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时间:2024-05-18

师晓琳

(河南省轻工业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6)

创新教育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在创新动机和意识、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得到充分发挥。这种理念要求职业教师具有创新精神,通过创新型的教育环境、方法、组织形式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素质。职业教育只有依托这种理念,才能最大化提高教学效果,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1 创新教育的内涵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创新教育的全新教育体系,创新教育要求充分发学生挥主观能动性,善于认识并发现有意义的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方法。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更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用最合理的方法传递知识、训练能力、发展人格[1]。创新教育的内涵包括: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过程通常是一种非智力活动过程,更多地体现在非智力因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创新活动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能更有效地运用创造思维,发挥创造能力,激发创造意识。创新人格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在实践中务实作风,培养学生无畏的胆识和浓厚的兴趣等。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活动的目标是独特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通常体现在流畅的思维、变通的思维、独特和新颖的思维,它能在短时间内及时调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想,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对相同的问题有多种多样的联想并能提出别出心裁的设想,富有新意。

1.3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核心培养目标是积极探索推崇创新、求新求变追求创新。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有利于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和发挥创造潜能。“创新教育强调教育理念的创新性,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提出创新教育理念的三个方面,即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2]。创新意识要求学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的知识体系,要求有效提高学生信息加工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发明新成果。

2 关于创新教育理念的相关研究

在实践创新教育中,创新教育是关于“创新”的教育,其研究领域是关于人类创新活动的知识或信息,“创新以他人的智力开发成果为基础,是一个收集信息、加工整理改造,形成新思想、新产品的复杂的智力活动”[3]。具体体现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技术发明,同时它也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宗旨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先进的科技硬件设备服务学生教学,基于最原始的教学模式上嫁接形象的可触及的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第一先进技术,为推动社会科技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人才储备力量,提高了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指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有人认为,应当在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层面上去理解创新教育,研究核心从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转移到教育的文化革新功能。其涉及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原则和方法。教育评价标准的全面的、根本的变革,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4]。

在创新教育的实践层面,我们可以将创新教育理解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实践。凡是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和趋近于这种教育目的的任何教育教学实践,都是创新教育。这种理解,将使创新教育的领域变得广阔。着眼于以上理解和阐释,对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创新教育,这种表述更确切。即创新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唤醒和开发培育,形成创新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当然,创新教育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创新能力指标的量化仍有一些困难;职业教育领域内不同专业创新教育的目标分层还有待明确,特别是一些已经开始实验或探索的,学校如何深入开展,如何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深思和进一步研究。”

3 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历程及现状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回顾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百年:1904年,晚清政府以日本实业教育制度为蓝本确立了实业教育制度;1913年的民国教育部沿袭了该制度;1922年“新学制”实行仿照美国的综合中学制度,黄炎培等职业教育家一度梦想它能扩大职业教育的实施范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急剧的政治制度转变,引发职业教育制度走向苏联模式;“文革”十年,职业教育几乎被毁灭;20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重新开始恢复,打开国门后的职业教育实践者面对欧美先进的科技文明,又一次启动学习历程,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职业教育模式相继被引入。

4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劳动岗位全新调整、职业变动频繁。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引起的从业者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的动态变化,职业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个性需求的职业人才,为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职业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受到社会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推动着职业教育不断地进行创新并得到发展。

4.1 传统文化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内涵对职业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传统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形成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系统,具有很强的历史惯性。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选择受到这种历史惯性的影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人们传统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我国长期受“重学术、轻技术”等传统文化的影响,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在传统教育的发展中很难受到关注和重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被完全认同。二是传统文化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内容选择和培养模式。教育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文化传承,传递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精神财富。教育离开了文化,就没有了传递的内容。因此,文化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人们的文化观、价值观和教育观则决定着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在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史文化和一定水平的技术文化,都可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但在当时的文化观和价值观的支配下,学校教育不可能选择作为形而下者的技术文化,而选择文史文化作为正式的教育内容。在当代,以技术技能为培养内容的职业教育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推崇的情况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受到“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职业院校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三是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选择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它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价值取向,使得人们极为重视“仕途”,教育成了培养各级官吏的工具。这种传统文化使得人们重视普通教育,而不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我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学生和家长普遍感觉选择职业教育是一种无奈。

4.2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职业教育通过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在两者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就需要什么水平的职业教育与之相适应。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才能很好地发挥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5 创新教育下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设计

教育发展总是以教育理念的更新为先导,然后在教育实践中引起巨大变革,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

5.1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它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教育,充分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职业教育时空的整体性要求职业教育无时无刻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服务。终身教育主张所有教育体系都是人们终生教育和学习的机构和场所,不管是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终身教育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每个人都受教育、每个人都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强调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人员,给每一个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给每个人都提供生存和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职业教育提高自身不断发展的能力,它是体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终身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持续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5]。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之后,人类社会才开始走向学习化社会,人只有接受教育并且保持学习精神,才能满足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能够满足一个人一生中不同阶段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它的核心目标是自我完善,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更应尊重学习者的工作需求和业余爱好,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终身教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在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宽泛,教学时间的安排非常灵活,教学场所的选择都不固定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多种多样。因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职业教育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5.2 倡导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

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人为本”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意义在于将职业教育受益人群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教育的出发点,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挖掘人的潜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随着人性的自我觉醒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必然。在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中,知识作为终极目的,学生是知识的附庸,被看成是被塑造、被加工、被施加影响的对象,这有悖与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文精神。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为了人,受益群体是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依靠人,人是职业教育发展实践活动的主体。只有坚持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出发,立足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转变教育观念,合理组织教育过程,进行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1] 千安峰.普通高校教学改革中创新教育理念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20.

[2] 刘继.创新教育理念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的体现[J].科学教育,2005(1):27.

[3] 戴春林.创新心理素质浅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0(6):8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