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本社记者 张君 徐永平
他是一位农民,数十年来墨瀚遨游,笔耕不辍,使他成为当地一位远近闻名的书法家。然而“成名”之后的他,却并未走上一条追名逐利、谋求人生更大成功的寻常路,而是转型成了一名红色文化的追寻者和传播者。长期以来,他用手中的笔墨挥洒激情、追思红色记忆,同时也用炽热的情感和质朴的理念,抒写着自己对一个民族从衰弱走向崛起历史的怀想与感念……
2021年5月1日至25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一个以“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的百幅书法作品展在河北省邯郸市韩玉臣美术馆隆重开幕。由于这个书法展突出了“红色”基调,展示了“毛体书法”的雄奇与飘洒,并且契合了当前人们呼唤“红色文化”回归的时代特色,因而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展。一些机关、学校还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党史活动,组织人员集体前来接受红色传统教育的感染与熏陶。因为观展的人们络绎不绝,且反响强烈、好评如潮,产生出了不小的轰动效应,所以原定5月7日结束的书法展被推迟到了5月25日,可谓是大获成功。
然而,当观展的人们深深地为作品所折射出的文化和艺术感染力赞叹不已时,或许不会想到,创作这些书法作品的书法家其实是农民,他的名字叫张福堂。
张福堂是邯郸市临漳县张村集乡胡周村人,今年66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他自幼酷爱书法,但那时的他尚不知道书法为何物,只是觉得能像村里的一位“老学究”那样,不仅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且还能“满腹经纶”地吟诗作对,是一件非常值得艳羡的事情。为此,成为“老学究”那样的文化人,俨然成了张福堂儿时的一个梦想。
然而,张福堂的“寻梦”之路却几乎遭遇到中途夭折的窘境。那是在1968年,他小学毕业考上中学后,由于家里十分困难,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供他继续上学,所以刚升入初中不久的他曾几次动过辍学的念头。就在这时,校方了解到他的困境后,为他申请助学金,就这样,他每月能领到1.5~2.8元的助学金,直至他高中毕业。
一两元钱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在几分钱就能买一份素菜或几个馒头的年头,这些钱对于张福堂这个农家子弟来说不啻为一笔巨款,支撑着他去完成梦想,实现由一个懵懂少年向知识青年的转变。“可以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这份‘一两元钱的恩情’,值得我终身铭记、没齿不忘啊!”正是这种怀揣感恩的初衷,促使着张福堂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红色书法”之路……
>>张福堂在邯郸市丛台区老干部局宣讲党史时写的毛体书法,获得老干部们赞扬。 张君摄
张福堂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农民。因为他有知识、有文化,很快被村民推荐生产队记工员,并当选为村团支部书记。此后,他还担任过村民兵连长和村党支部委员、副书记等职务。由于他在上学期间始终坚持不辍地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所以逢年过节或是有人办理红白事时,都会有人请他书写对联、喜帖、挽幛等,村里的各种宣传标语也由他一手“包办”,而他写出的字迹也往往会让人连连称赞,铭记在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他书法技艺的日臻成熟,他的“书法家”名头也是越来越响,传遍了周边的十里八乡。此时,他在乡亲们的眼里,或许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人,而是成了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人”了。
改革开放后,由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制,张福堂在农闲时也开始外出打工。由于长期受到书法、诗词等文化气息的熏陶,所以使他的文字功底也十分深厚。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报社记者发现了他的才华,便推荐他前去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广告信息部当了一名聘任编辑。此后,他又先后辗转于邯郸人民广播电台、邯郸日报经济周刊、河北法制报等多家媒体,成了一位在媒体行业浸淫了十余载的“老报人”。
十余载的报人生涯,既使他丰富了阅历、开阔了眼界,同时也使他意识到了自己书法艺术上的局限与不足。为此,他开始寻求书法艺术上的新突破与新超越。
2015年9月,邯郸市丛台区委宣传部为了筹办国庆66周年书法展览,邀请张福堂书写一幅毛主席诗词的书法作品参加评展。为了更加突出这一选题的契合度,同时也是出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衷心爱戴,张福堂选择模仿毛主席字体的方式书写了一幅书法作品。众所周知,毛体草书以其章法纵横驰骋、笔墨酣畅淋漓而著称,模仿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因为张福堂长期勤学苦练所养成的深厚书法功底,他还是“勉为其难”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毛体草书作品。没想到,当他忐忑不安地将作品提交上去时,却受到了不少人的交口称赞与肯定。随后,这幅作品被安排到了此次书画展的最显著位置,并被评为最高奖。
看到前来观展的人们不时在他的作品前驻足观赏、流连忘返,他在获得巨大心理满足的同时,深深感受到了人们对领袖的崇敬与热爱,进而也切实体会到了毛体书法的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从此,研习毛体书法,就成了张福堂实现书法艺术新突破与新超越的一个主攻方向。
>>张福堂专门为1至13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老人书写了一幅“中国妇女的榜样”的毛体书法作品,专程赶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赠送给申纪兰老人。 作者供图
然而,虽然张福堂在毛体书法上“牛刀小试”获得了一些肯定,但那更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人们对领袖书法艺术的敬仰与“偏爱”,而要真正在创作中展现出毛体书法的神韵与精髓,却是殊为不易,这一点,张福堂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他在研习毛体书法过程中,时常感受到一种苦恼和困惑,那就是:尽管他的毛体书法作品不断地接近于“形似”,但却始终无法达到“神似”的高度,缺乏一种大气磅礴、浑然天成的雄浑之气。为了充分感受领袖的胸襟与气魄,体察那种在艰苦环境下从容淡定、纵驰奔放的创作豪情,他在广泛阅读有关党史著作、反复揣摩毛体书法特点的同时,又开启了一段探寻党史遗迹的“红色之旅”。
2016年,他首先来到了井冈山,并写出了一篇《井冈山上听党课》的体会文章,先后发表在《党史博览》和党建网上。接着,他又来到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参观了嘉兴南湖的“红船”;他还到过河北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去体验历史的回声;“毛主席视察成安纪念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等地,都多次留下他寻觅党史遗迹的足迹。为了体验毛主席书写《沁园春·雪》的历史场景,他甚至不惜长途跋涉,来到当年毛主席渡过黄河时看到漫天飞雪创作这首诗的地方——陕西清涧县袁家沟高杰村。也是天公作美,这天当地恰巧下了一场大雪,就在一片广阔的雪地上,他挥笔泼墨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壮美诗篇。他说,那一刻,他不仅感受到了领袖对祖国大好河山眷恋、气吞山河的壮志和对人民深沉的爱,同时也领悟到了习总书记所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含义和真谛,而这些正是学习毛体书法者需要掌握的灵魂所在……
张福堂研习毛体书法可以说是到了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的境界,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收集了毛主席诗词书法版本,并对其细细揣摩、反复临帖,特别是遇到毛体书法的碑刻,他都会用手指在碑刻凹陷的字迹间游走,似乎那每一道遒劲洒脱的笔画中,都能给他带来无穷的力量和极大的满足感。一次,在北京长城矗立有毛主席诗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处,因为他用手指触摸体验笔画的时间太久,并且“闭目陶醉”的情状让人误以为他“精神有问题”,继而被人举报后被现场保安带走盘问。当他说出自己是一名毛体书法的爱好者,用手触摸碑刻是为了感受字体的神韵时,保安起初还有些将信将疑,直到他拿来纸墨后当场临摹了一幅字,方才让保安相信和折服了,连声称赞说:“写得太好了,简直同原刻的真迹一模一样。”
正是由于张福堂的勤学苦练和不懈努力,他在毛体书法上的功力和造诣开始稳步提升、日臻化境,受到了许多行家的充分肯定。2019年,他被全国人大、政协“两会”视点重点推介为“人民艺术家”,并荣获“河北省毛体书法研究会书画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毛体书法作品也被邯郸市图书馆、邯郸韩玉臣美术馆以及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多所大专院校展出并收藏。他还应河南省安阳市广电局领导的嘱托,专门为1至13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老人书写了一幅“中国妇女的榜样”的毛体书法作品,专程赶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赠送给申纪兰老人,申纪兰倍加珍视与喜爱。
由于张福堂在研究毛体书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党史知识,并在《党建》《党史博览》、河北共产党员网等媒体上发表了许多学习党史的体会和感悟文章,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丛台区委宣传部便慕名邀请张福堂为老干部宣讲十九大精神。接着,丛台区委宣传部又聘请他为“特色理论宣讲员”。由此,他开始走机关、下基层、入学校、进社区,大力宣讲党史知识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受到了听讲干部和群众的广泛好评。他也因此被邯郸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基层理论宣讲员”,并获得“农村优秀党员代表”称号。
>>张福堂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合影 作者供图
>>张福堂的毛体书法“邯郸是要复兴的” 张君摄
2021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点燃了张福堂学习宣讲党史的新热情,并在以更高的激情继续做好党史宣讲工作的同时,开始精心谋划学习和宣讲党史的“新动作”。
经过紧张谋划和准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张福堂100幅‘党史学习’主题书法作品及图片展”终于在5月1日隆重推出。邯郸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海,市政协原副主席胡梦玲、赵林明,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曹贵宝以及书法界同仁、爱好者,新闻媒体等逾百人参加了开幕仪式。参会的几位领导在致辞中谈到,张福堂作为一名农民书法家,在艺术追求上孜孜不倦、潜心学问,并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实在可敬可佩。
张福堂的书法展览以歌颂党、歌颂新时代为主题,内容涵盖了毛主席诗词、共产党历史、***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语录、金句、用典等多个方面,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作品笔墨遒劲刚健、大气磅礴,章法纵横交错、疏密有致,既体现出书法的艺术性,又表达了敬党爱国的思想性,从而受到了观展人员的普遍赞誉和好评。特别是1959年毛主席视察邯郸时提出“邯郸是要复兴的”口号,被张福堂用毛体书写后,又用鎏金剪贴在红纸上,更显气势恢宏、苍劲有力、一泻千里!不仅邯郸要复兴,中华民族更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束采访的时候,张福堂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我会继续坚持做好党史教育的宣讲者、实践者、执行者,把党的红色精神和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带给更多群众,让红色力量在我们燕赵大地扎根结果、绽放光彩。
邯郸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邯郸市毛氏书法研究会会长曹贵宝高度评价张福堂,指出:“他是一位有理想的农民,是一位不忘初心的农民,是一位热爱艺术的农民。他特别酷爱毛体书法,长期以来致力于毛氏书法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相结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孜孜不倦、默默无闻,精神难能可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