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技术预见的区域科技管理创新研究

时间:2024-05-18

李文梅 张明火,2

(1.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如何快速反应、并引领和抢占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国家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技术预见作为一种新型科技治理工具,能对现有产业技术发展阶段、现状及前沿关键技术远景进行客观分析和评判,为政府科学预测科技发展趋势、制定国家战略需求、调整国家科技发展政策提供信息支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成为一个重要工具。近几年国内大多数学者主要从中观视角研究了技术预见在区域科技管理创新的应用。譬如万劲波(2003)界定了中观层次技术预见与国家技术预见、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重点探讨了技术预见如何服务与区域科技发展战略[1]。此外,李红玲(2007)、唐蓉华(2010)、郑元景(2010)、祝洁(2012)等学者都是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技术预见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技术预见对区域科技管理的意义,分别阐述武汉、江西、福建、河南等地开展技术预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综上所述,本文旨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技术预见对区域科技创新管理的战略意义,提出应把技术预见工作作为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举措,厘清技术预见与区域科技创新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实现其融合应用路径。因此,适时地开展区域技术预见工作,既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全球化竞争、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

2 技术预见及其对区域科技创新管理的意义

2.1 技术预见内涵及国内外开展现状

关于“技术预见”的定义,国内外有较多论述,目前较为公认定义是英国技术预见专家马丁(1995)提出的表述,那就是技术预见是系统研究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它的目标是要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并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最大化贡献的通用技术[2]。因此,本质上来说,技术预见是站在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高度,从科技和社会经济的整个大系统综合考虑,强调科技与经济的互动作用,是具有前瞻性,可以选择的给社会带来最大收益的关键技术[3]。

国外的技术预见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开展,经历了“开端于美国、日本完善、欧洲跟进、世界各国纷纷加入”的发展进程。技术预见最早起源于美国,日本开展了八次技术预见,是世界上技术预见体系较为成熟完善的国家之一。欧洲第一个开展国家技术预见活动的国家是荷兰,德国和英国也先后开展三轮的技术预见。随后韩国、印度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纷纷加入技术预见行动(表1)。

我国对技术预见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从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内技术预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宏观层面:我国一直致力于科技宏观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开展国家级技术预见行动。如: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部从生物、信息、能源、新材料、资源环境和先进制造六个领域开展技术预测与关键技术选择研究。中观层面:区域技术预见发展比较成熟的主要是北京和上海两地,多次从不同领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技术预见活动。同时,新疆、浙江、广东、云南等地也根据当地特点纷纷开展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技术预见活动。微观层面:主要是高科技园区或产业群开展的小型技术预见活动[7]。

2.2 技术预见对区域科技管理创新的战略意义

区域科技管理创新是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有效地利用和配置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职能工作。从国内外成功实践经验和趋势上看,开展有效的技术预见工作,可以为区域科技管理提供超前的决策辅助,使科技管理及其战略决策更富有指向性和前瞻性。

2.2.1 指明科技创新方向和研究领域

技术预见的前瞻性和方向性,能够指明区域科技创新的方向,进而根据“有所不为,而后所为”的原则选择未来的研究领域,避免创新的盲目性和短视性。同时,政府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推动区域经济持续、迅速、健康的发展,而技术预见能够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政策,因地制宜地,不断地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重心转移到竞争优势大、市场情景好、需求最大化的发展和关键技术领域[8]。

2.2.2 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科技创新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有效配置到无限的需求上。通过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技术预见,可以充分整合政府与社会的科技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资源,鼓励并引导市场资源进入区域创新发展,从而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2.2.3 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构建

技术预见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促进区域创新体系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为创新主体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和建立合作平台。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作为一个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员的绩效以及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都决定创新系统的成功与否。通过技术预见这个过程,密切了官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了科技界、经济界和社会科学界的沟通交流平台,逐步建立了区域创新网络和创新系统,从而极大地提高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效率,产生区域协同发展的长远效益[9]。

3 技术预见在区域科技创新管理中的融合应用思路

在我国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际,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面对“三期叠加”时期的深刻影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轨道已刻不容缓。区域科技管理部门必须强化技术预见支撑政府科技决策的能力,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科学运用并充分发挥技术预见在科学遴选区域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区域未来科学发展路径和策略,切实谋划和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呈现新常态。

3.1 构建技术预见与政府决策的常态对接机制,实现决策科学化

在大科技时代背景下,政府为提升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能力,采用技术预见战略来应对全球竞争挑战。技术预见的本质要求是创新性、客观性、科学发展观。其中技术预见的创新性是为创新提供决策服务,持续改进预见的方法,加强预见结果的可操作性,从而提高科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社会化水平[10]。基于技术预见这个特性,我们要强化技术预见支撑政府科技决策的能力和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将技术预见工作纳入到政府科技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工作,建立起“小核心、大网络”的专家智囊团队,并促进技术预见与政府各级各类决策的衔接协调和有机对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管理水平,从而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社会化。

3.2 发挥技术预见导向作用,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科技创新作为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持续引擎,不但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还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科技创新永葆活力和生机,就要更加注重资源统筹和全社会的协调动员,优化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然而,科技资源的稀缺性要求我们探索科技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实现最大的边际产出。从国内外现有经验来看,技术预见作为着眼于未来5 到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是提升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这也是技术预见成为一种区域科技管理工具的重要原因。充分发挥技术预见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导向性作用,预测未来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可行的领域和产业,将全社会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资源向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投入到那些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中去,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集成,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3.3 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动态,开展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务必要围绕本区域的现有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与方向,不可盲目地摒弃传统产业,而一味地追求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从发展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来看,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区域GDP 的比例都不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限;而大头的GDP贡献、财税贡献仍是由传统产业完成。因为,制造、食品、鞋帽、农业等这传统产业之所有能生存与发展是有其合理性的,它们仍是本区域乃至全国民生需求的重要构成。因此,在区域科技创新管理和谋划驱动发展战略中,要立足于区域阶段特征,开展产业发展动态预测,加强创新突破,对本区域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展开技术攻关,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

3.4 研判未来市场需求趋势,开展市场消费需求预测

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兴业态的主动培育,客观上都是由于需求的转变或升级倒逼所致。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只有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的商品或服务,才能转化成收入,形成社会财富、增进民生福祉,并进一步转化为产业投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规划的编制不仅要客观调研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更应该立足长远,从全球需求变迁视角,全面梳理本区域各产业在全球、全国产业布局中的阶段、位置与特征,重在满足和引领未来需求,并以未来需求导向变化来梳理、重构现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和主攻点。

3.5 把握创新驱动着力点,开展前沿关键技术预测

根据创新鼻祖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科技创新的实质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资源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很多,但从驱动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利润水平的视角看,一切有利创造市场利润、降低成本的科技创新要素,都可以引进到“新组合”中:

3.5.1 改善和提高现有产品/服务的品质

开发或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现有产品/服务的品质,迎合客户消费升级的需求。

3.5.2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通过新生产流程工艺的引入或对原有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或通过研发新材料、新技术降价产品制造成本,或通过网络技术等营销平台扩大市场份额等等,都能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

3.5.3 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

立足于区域乃至全球需求出现的新变化及未能可能,适时研发出能迎合市场需求或满足和引导未来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可培育出新经济增长点。通过开展技术预见工作,充分把握创新驱动的几个着力点,明确我国当前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现状,预测未来5 到10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发展方向提供选择建议。

[1] 万劲波.中观层次技术预见与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3(12):5-8,75.

[2] 刘曙光,李莹.基于技术预见的海洋科技创新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14-19.

[3] 魏江,刘锦.东部地区开展区域技术预见的思考与探索—以浙江省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4):33-39.

[4] 朱兴龙.黑龙江省技术预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6):15-17.

[5] 杨忠耿,彭顺昌.技术预见与厦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J].情报探索,2007(11):37-39.

[6] 马明,代涛,等.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6-42.

[7] 李健民,李万等.技术预见与区域发展的关联及其测评方法探析[J].

[8] 郑元景.技术预见与闽台科技协同创新[J].科技和产业,2009(11):33-37.

[9] 唐蓉华,夏立新.区域开展技术预见对策研究—以江西为例[J].企业经济,2010(6):121-123.

[10] 叶继涛.基于路线图的技术预见方法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8(4):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