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文/郭民生
知识产权发展的未来
文/郭民生
2007年4月,我作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代表团的一员,访问了欧洲专利局和意大利经济发展部专利商标局。访欧期间,代表团成员应邀出席了欧洲专利局主办的欧洲专利论坛,听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专题演讲,并就“如何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管理知识产权”、“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会带来怎样的冲击”、“文化及民族特征将如何得到体现”、“远景展望项目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同时,我们在德国访问期间,欧洲专利局局长Alain Pompidou教授专门会见了中国代表团成员,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欧专局向各位成员赠送了《欧洲专利局:未来知识产权制度的愿景》(以下称《愿景》)一书的英文本(EPO,SCENARIOS FOR THE FUTURE)。
《愿景》一书是欧洲专利局经过三年多研究,围绕未来专利及知识产权制度发展,通过对不同方面专家的访谈和对广泛深入的探讨,试图回答诸如“知识产权制度到2025年将会怎样发展?”、“这样的制度将会有怎样的全球合理性?”等问题。内容涉及工业到文明社会,小企业到跨国公司,政治家到研究者等不同层面,并通过对“五种体制驱动力”的分析,给出了四个规划方案,勾勒出了2025年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前景。
《愿景》一书指出,影响知识产权体制的因素有许多——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科技和历史等,主要表现为五个驱动力:权势、全球竞争、变化的速度、体制风险和知识悖论。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跨文化交流,人口、资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将使现有的知识产权体制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可预测。由于不同的驱动力因素,未来的知识产权制度将主要朝四个方向变化:世界专利体制的统一、新参与者主导的体制、知识主导的新体制和技术主导的新体制。
《愿景》里讲,“数百年来,专利体制不断演变。首部专利法诞生于15世纪的威尼斯,专利体制概念从那儿演化到整个欧洲地区,进而遍及全球各地。专利体制经过几次变动,然而对发明的垄断概念却从未改变:即基于三个标准——新颖性、非显而易见性和实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利体制已经在几个方面有了超越:一是专利权普及区域的扩大;二是准许小发明获取专利对可获取专利标准的突破;三是知识产权(TRIPS)与全球贸易的挂钩,引起的地区间贸易关系紧张;四是审查时间的调整,包括对药品保护措施补充的实施(延长专利特权,以弥补正常审查所需的时间);另外,知识产权不同形式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知识产权面临的焦点问题是:知识产权制度在未来将会怎样发展?这样的制度将会有什么样的全球合理性?《愿景》一书总结影响未来专利体制的五个主要因素为“权势”、“全球竞争”、“变化的速度”、“体制风险”和“知识悖论”。由于知识的本质和用途的变化,社会越来越质疑专利所赋予的垄断所有权。同时,技术老化的速度和知识产权体系的运转不畅使人们很难从传统专利惯例中获取利益。现在技术使得信息更易获得,伪造更加简单,损害了专利拥有者的控制力。专断地实施知识产权有可能疏远大众。数据转换成信息再转换成知识(能够用来构筑潜能的信息)也绝非那么简单易做,这让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当信息越来越丰富时,什么知识有价值?
一方面,全球经济市场的发展速度,技术和短期政治轮回的变化速度,两者之间的紧张状态在逐渐增长。另一方面,政治与法定机构如知识产权体制的长期轮回以及人类心理和环境等的紧张状态也在增长。在一些更引人注目的地区,变化的速度很难用一定的缓慢变量去表示,如环境恶化或天气变化等。长短期目标之间的分水岭日益扩大。我们不禁要问:人类及其制度怎样才能适应变化的速度?
当今世界的分界线变得模糊了,从而造成一个千变万化的社会:混乱无序而盘根错节。在这样复杂而混乱的环境中,自我驾驭与适应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在对未来专利和知识产权制度方案的设想中,以下几个方案被各国知识产权界讨论的最为广泛:
市场规则,商业作为主驾驭者的世界。
第一个方案:世界专利体制的统一。
这个曾经获得成功的体制,如果其自身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在自身重压下趋于解体。这些问题包括专利题材的新形式——必然包括更多的服务类型,而且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以期取得利益的平衡。跨国公司凭借其构建的、强大的专利资源组合在当今诉讼日增的世界实施其权力,推动专利议程。该方案的主旨就是促使利益有关者各方的价值增长。专利权被广泛用作金融手段以达到目的。面对一直增加的专利申请量,体制合理化的各种形式崭露头角,推动协调一致的专利权相互认可。市场决定体制的命运:对一些明显的过分行为进行微调,对专利授权,反竞争行为和标准问题都需进行详查细审。
谁的游戏?地缘政治驾驭的世界。
第二个方案:新参与者主导的体制。
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地缘政治和竞争方式的改变打击了当今专利界的主宰者们。发达国家越来越不能凭借知识产权(IP)来维持技术上的领先,而新参与者奋起直追,借机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外,只能在“公共知识”的变化中努力获取利益。国家之间、文化之间的竞争,知识产权成为这场战斗中强大的武器。
知识树:社会作为主驾驭者的世界。
第三个方案:知识主导的新体制。由于社会对知识产权体制信任度的降低和对之批评的日增,导致这个制度日渐式微。其主要参与者是大众运动,尤其是民间社会、商业界以及相关的政府与个体的联盟,他们试图挑战现存的标准。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既支离破碎却又逐渐统一(问题接连而至,危机纷至沓来),为满足人类需求,抵抗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确保人类生存所需的健康、知识、食物和娱乐。随着媒体在鼓励争论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世界观引起了大众的注意和兴趣。这个松散的“知识运动”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环保运动相似,它首先是由一些特殊兴趣的小团体发动,然后通过联盟比如A2k(获得知识)运动的推动力逐渐提升其实力。主要问题就是:在认可创新回报的合理性的同时,怎样确保知识依然具有共同的价值?
蓝天:技术作为主驾驭者的世界。
最后的方案:技术主导的新体制。围绕现有专利制度的分歧而进行变革。社会进步依赖的技术和不断增长的体制风险迫使这种变化的发生;其主要参与者是技术管理者和反映全球危机的政治家们。基于高度积累的创新过程的复杂,新技术被视为解决这种体制变化的专门钥匙,在这些新技术领域里(如气候变化),其传播应用的重要性至高无上。因此,新技术对知识产权(IP)的要求越来越与传统的、分离的技术要求发生冲突,最终,专利体制只有抛弃“万能钥匙”的模式:反应新技术的变化速度、跨学科的特点和复杂的技术本质;以前的专利制度仅适用于传统技术,而新技术则需要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比如权利许可证。专利体制日益依赖于技术,因此,新的知识探索形式和新的知识分类方法必将出现。
上述方案的宗旨是检验在复杂和混乱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通过这套方法,可以开阔视野提出更多相关问题。这种方法支持对体制的全面检验,揭露可能对其产生复杂影响的互相作用。通过对不可想象因素的思考,以及对逆来顺受的观念的质疑,人们就可能更好地展望并适应未来的变化。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知识产权经济及其竞争优势不仅是一个全新的理论研究,而且还是一个实务性很强、处于不断变革的理论前沿问题。鉴于作者研究视野所限,加之未来知识产权制度、规则的发展变化,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观点未免偏颇,需要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后续研究加以完善,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进行检验。其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主要包括:
1.关于知识产权经济及其竞争优势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需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知识产权经济的要素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基础要素、动力要素、关键要素和保障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匹配。二是对知识产权经济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研究,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一系列新问题及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涉及由此而产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特殊关系,涉及人的知识、知识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的问题,涉及如何改革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制度、资源、技术和市场组织,对知识产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营的问题,涉及由知识产权经济要素而引起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市场体制和国际规则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在传统经济社会的基础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转型、结构优化、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三是对知识产权经济的研究内容与范围的系统研究。需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研究探讨知识产权经济及其竞争优势的基本理论,并进行基础的、系统的探讨等。
2.关于对知识产权产业的深入系统研究。运用现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知识产权六大产业发展的特征、趋势、问题及其运行规律;探讨知识产权产业发展运行的宏观体制、微观机制、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的运行方式、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形式,深入探讨现代科技、经济全球化对知识产权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影响等;有针对性地提出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管理创新等应对措施。
3.关于对知识产权资源的运营模式研究。结合知识产权经济的发展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宏观上主要研究国家及政府对知识产权制度与规则、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知识产权资源配置和知识产权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等;微观上主要研究知识产权经济市场主体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创新等,重点体现在企业模式、经营管理、资本运营与市场策划等方面。
4.关于DEMCIIPA模型及其动力机制的深入研究。
5.关于对IPCAI指数的深入研究和运用检验。
6.关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变化预测研究。尽管欧洲专利局已经对未来知识产权制度的变化做出了四个方案的预测,但是这对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衔接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应对剧烈变革的国内外现实。
笔者深信,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决定了我国体制转轨、经济转型的历史轨迹。一种符合经济形态演变规律、适宜市场经济实践状况、针对智力资本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知识产权经济理论和知识产权优势体系理论已经应运而生,一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新的战略管理模式和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实践!
郭民生,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河南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等。主编或翻译《〈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辅导读本》《区域专利发展战略》《未来知识产权制度的愿景》等6部著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并荣获1999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