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时间:2024-05-18

吕军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抚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供电分公司 江西抚州 344000)

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对电力的需求,促使电力工程项目逐渐增多,提出了对项目管理新的要求。原有项目管理措施的精细化不够,管理较为粗放,形成一定的管理漏洞,进而由于项目建设细节管理得不到位,降低了管理质效的同时,引发一定的项目建设质量问题。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需积极探寻精细化管理策略,弥补自身管理中的不足,以保障电力项目的建设质效。

1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粗放化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建设周期较长,使项目管理的工作量大且复杂。由于项目管理对精细化管理认识得不够,管理呈现出粗放化特点,形成诸多的管理疏漏,例如: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施工秩序较差,施工材料领用、使用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以及电力工程虽然建设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制度约束力、激励作用发挥有限,各项管理工作受到人为主观意识的影响,管理制度化水平较低。依靠个人管理工作经验去管理复杂化的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导致项目建设进度编制不够严谨、施工组织调度不协调、制定工期较为盲目、与项目建设实际脱节等状况。一旦出现建设进度滞后问题,为了追赶工期而损害了项目建设质量,以上问题均是因为管理粗放导致的结果,需要采用精细化管理策略,以提升管理质效,保障项目建设质量[1-2]。

1.2 存在质量隐患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上不去,会埋下一定的项目质量隐患。在项目建设期间,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缺失,或者是现场质量管理不严,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形成质量问题。在电力项目投入使用后,受到外部及内部因素的影响,项目运行发生故障,导致项目停产。后期的检修维护需投入大量的费用,并占用大量的生产时间,由此造成项目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项目建设质量是管理的重点,对其采取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十分必要。

1.3 进度失去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受到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气候环境、人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材料因素、管理与技术因素等的影响,与工程建设进度计划的要求不符,形成进度拖延问题。一是指导工期编制失误,不符合电力工程建设规律,或是计划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有着一定的差距,实际工程量较多,无法完成建设进度要求;二是资源供给不足,包括了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等,任何建设要素的不能准时充足供应,都会牵连到施工进度;三是突发意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工程设计未考虑到的问题,比如持续降雨天气,出现了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或者是施工材料突然供应中断;四是在项目建设期间,甲方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技术标准等,设计发生变更延缓建设进度;五是管理决策失误,参建单位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施工人员对建设进度认识不够等,人为管理失误引起的建设进度拖延问题。

2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策略

2.1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精细化管理

2.1.1 建设精细化管理

一是工程项目在招投标阶段,应严格遵循优中选优原则,秉持招标公正、公开、公平的要求,确保选择承包单位资质、实力符合招标各项要求;二是要在工程项目成本价的范围内开展招标,保证工期设置的合理性,并严格遵守项目强制性指标要求,避免工程建设期间出现质量问题;三是建设单位在与各承包单位签订合同阶段,制定详细的项目建设质量要求,同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组织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业主方等,进行设计、施工图纸等审查工作,落实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四是在工程款拨付阶段,需经由项目经理的签字盖章同意[3]。

2.1.2 勘察设计精细化管理

勘察、设计是电力工程建设的前提,需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勘察设计,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为基本准则,开展技术论证,甚至是针对一些重要的勘察设计项目还需进行试验论证,以规避勘察设计风险。勘察设计的结果需真实、完整、有效,地质条件、水文状况、气候环境,以及周围建筑与设施等,都需要准确翔实,成为电力工程建设的有效指导。勘察设计单位对于工作成果负有质量责任,一旦与勘察设计合同要求不符,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建设单位在勘察设计单位选择期间,需做好资质、设计水平、诚信等方面的考察,以保证各类勘察设计文件的可操作性,以及针对勘察设计变更问题,执行校审与核签制度,由核签人员担负相应的责任。由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和成本变化,经过项目财务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审核同意后才可实行。

2.1.3 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

工程监理是电力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的把关者,对于施工质量负有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电力工程设计的质量要求、监理实施细则等,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像是施工材料的应用,电力设备的安装等,事先都需监理人员签字确认,并在施工结束后进行质量检验,确定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果监理人员发现了施工质量问题,可在现场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整改,如果是施工方案存在问题,需上报给设计单位进行调整。监理人员在见证取样工作中,需注意遵循相关建设标准,操作必须规范化,获取的检测报告需加盖公章。

2.1.4 施工、调试精细化管理

建设与安装项目的施工单位在选择过程中,发包的施工项目要在施工单位业务范围内且具备相应的资质,在其承揽工程后,不可转包或违规分包,并实行质量责任制,所有参与电力工程施工的人员应做到持证上岗。施工与调试采取三级质检制度,落实施工与调试人员的质量责任,每完成一道工序,由施工人员自检、监理人员二次检验,最后由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三次检验,以避免施工与调试作业留下质量隐患。如果是隐蔽工程,在三级质检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的文字、图像、视频等记录,以及在隐蔽之前,还需由监理单位进行质量验收。在建设及监理单位在场的情况下,施工单位进行试样、试块的现场操作,将这些材料送去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物理、化学性能等的检测[4]。

2.1.5 设备与材料精细化管理

材料采购之前做好市场调研,选择优质、诚信的供应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材料质量控制。材料入场之前,进行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证明等材料质量证明文件的检查,核对规格、数量、性能等,特殊材料还需取样送去实验室检测,从建设项目源头严把质量关。用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材料种类多且使用量大,可基于信息系统开展精益化管理,动态跟踪建设项目施工中材料消耗状况,以便于及时进行采购补充,或是按照工程进度的需要制订材料供应计划,避免材料供应不及时、不充足现象。建设项目使用的机械设备等,专门安排设备管理人员现场管理,定期做好检修、保养,维持其良好的生产状态,并建立机械设备使用台账,实行机械设备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将机械设备使用安全落实到操作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身上。

2.2 建设项目进度精细化管理

2.2.1 指导工期管理

建设单位组织各个参建单位,商讨研究编制指导工期,用于管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并作为各个参建单位项目建设进度计划编制的参考,以形成对建设进度的有效控制。但是电力项目建设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加快建设进度,进而与指导工期相背离,应在指导工期中进行标识。在实际指导工期编制过程中,各级参建单位结合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建设进度的评估,明确影响进度的内外因素,计算出自身所需的最小工期与最大工期,整理成报告上交给建设单位,以提高指导工期编制的质量。

2.2.2 进度过程管理

各参建单位定期详细填写一级进度计划表,包括影响项目建设的因素,预计完成的时间,以及现阶段的建设进度情况等,然后上交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进行进度计划的分类与汇总,参照指导工期的时间要求,填写项目完成的时间,然后反馈给参建单位,保证各参建单位的建设进度处于可控状态。如果某个参建单位的建设进度出现偏差,无法按时完成一级进度计划,建设单位需根据进度延误的原因,加大进度控制力度,保证项目建设的如期完成。比如:因施工材料供应不及时导致的进度延误,则建设单位应督促物资部门进行采购计划的调整,协调供应与建设进度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工程进度供应物资,做好项目建设的基础保障。

2.2.3 信息化与表单化

一方面是工程进度的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保障各个参建单位之间信息流的通畅,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进度偏差;另一方面是表单化,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填写电子表单,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信息一体化运作,加快表单在项目各层级管理部门之间的流转速度。

2.3 合同精细化管理

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及管理过程,比如,承包合同,包括了建设的具体项目、价款、工期等,对合同双方进行权利与义务的明确,采用表单化的合同精细化管理方式,简化管理繁多的合同,使管理更加清晰明了。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办法,在现行法规制度的框架内,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机制,以及独立审批权与签署权措施;其次,进行合同管理表单的设计,从建设项目本身出发,编制出合同跟踪表、委托合同、招标代理合同、监测合同、承包合同等,以及采用合同汇总表,实现合同统一、标准化、表单化管理;再次,对合同进行编码,编码结构见图1,统一编码规格,有利于合同追踪;最后,合同部门编码,可使用部门名称两个字的大写字母,像是办公室为BG、安全管理部门为AG、工程建设部门为GC等。还有合同性质编码,具体见表1。

图1 合同编码结构

表1 合同性质代码

2.4 构建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系统

精细化项目管理系统需要良好的硬件支撑,在原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硬件的调整和换新,打造开放式的项目管理系统。软件则是由专门的软件公司进行研发,保证服务管理与电力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需求的一致。一是实行信息化战略,围绕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整合电力工程的各项资源,塑造项目建设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流程、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标准,提升建设项目的信息化战略管理能力。二是完善项目信息化管控体系,构建完善的电力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组织结构,逐步落实岗位、人力、职责、工作内容等建设,实现项目的信息化治理。三是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一方面是各参建单位的业务协同,实现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业务对接,统一数据格式、业务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是数据集成,建设项目所有的表单集中在一个管理系统中进行分类管理,每个参建单位为一个管理节点,构建完整的项目建设信息链条,最大化提升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程度。四是专门建立表单化信息化管理项目,以战略决策支持、施工阶段目标、运营阶段目标等为顶层设计[5-6]。构建投标报价、成本管理、施工管理、财务管理、人资管理、项目档案管理六大功能模块,作为中间层,底层支持为面向管理人员的表单化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具体结构见图2,以此实现电力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集成与创新。

图2 表单化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3 结语

精细化管理对管理项目进行了细化,强调细节性管理,而不是管理工作量的增加,简化、系统化管理项目,将管理效益提升至最大化程度。该管理方式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动态化、标准化、信息化、表单化地管理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质量管理,以及对建设项目进度、合同等进行有效管控,以避免项目管理出现疏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有序、高效开展,实现建设项目管理效益的全面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