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群里刷存在感

时间:2024-04-23

肖遥

加入微信群的初衷是为了怀旧。刚开始,一帮高中同学挤眉弄眼、打情骂俏、装萌扮酷、好像穿越回了晚自习教室,但是半年下来,群里就寂寞下来。因为,有的人说话,跟着聊的人很多,有的人说话,底下一片寂静。比当年还可怕的是,从前说出去的话没人搭理不要紧,声音的有效期总算是有限的,自己脸红一阵子,过几天大家都忘了,可如今那几行字可怜巴巴地挂在屏幕上展览,挺丢人现眼的。虽然大家都变了,但话语权的分配和十几年前没什么区别,区别是,当年是按学习成绩,如今是按社会地位。

有的群,是人越多,说话的人越少,比如今年亲戚们之间建的群。想来都是血缘亲情,应该分外亲昵真诚才对,可是,就像娱乐节目的游戏规则总是根据人群中智商最低的那个层级来设计的一样,群里的话题、观点甚至笑点也要尽量照顾弱势群体。表弟虽然被拉进了群,可从来一言不发,因为群的集体价值观和主旋律已经被设定好了,比如秀宝宝的表妹们会被七姑八姨拼命点赞,像表弟这样的独身主义根本不敢开腔,更别提他一闪面就要被围攻“抓紧时间找个女朋友!”“看看妹妹家的宝宝,你要急死你妈啊?”

我想,《老友记》里的六个人应该不需要建群,因为分不开,而需要拉扯的关系一定不是太铁的关系。我大学宿舍里的六个人,舍长建了个小群,把流落江湖的姐妹收拢起来,一一归队。当年没少磕磕碰碰,虽然过了很多年,还是话不投机,大家礼貌性地挂在一个群里,成年都不说一句话。忽然有一天,某人客气了句“咱们聚一下?”过了大半天,另一个吱了声“好”,其他几个人继续潜着水,憋死也不冒泡,后来聚会的事就不了了之。但这件事并非雁过无痕,和从前在宿舍里每一次争执一样,大家又受了一次伤。终于无可奈何地发现,过去的裂隙不是因为年少气盛,而是几个人虽然共同走过一段路,但永远调不到一个频道上。

还有些群,要尽量争取零存在感。比如单位的群,已经变成了另一个办公室,上司要求每天的工作,都要总结上传工作群。群主看了自然会捻须微笑,因为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和业绩都一目了然,可是咱们,就像小时候看到张榜公布的成绩单排名一样虐心。抱怨自己眼睛花了的L姐,找借口说她不会用手机敲字,群主说:“好吧,可以写纸上,然后拍成照片发上来,拍照片总会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