设了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其包括ESI学科热点追踪、专业期刊导航、投稿指南及学术会议信息导航等个性化定制内容。图书馆的“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可以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和查新服务。館际互借服务也是其重要的服务内容。②多媒体服务。目前,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建设了移动图书馆。其移动图书馆包括微信平台及手机客户端,读者可以利用移动图书馆收到个性订制内容。③培训及文化传播服务。图书馆每学期都会开设数据库应用系列讲座、青年学者讲坛、摄影展、设计大赛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为读者提供了学习及自由交流的平台。④信息共享空间。作为一种全新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综合使用互联网与丰富的信息资源,为读者(包括个人、小组或学术团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⑤特色服务。图书馆于1995年成立了摄影艺术图片社为读者提供专业服务。
2.2.2 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与硬件设施相比,读者更注重的是馆员的服务质量。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读者第一”的服务态度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值得同行们学习。①“读者第一”的服务态度。图书馆馆员一贯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乐于奉献、乐于服务。例如:当读者检索文献时,会发现手边整齐地摆放着纸条和笔,这是供读者记下索书号而准备的。②过硬的专业素质。图书馆馆员自发组建了工作组,为读者提供专门服务。特色工作组涉及BBS工作组、咨询工作组、文献选择组、主页维护组、读者培训组、素质教育组、馆际互借组。在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中,研究者得出结论:以实际感受值为依据,读者满意度指标最高的依次为典藏流通服务、馆员服务和整体环境[7]。
3 结语
作为教书育人的重地,高校图书馆应顺势而行,开拓“第三空间”,加速服务转型,充分发挥其特殊职能。高校图书馆在基于“第三空间”的理念进行服务转型的过程中,应以时代需要为方向,以构造新空间、提供新资源为推手。在新馆筹建、旧馆改造中要改变传统图书馆严肃、沉闷的环境,完善软硬件设施,丰富优质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员应转变服务理念,从“书本位”到“人本位”,开拓“以人为本”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全方位、高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在启动服务转型推手,开拓“以人为本”服务的过程中,把高校图书馆缔造成为读者乐于享用的集学习、研究、交流、休闲于一体的人间天堂。
参考文献:
[1] 金燕.人文关怀中心:社会变革期图书馆的新使命[J].新世纪图书馆,2013(5):30-33.
[2] 陈巧玲.图书馆的转型和超越——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和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6):2.
[3] 吴建中.拓展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功能[J].公共图书馆,2011(1):3-5.
[4] 李红培.国内外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进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6):16.
[5] 孟方卿.新媒质转型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6] 王红.对高校图书館设置电子触摸屏读报器的探讨[J].当代图书馆,2012(3):51-53.
[7] 李晋瑞,张琴.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7):5-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