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化

时间:2024-05-18

贾会远

(中原工学院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7)

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化

贾会远

(中原工学院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7)

本文分析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技术手段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优化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技术手段提出了几点建议。

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手段

统计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方法论科学。在市场调查、股市分析、企业风险和财务分析、保险精算分析、银行的资信分析和贷款能力分析等等方面均有广泛运用。而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化,必将促使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处理、应用统计数据上产生一个质的飞跃,真正满足经管类非统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各自专业工作岗位的需要。基于此,统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开设的核心基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的《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可被总结为二同三异。相同点是:一方面,统计学课程的地位得到逐步提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统计指出,全国11个学科门类249个专业中已有30个非统计专业将统计学列为专业必修课。另一方面,就统计学的课程性质来看,统计学课程均被设置为非统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经济类核心课程和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中统计学均位列其中,可见该课程的重要性受到了高度认同。不同点是:其一,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主要有《统计学》、《统计学概论》、《统计学原理》、《统计学基础》、《统计理论与方法》、《统计原理与应用》、《统计技术》等课程名称,其名称略有差异。其二,课程学分、学时不尽相同。统计学课程多设置为3学分,少数高校为4学分,总学时在36—60学时之间,而教学层次则涉及专科、本科及研究生三个层次,涉及面较广。其三,教材选用不尽相同。多数高校采用国内教材,比较流行的有:《统计学导论》(曾五一,肖红叶主编)、《统计学基础》(王景新主编)、《统计学(第三版)》(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主编)、《统计学》(徐成刚编)、《统计学教程(第2版)》(金勇进主编)等。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深入探讨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建设,不难发现还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因此有必要对经济管理学科统计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 统计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手段问题的分析

2.1 统计学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1 统计学课程的授课内容过于“规则化”

一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以及随后而来的统计学在各学科和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在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统计学的授课内容均按照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思想讲授课程,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显示、相关与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二是没有引进合适的教学软件。统计教学与统计软件脱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基本不涉及或极少涉及和统计教学软件相关的说明与讲解;三是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实践性教学应该是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但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几乎是空白。学生不会选用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数据,对统计数据的处理结果不会进行经济学或管理学意义上的解释说明的比比皆是,更谈不上具体应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凡此种种致使统计学授课内容过于“规则化”。

2.1.2 统计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与相关专业结合不够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与相关专业结合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目的更侧重于统计理论的讲解,统计方法的说明,统计公式的推导。而忽视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关注统计思维和统计方法在各自专业的应用,也较少考虑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统计素养。第二,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统计学教师的授课重点主要是讲解和传授统计学知识,案例教学只是为了演示统计方法的实施过程,不同的专业运用同一个案例“以不变应万变”,教学内容、教学案例与听课学生的专业结合不够。

2.2 统计学课程教学技术手段存在的问题

2.2.1 统计学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老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教材熟悉,表述清楚,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仍是主讲教师的角色定位。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统计学课程的课时一般在36~60课时之间。而由于课时的限制,主讲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讲解统计指标、指标涵义、指标算法,例如,教师在讲授数据的分布特征时,注重的是均值、方差、平均差、标准差、极差等的计算,强调的是统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的统计思想却挖掘不够,对数据的分布规律也不作出很好的解释。同时,课堂教学中对统计教学软件的演示和使用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学生被动式的接受,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听的也很辛苦。

2.2.2 统计学教学中的教学技术手段应用较少

统计学概念多、概念之间的关系复杂、公式多、计算方法有一定难度,因此,统计学更强调的是逻辑性、推理性和严肃性。统计学教学无法脱离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案、讲义、黑板、粉笔等,通过授课教师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统计教学内容的完整结构体系,面对面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板书教学不能做到信息的大量、多次、密集的呈现,更无法显示统计方法在统计软件中是如何实现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统计教学软件的普及,以及统计学考核方式的变化,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必须改变。

根据目前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鉴于我们多年从事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针对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探讨改革措施。

3 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化

3.1 优化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通过多年的统计学教学实践,优化统计学课程内容,一是完善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有了它才能明确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安排适当的实训课时、确定适宜的实习内容及操作指导、采用配套的教学软件、确定合适的考核方法等内容,从而统一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二是整合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课程联系。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内容,统计学课程的内容大体包括:其一,描述统计。即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显示,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等。其二,推断统计。包括概率与概率分布、抽样与抽样估计、假设检验等。其三,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主要有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统计决策等。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根据统计学与不同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对上述教学内容灵活地进行取舍,可以把课程体系分成多个层次,分阶段实施。并可调整一些内容在课程中出现的次序,加强课程联系。三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选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鉴定两部分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应用综合作业、讨论课、上机训练、期末考试以及注意不同专业的差异,综合评定成绩。

3.2 加强统计学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对接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起着联系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统计学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有不同的侧重,因此,统计学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统计学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对接。例如,针对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经济预测相关工作,所以在统计学教学中应更强调讲授与宏观经济分析相关的内容,诸如统计指数的编制与运用、相关与回归分析模型的拟合等应着重讲解。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将来更多地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在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具体运用以及时间数列中的趋势测定和预测、季节效应分析等与微观企业联系相对密切的部分。学会运用统计软件也是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开设统计学实用软件,如SPSS,EXCEL,要求学生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等。让统计数据的处理、显示、分析和推断变得快速而简单,使学生在本专业方向内对现代统计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其基本规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3.3 统计学教学应重视扩充性资料的使用

扩充性资料的使用对培养学生的统计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统计学作为一门成熟的课程,从90年代以来,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统计学均榜上有名,在各地各大高校校园网上优秀课程专栏,均有电子版的《统计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多媒体课件、习题解答等网络资料,使网上教学成为可能。随着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和加强,各个高校图书馆均订购有与统计学相关的各种书籍、期刊、统计年鉴与各种普查资料等文献,图书馆期刊网也为教师和学生查找各类统计资料提供便利。主讲教师可以将同期开展的统计科研工作及扩充性资料贯穿于课堂,这样可以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帮助,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探索一种适合统计学课程的多角度教学方法

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仍采用以讲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地推行立体化、多角度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诸如案例法、课堂讨论法、分组讨论法、激励法、类比归纳法等。案例法通过设疑或提问引起学生兴趣,案例教学采取“一例贯通”或“几例贯通”,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将主要章节的示例和习题衔接起来,加速学生认知结构的整合,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教学过程中直观易懂,难度不大的内容,可运用引导式的课堂讨论法。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例如:讲授分层抽样时,可让学生三五人一组,利用抽样框和随机数列表,通过每组独立抽样,计算样本均值和标准差,并对总体均值作出区间估计。最后汇总、比较、分析各组的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分层抽样思想和过程有了很好地理解和感受,而且把比较枯燥的内容上得立体、生动。激励法则激疑求难,例如,讲授统计调查时,可以指导学生设计统计调查问卷,并激励学生携带问题对食堂伙食状况、校园生活的意见等展开调查。通过实际参与撰写调查报告、应用综合作业、讨论课等综合评定成绩鼓励学生步步深入。将授课内容同学生专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则更能引起学生兴趣,感到学有所用。

3.5 改善当前的教学技术手段

板书的特点是能够合理布局板面,字迹、图表规范清晰、内容安排条理整齐。因此,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年来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而利用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和具有灵活链接功能的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对统计学教学中难点、重点的归纳对比;统计学公式推导的重复回顾;统计软件具体应用过程的灵活演示。因此,目前统计学的教学技术手段应强调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联合使用。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才能实现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和获得较好的统计学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从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出发,改革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统计学教学内容的建设为动力,优化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1]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教育,2007(12):10.

[2]程士富,杜金柱.对统计学的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统计教育,2005(7):10.

G516

A

1671-0037(2014)06-76-2

贾会远(1974.6-)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理财,农业经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