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文/李忠东
2010地球多灾多难
文/李忠东
2010年,地球各种灾难不断。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泥石流、大火、雪灾、大旱、高温、飓风……频发肆虐,至少夺去将近26万条人命,超过了过去40年来因遭遇恐怖袭击而死亡人数的总和,是1976年以来遇难者最多的一年。美国媒体把2010年称之为“地球反扑年”。
1月12日,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是这个国家200年不遇的强震。在全国近900万人口中,约1/3的人受灾,地震使基础医疗设施损坏严重,霍乱疫情四处蔓延,准确死亡数字无法查实。目前大致估计遇难者20万~30万,和2004年印度洋海啸遇难人数相当。
2月27日,当地时间凌晨3时34分,南美洲智利中部近岸发生了里氏8.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5公里,震中距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赛普西翁100公里,离智利首都圣地亚哥320公里。据测定,地震造成了康赛普西翁向西平移了3.04米,使康塞普西翁沿岸的圣玛丽亚岛被抬高了两米。另外,它导致绵延数百公里的岩块位移数米,引起地球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异,地球自转轴线因此偏移了2.7毫弧秒,使得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变短,一天的时间缩短1.26微秒,也就是百万分之1.26秒。
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的一座火山喷发,由于大风与冰雪的相互作用,这次很普通的火山喷发竟然演变成一场危机。火山灰导致欧洲各国纷纷关闭机场,曾使全欧空运一度陷入瘫痪,殃及世界各地与欧洲的人员和货物往来,加速了生态和环境的恶化。
4月14日晨,中国青海玉树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造成2000多人遇难。
7月,俄罗斯遭遇130年来从未有过的干旱和高温天气,连西伯利亚的气温都达到了37℃,有27个联邦主体因旱灾宣布进入紧急状况。高温引发近3万起火情,持续数月的山林大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使俄罗斯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减少1个百分点。森林大火让莫斯科居民度过了一个烟雾弥漫的苦恼夏天,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可接受值的6.6倍。
7月下旬,因为强降雨,巴基斯坦遭受了8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洪灾袭击。7天的降雨量相当于过去10年降雨量总和,印度河水位达到1929年以来最高水平。长达半个月之久的水灾使全国2 000多万人受灾,近1800人在洪水中丧身,1/5的国土变成泽国。当地媒体说:“洪水3天带来的破坏,远远超过塔利班与政府军交战3年造成的损失。”
8月6日,印控克什米尔城因为突遭暴雨袭击引发洪水和泥石流,造成至少166人死亡,另有约400人失踪,许多建筑损毁。
8月8日,中国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致使26 470人受灾,1 501人遇难,264人失踪。
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有509人死亡、21人失踪、上万居民无家可归。
10月26日,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喷发,造成至少304死亡、467人重伤、33万名附近居民离家避难。当地媒体说,这是该火山10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喷发。
11月,以色列卡梅尔森林出现山火,这场以色列建国62年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已造成至少41人死亡,3万人紧急疏散。
12月20日,当地时间22时12分,伊朗东南部小镇侯赛因阿巴德遭遇强震,震源深度5公里,震中距伊朗古城巴姆大约100公里。
除震灾外,2010年因为气候原因造成的灾难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另外,像北半球雪灾、格陵兰岛冰川崩裂、中国南方五省大旱及南方冻雨成灾、欧洲和美国东部持续高温和中美洲飓风等都是由极端气候引起的。
世界气象组织分析说,2010年以来,全球至少有17个国家发生了极端天气现象,无论强度、持续时间和地理分布,都等同或者超过历史纪录中最严重的先例。
造成天气气候异常的原因很复杂,但最直接的还是大气环流异常,也不能忽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中能量分布发生变化,海洋和大气循环、大气中温度场分布出现紊乱,使得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被打乱。
从全球气候变化整体趋势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对天气异常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虽然主要作用于热带太平洋地区,但对世界其他地区也会有所影响。首先,“北极震荡”导致冷空气南下,北极上空出现高气压,冷空气南侵距离比往年更远,进而造成美洲、欧洲和我国出现寒冬。第二,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活跃,受其影响,暖湿气流不断从西北太平洋地区进入环太平洋周边地区,冷热气流交锋持续时间较长,带来大量降水。第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区空气循环流通不畅,再加上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机动车尾气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产生“雨岛效应”,导致降水形成。第四,全球变暖引起海水大量蒸发,容易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2010年地球发生的各种灾难,不断告诫人们在对待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需要有所作为。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是各国要携手面对,找到灾害频发的成因,建立一套有效的灾害应对机制,展开必要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