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平山:交出满意政法答卷

时间:2024-04-24

本社记者 张君 焦新波

太行东麓,滹沱河畔,群山环抱中的西柏坡满目翠绿,水光潋滟,游人如织,生机盎然。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纷纷来到这里,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续写新的“赶考”答卷。

新中国诞生之前,面对进京“赶考”的历史考验,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从制度层面到法治层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建设新中国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身为革命老区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光辉事迹,教育广大政法干警,涤荡心灵,传承红色精神,在红色大地上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政法答卷。

铭记历史的丰碑

平山县是全国闻名的革命圣地,有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李家庄中央统战部旧址、沕沕水发电站旧址以及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法院、司法部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240 余处,星罗棋布、绚丽璀璨,红色资源丰富,革命底蕴深厚。

在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西柏坡是一个耀眼的红色地标。这个位于平山县西部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

从1948年5月 到1949年3月,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推翻蒋家王朝的基础,指导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毛泽东同志面对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会上发出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在当时有力地保证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可靠坚实的精神基础。

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进京赶考”的出发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西柏坡已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节点。

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中央,伫立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的雕像,他们目光如炬,凝视远方,自信而豪迈。铜像前,鲜花铺就了几个大字“西柏坡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一位外地游客告诉记者,来到这个红色景区西柏坡参观后,让他更加深刻了解到了党的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建立新中国牺牲流血,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的丰碑。”

正在西柏坡参观学习的阜平县公安局民警魏巍告诉记者,每次在西柏坡参观学习听到讲解时,就犹如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激情岁月,“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赶考’远未结束”的谆谆教诲,催人奋进,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牢记初心使命,赓续“赶考”精神。

西柏坡的立法往事

1950年4月13日,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纪念意义的日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当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这部法律,正是在西柏坡附近的几间土屋里、简陋的土炕上完成“雏形”的。

据介绍,开国三大法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土地改革法、婚姻法都是起源于西柏坡。西柏坡时期所定下的规矩和起草的法案,是多年后依法治国最早的渊源,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是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大宪章,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也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全国各族人民一致接受和遵守的新中国建国纲领和建设蓝图。从开始起草到最终通过,曾三次起稿,三次命名。其中,第一稿和第二稿均是在西柏坡完成的。这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为建立新中国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同纲领曾卓有成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推动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开展,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奠定了政治基础。

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打破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使亿万农民获得政治上的翻身和经济上的解放,为推进战略进攻胜利发展和夺取革命的全国胜利奠定了可靠基础。

记者在西柏坡纪念馆看到了陈列着一封信,信封上写有“毛主席亲收”,内容是:“毛主席啊!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啦,这回我们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马,分了衣服、粮食,都有吃有穿也都抱团了……”落款是“哈尔滨市顾乡区靠山屯全体翻身农民”。

《中国土地法大纲》成为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保证解放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立法和土改运动提供了历史经验。

1948年5月,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进驻西柏坡。在这里,中央妇委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筹划了新中国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基本法。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婚姻法第一次从法律上确立了女性在家庭乃至社会中人的地位,与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从此以后,买卖妇女、包办婚姻、招童养媳、纳妾多妻等丑陋现象为法律所不容。这对于改革旧的婚姻家庭制度、促进妇女解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平山县采访时,一位耄耋老人微笑着告诉记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有了婚姻法,妇女们才有今天的幸福。”

>>西柏坡纪念馆 焦新波摄

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由乡村到城市、由革命到建设的历史性转折,制定了许多政策法规,称为“西柏坡规矩”,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提供了历史借鉴。

“当年党中央提出的依规治党、依规治国理念,是多年以后依法治国最早的渊源。”一位多年研究西柏坡红色文化的教授说。

红色大地上的法治进程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在平山县宪法宣誓广场,每年有众多的党政干部、公检法司等公职人员参加宣誓。据了解,这是河北首个宪法宣誓广场。

2016年,平山县宪法宣誓广场建成启用。该广场主体建筑由宪法宣誓碑和宣誓平台两部分构成,宣誓碑位于宣誓平台正北面,坐北朝南由整块天然白玉石雕刻而成,寓意着宪法是安邦治国的基石,地位神圣,坚如磐石,重于泰山。碑的正面中央顶部为庄严、肃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下边书写着宪法宣誓词;国徽两侧对称分布着六组十六面旗帜,鲜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在十六面旗帜簇拥、拱托下,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光彩夺目、庄重神圣。寓意着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大法,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人民,为人民所拥戴,也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长盛不衰、百世永昌,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平山县委政法委的同志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介绍,宪法宣誓广场有利于助推法治建设,使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士,能够更好地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增强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20 世纪70年代,在平山县南七汲村出土的中山王三器之一铜方壶刻有的一段铭文上,“法”字就在其中,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南七汲一带就已经有了法治的萌芽。

为加强南七汲村的法治文化建设,培养村民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河北省司法厅和石家庄市、平山县普法部门,精心策划设计,建设了500 米法治文化长廊,增添普法宣传新亮点。

通过2300年前的“法”字结构和组成部分的古今含义,以及法治墙、法治故事和法治漫画等板块,以宣传贴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知识为主要内容,将文物保护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形式,让群众在休闲中学法尊法守法,推动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建设。

“我们走在普法路上,信心百倍,放飞梦想……”2018年4月,随着阵阵悦耳动听的歌声传出,河北省首场“法治专题原创作品音乐会”在革命老区平山县古月中学举办。《普法之歌》《送法上门》《我宣誓我奉献》《法治情》《遵纪守法好少年》等歌曲,使现场歌声悠扬,掌声雷动,群情振奋,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在西柏坡纪念馆倾情助阵演出下,太行山间唱响了一段段激荡人心的法治好声音。

这场音乐会由平山县司法局、普法办等单位联合举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据平山县委政法委有关同志介绍,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七五”普法规划,大力弘扬了宪法精神,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全面有效推进了社会法治文化建设和“法律进学校”活动。

今年6月初,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革命老区采访时,古月中学附近的居民回忆起那次音乐会仍津津乐道,大山里也有了音乐会,老区人学法律真“洋气”……

音乐会精选歌曲既包含厚重的法治内涵,又让观众深刻感知到法律法规就在身边,非常接“地气”。参加演唱的西柏坡纪念馆五星讲解员吕静高兴地说:“党中央在西柏坡修改了新中国临时宪法——共同纲领,颁布了土地法大纲,起草了婚姻法等,为新中国法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治专题音乐会形式新颖,让群众喜闻乐见,自己在演唱中真切感受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今后,在讲解工作中传递法治好声音、演唱法治好歌曲,而且还要在社会上做一名光荣的法治宣传志愿者!”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之路的起点,是新中国走来的地方,也是中国最高审判机关的启程之地,更是中国法治的启航坐标。

活跃在红色大地上的政法铁军

西柏坡也是中国最高审判机关的启程之地,更是中国法治的启航坐标。

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法院在西柏坡成立,它的前身是晋冀鲁豫边区高等法院和晋察冀边区高等法院。从此,在我国法制史上,法院前冠以“人民”二字,表示一切权力归人民。

近年来,平山县人民法院干警秉承西柏坡精神,全面落实司法为民,依法公正、高效地审理和执行各类案件,将司法服务有机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平山县法院基层法庭涉农民工的劳务纠纷、合同纠纷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多。在一起涉及多位当事人的劳务纠纷系列案中,共有92 位原告,当事人和律师均从外地赶来,南甸法庭庭长张兴利为了避免当事人多次往返,庭审从上午9 时一直进行到半夜12时,最终顺利审结,当事人很快拿到了执行款。

一次,张兴利在凌晨5 时30 分接到当事人询问案件进展的电话,被电话惊醒的张兴利非常理解农民当事人,因为“在基层法庭工作,你得知道当地村民的‘时间表’”。对此,她总是一笑,在法院系统工作了20 余年,西柏坡精神对她影响至深,“基层法庭的工作就是这样,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守。”

据平山县法院有关人员介绍,每年3月23日,平山法院都要组织干警到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接受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传承好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加强法院干警对红色文化的理论、情感认同,以实干提升精神,以文化塑造形象。”

在这红色精神照耀下,西柏坡这片红色大地还活跃着一个人民调解组织。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真正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平山县创新成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服务。

化解中心人员多为退休或离岗的政法部门的领导、骨干,或者长期从事政法或调解工作的老同志。如今,他们退休不退岗,热爱调解工作,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发挥着余热。他们夜以继日地做着麻烦费力的“苦差事”,化解掉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

“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受党培养多年,现在退休了仍可发挥余热,只想为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立志要用余生为党站好最后一班岗!”化解中心人员老李深情地说。

2019年11月,平山县西柏坡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平山县公安局西柏坡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是石家庄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派出所。 资料图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是公安部命名的先进公安派出所。近年来,西柏坡派出所以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作为基层基础建设攻坚战的重点,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他们坚持以主动警务为引领,树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理念,服务窗口全年无时差为群众提供服务;坚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相送,一个满意答复”原则;坚持“游客是亲人,群众是家人,警情是家事”宗旨,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把调解室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把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实现了简单纠纷就地化解,复杂矛盾联合解决;坚持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和庄严承诺,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极大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柏坡派出所辖区内有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馆,年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所长李少春和同事们平时除承担治安巡逻防控、打击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户籍管理等一般派出所行政职责外,还承担着异常繁重的安保和警卫任务。肩负着景区的治安、消防、交通、安全防范及各类警卫任务。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给本应是喜庆祥和的节日笼罩上一层阴霾。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次疫情阻击战,对于一直坚持为民“赶考”的西柏坡派出所来说,也是一场特殊的“大考”……

在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后,18 名党员面对党旗再次宣誓,率先写下请战书:“我是党员,我要到最危险最艰苦的岗位上去战斗!”在党员们的带动下,14 名非党员辅警也都写下了请战书,郑重地按上了红手印。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派出所上下一心,顺利完成了这场特殊的“大考”。

三年前的一天夜里,西柏坡派出所所长李少春和辅警李小鹏在梁家沟村巡逻时,发现梁家沟村一酒店东侧电闸箱引燃起火,酒店东侧就是中石化西柏坡加油站,现场情况十分危急。李少春急忙疏散现场群众和车辆,随后带领巡防队员找来多个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及时安排人员通知电力部门将线路停电,同时拨打了119 联系了消防人员。经过共同努力,大火终于被扑灭。为了表示感谢,酒店经理为西柏坡派出所送来了锦旗,并称赞说:“关键时刻还是得靠人民警察,你们就是俺们的保护神!”

多年来,平山县公安部门始终以“红色革命圣地”为荣,坚持为民“赶考”、打造红色“枫桥”和铁军,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称赞。

“红色基因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信仰,让党旗在西柏坡上空高高飘扬,让党徽在革命老区熠熠生辉。”西柏坡派出所所长李少春如是说。

新时代“赶考”路上的法治答卷

时代在变,红色基因不变。作为西柏坡精神的红色传承人,平山县政法机关始终将“两个务必”和“赶考精神”作为“传家宝”,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一项永久工程,不断走好“赶考”路。

近年来,平山县政法机关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警主体责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确保思想教育从严、干警管理从严、纪律约束从严、作风要求从严,扎实推动管党治警走向“严实硬”,大力倡导“个人埋头苦干、进步组织关心、业绩大家公认”的用人导向,切实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以此增强政法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铁军。

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平山县政法各单位都相继推出了系列便民利民措施。“菜单式”“线上+线下”普法,致力推进法治教育“常态化”“全覆盖”;党员干警进农村社区……在“红色基因”传承下, 有效带动和促进了平山县政法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巩固。

平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卢占军表示,在新的征程上,全县政法机关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新时代创造平山政法工作的新辉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