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杨丹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四平 136000)
现阶段,环境保护已成为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做好河流保护工作,对改善区域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在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景观的具体实施上,要优化生态环境,根据生态水系的基本性质,通过研究人工河道生态水系的景观廊道设计,从环境角度护法,帮助人与自然形成和谐的环境,从而促进人工河道景观趋于自然、和谐。为了改善水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景观是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步[1]。在具体实施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排污控制,做好水资源保护和河道整治工作,提高河道景观质量。因此,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对城市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城市的生态转型起到切实有效的辅助作用。
城市人工河道的建设趋于通能行,而人工河道的功能比较综合,具有多方面的效果,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阶段中功能的重点也不同,如排洪和排水功能、供水和灌溉功能、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功能等,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功能:运输功能包括河流本身的运输功能、沿河道路的交通功能;城市居住环境河流的扩展功能包括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功能是指河道水系的生态功能在维持趋于的草原、森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气候调节、地下水的供应以及水源的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的形成不仅是河流本身,也包含着周围的各种环境,比如河岸的树木、建筑、包括远处的山脉、人群等都属于生态水系中的一部分。作为城市河流的边缘地带,城市居住环境的滨河空间不仅是土地的边缘,它是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环境中河道生态水系是由各种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中的物体集合而成,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都是河流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道生态水系景观的建设中,需要了解和分析整个系统中不同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而且要考虑其中的作用,这样才可以提高河流景观建设的效果。城市居住环境的河流景观与城市居住环境景观的关系就像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景观与周边人居环境的关系叙述如下:交通相关性、视觉通透性、功能通透性、生态驱动以及文化相关性。人工河道的景观空间中的文化理念不单要考虑城市本身的文化以及环境,同时也要对周边的社区以及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了解,从而在景观设计上保证生态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的丰富性。城市人工河道的生态水系景观,不仅要保证其完整功能的呈现,如排洪、灌溉、交通、供水等,同时也要对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带动作用,达到通过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景观的建设对经济和文化都起到促进的作用[2]。
2.1.1 按功能划分
(1)过境河流。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根据水来建造的。城市河流人居通道的初始形态应为城市边缘或跨越各个城市的天然过境的河道。(2)护城河流。主要目的就是在战争期间起到防御作用的河流(壕沟)。(3)通航运河。通过通航运河可以借助河流航道来满足城市的物资供需以及交易。(4)饮水河流。可以满足城市人们的生活用水、灌溉以及工业用水等方向的河道。(5)泄洪河道(河道决口)。对于洪水、雨水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污、泄洪起到关键性作用。
2.1.2 从设计角度来看
如果从设计角度来看的话,以城市居住环境的建设目标,可以将河道分为如下。
(1)自然生态型。通过自然生态型河道来恢复和保持生态环境、创造绿化、美化城市居住环境。(2)防洪技术类型。人工修建以排洪为主的硬景观河道。(3)城市居住环境空间类型。以服务市民为目的,拓宽城市居住环境滨河活动空间。(4)旅游休闲类型。主要结合河道景观设计,通过河滨空间给予人们休闲、旅游以及发展城市经济等作用。
(1)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的景观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休闲场所,可以为河道两岸居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保障。河边的绿植、广场以及公园都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休闲环境,是人们享受自然的理想胜地[3]。(2)自然生态。在城市居住环境中,水域仍然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完整生态链,生态系统相对于城市环境而言回更加自然。(3)历史性以及文化特色。城市人工河道是城市文明的起源,人们沂水而居,各种文化与河道的自然景观相互呼应,一些滨水文化也就此逐渐产生,通过时代的更迭更加沉淀出历史的独有魅力。(4)空间的连续性。Kevin1 Lynch 把人们居住的城市环境概括为5 个特征元素:通道、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其中城市河道是人们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们最亲密的空间感受,也是最明显的河道空间的体现。在施工中保持着空间的连续性极为重要。
在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景观的规划中,要提前搜集信息,了解生态发展的基础性。之后分析整体生态水系景观规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给出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各方面的平衡,如需求以及景观的作用。要把休闲景观和生态作用以及河流基本功能进行巧妙结合,这种整合涉及广泛的工作,传统设计的方法应该不断改进。比如:要综合考虑河流的水质,以及景观的观赏性以及耐久度,还有就是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历史人文等方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景观生态水系建设的重要基础[4],在人工河道的生态建中,要严格把控各个环节,包括施工后期对于生态过程的影响,从而帮助河道生态景观达到符合人们需求的标准,让设计源于自然、融于自然,把景观建设与生态控制有效结合,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并且在恢复景观生态的过程中也要保持着以自然、原生态为主的理念,使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景观更具观赏价值。
城市人工河道的生态水系景观不仅要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同样也要在体现景观特色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保证与市民休闲相互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生理念。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
第一,要符合整体城市的建筑特色以及风格,让水利工程与城市呈现出相互呼应的效果和状态。第二,景观设计要与市民的休闲生活达到统一协调,通过不同的人文以及历史打造属于自己城市独一无二的景观环境,才能让人们亲水近山[5]。在城市水系景观的建设中,要在相应景观以及活动区域多配备一些长椅,或亭台楼阁和走廊,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选用一些本土花卉植物进行装饰,进而打造独一无二的当地城市水系景观。河流景观建设的重点应以提高城市整体形象为目的,要不断提高城市市民的审美高度以及文化内涵。让市民在体验水系景观环境的同时逐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所以,必须要对河道的整体布局进行区别对待和定位,将景观功能进行分类,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必须要遵循美学规律,以美观为前提对水利工程的建筑设施进行分析。涉及的内容包括比例、比例、颜色和感观。根据当地文化,赋予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景观灵魂,从而提高景观的意境表达。为了使断面和护岸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应该注重亲水性。景观建设的多样性体现在护岸工程和亲水平台方面。在河流两侧种植绿草,覆盖河岸周围,也可以形成更独特的河岸景观和更有价值的活动场所。可以在河道两岸建设人工沙滩,不仅可以提高安全性,同样也能在洪涝灾害来临时达到雨季防洪的目的。但应尽可能降低海滩的高程,以扩大防洪宽度,不断增强景观的亲水性。
在对某地城市人生态水系河道景观规划的案例分析中发现,他们将景观的特色与生态环境巧妙结合,形成一种特有的生态水系河道景观,可以让滨水景观更具实用性,将生态保护河当地文化与城市的起居生活紧密相连。四平市位于河流地带,可以通过河流景观的设计帮助该市形成集中的景观区。形成风格统一、景观生态特色鲜明的商业区[6]。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了滨河公园项目,并且对公园的特色进行了不同成都的布置和规划,将滨河景观更加完美地呈现在市民眼前。四平市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所以在各个季节花草以及冰河都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美感及享受。通过景观的设计改造,人们不仅可以在人工河道中感受自然的气息,同样也能体验当地的气候特色,与城市融为一体,提高人们的归属感以及审美理念。把这些景观融入生活,极大地影响着市民的审美产生。
设计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就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谐理念,通过人工修建,创造一个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态环境,给人们提供一个有活力、健康的休闲环境。从而避免河流景观破坏、资源流失和环境污染不协调;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现实和未来需求,具有可持续性的滨水居住环境景观是健康的。
4.1.1 污染控制
(1)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可分为集中处理或是分散处理。对于一些重金属工业、造纸业等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要进行及时抽查与管制,建立正面清单,对排放不达标的予以搬迁通知或停业整改,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达标后方可排放。改善喝水的水质可以通过各种净水技术,以及生物治理或者分散出力等方式,相关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与环境保护部门合作解决。如芦苇湿地生态科技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进行深度处理。(2)加强运行监督。加强对已建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督,建立一套适合水系景观建设的监管制度;可以通过经济干预,对相关企业进行一系列奖惩措施;通过建立动态水情系统,帮助预测水污染的具体情况,可以做到工作的前瞻性。控制河道污染的最好方式就是河水自净系统,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所以,把水中的有机物通过氧化还原转化为稳定的物质是污染治理的最佳途径,最低限度地减少污染的形成[7]。
4.1.2 原始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开发
在河流景观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调查原有的自然环境。没有理由忽视原有自然环境的因素,因为所有的领域都应该是重新规划的考虑范围。尤其是对于开发区或是郊区环境的河道生态水系。因为未开发之前的自然河道先天形成的深潭、浅潭等自然状态,是最符合河道生态演变的规律的,所以要在保持河道原始状态的前提下,适当开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护和恢复原生物种。
4.1.3 人工生态环境建设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人工生态水系的环境都被渠化改造过。因为防洪和给排水等方面的影响,破坏了天然河道的形式及规模。只有河流交汇处的居住环境在一些小城镇和城乡居住环境中仍保留着自然形态。天然河流的各种形态是经过长年累月河水冲刷而形成的效果,它的形成与河流的流量等方面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必须做出一定的规划,保证人工河道的生态建设。
(1)生态护岸建设。防洪排涝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所以相关单位开始对生态河岸进行恢复性建设,在避免河岸固化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保护以及有效利用原有的天然河流廊道,对必须要进行防洪排涝的河段,应采用多种人工和自然生态河岸建设。(2)现有渠化河岸的生态恢复。对于已建成的单渠化河岸,可以完全移除混凝土,将其恢复到生态河岸。具体改造措施有种植池处理、复合路堤处理。可以彻底改变单立面、单断面的惯例,与起伏多变的地形相结合,从而形成多立面、断面的路堤,从而在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形成景观美感[8]。
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景观规划设计中亲水场所的建设需要秉持可达性、连续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创造多样化的生活环境空间,与亲水性的一系列活动进行比较,亲水性的空间要给人们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与此同时,要根据人们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需求,规划不同规模的亲水空间。比如:在参与式空间的创造上,亲水性的居住环境要比滨水居住环境的空间热情要高,所以要在人工河道生态水系景观建设的同时,秉持亲水性的原则,强化人们在水系空间活动的意义,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来增强水系空间对人们的吸引。
4.3.1 保护原始文化遗产
对沿江的历史人文古迹以及当地比较有价值的建筑物,都属于城市中有意义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水系景观的同时,也要适当对其进行修复和保护。这样才能留住当地的文化气息及韵味。比如原有的古建筑、一些人居环境还有街区等。将这些文化景观融入水系景观建设,既可以集成和延续历史文脉,也可以让自然、文化与建筑做到充分的融合。在河流人居环境景观建设中,要充分重视对该地区优秀水文化的保护,还要为居民保留足够的水文化活动场所。将城市居住环境建设成为适合开发和居住的景观生态城市居住环境。
4.3.2 当地材料的应用
除了经济实用,乡土材料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具有鲜明的历史痕迹,或废物再利用或古色古香的新体系,使人们想起过去,品味现在。比如:在河道的上游的堤防亲水空间的建设和开发中,开发的新青砖比旧青砖硬,采用了过去天津市在地面铺设的“青砖垂直铺设法”可以保证河堤的耐久度以及提高它的观赏价值。施工技术也是比较传统的工艺方法,但材料和性能非常符合现代发展的需要。这种模式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节省一些相关的建设成本,让人们在亲水活动中感受到传统的人文气息。
通过视觉形象的审美塑造,可以塑造整体景观元素,帮助客体元素实现烘托氛围的作用。设计客体景观元素对于河道景观设计至关重要,如果在视觉表达中体现不出层次的美感,就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美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果每个城市在景观塑造上都大同小异,那么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视觉形象的烘托可以将相同化为不同,这需要景观设计的工作人员通过不同的创新方式去不断探索。对于河道景观建设,我们要赋予景观元素的实际意义以及特殊的特征,要注重层次感和散落感,通过借鉴传统园林绿化技术从而实现形式创新和物质创新。
城市河道景观的建设离不开河道的基本功能,也就是城市交通的基本原则。大多数城市河道的滨河地区都集合了地面交通以及水上交通等各种交通形式。所以在滨河生态景观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交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保证人们出行便利的同事,建设生态水系景观,让人们在生活需求、文化需求以及自然需求等方面达到充分的享受与满足。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减少人文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促进人与自然和文化的关系。
城市人工河道水系景观的建设是需要结合人文、生态、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景观空间的塑造和城市居住环境风格的体现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只有在悠闲地空间内发挥出自然资源与城市环境的有效结合,才能使我国城市充满活力,使生态城市健康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