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4-05-18

贺杏妹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十分重要。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关键的不同之处便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而且这也是高职教育生命之所在。对高职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能够帮助高职教育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该文针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当前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结合实践导向的观点从课程开发和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建设基础3个角度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实践导向  高职教育  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a)-0119-02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一些列项目建设,例如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创新,逐渐体现出了示范高职院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而且逐渐完善了高职院校的招生、技能培训以及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教育部于2016年10月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其后不断开始进行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以及相关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这预示着我国高职教育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处在这一新阶段中,人才培养的质量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关注焦点,必须以实践导向作为基础积极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1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脱节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中理论知识依然是众多教师的关注焦点,他们往往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对社会中的职位需求来说是不匹配的。另外,通常来说高职院校中的课程设计都是十分简单的,没有什么设计内涵在内。教师也只是借助相应的软件进行简单授课,学生之间并不能进行探讨或者研究,面对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像一个参观者,并不能真正参与进来,如此学生便会逐渐丧失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学习效果低下。

1.2 课程建设缺乏高职教育特色

特色型教学系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必须要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只有通过这种教学形式才能确保高职教育的课程具有创新特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就应该有其特性,应该突出其专业独特性的教学形式,必须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很好的融合,确保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还应该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所以针对这一特性,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理论知识如何与专业能力进行很好的融合,结合实践导向进行教材编写。由于教师自身没有实践经验,而且也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高职教育课程设计中来,所以使得很多高职教育的课程只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却没有技能知识,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不能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相匹配。这更是导致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和创新发展缓慢。

正是因为我国多数的高职院校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能力,所以使得很多课程设计也不能与学生的岗位需求相匹配。第一,课程设置与要求不相符。很多教师没有具体的企业工作经验,所以对于企业的岗位应该需要什么技能,并不是十分清楚,使得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没有精准的方向。第二,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技能不相符,学生也不能充分地掌握教学的所有理论知识。

1.3 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紧密性不强

由于中职和高职之间没有紧密的衔接性,造成当前高职院校不能确定应该培养技能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接受方向准确的教育,学到的知识也十分混乱,不能帮助学生在就业上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技能。另外,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完全不匹配,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应该与中职院校的课程存在重叠,但是又应该具有区分性,通过层次进行很好的衔接。然而,现实教学中却并不是这样的课程设置,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确保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进行紧密衔接,应该是每个高职院校应该严重的核心。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与中职院校课程区分开,没有层次性的体现;课程目标定位时,不能确保中职与高职之间课程做到紧密衔接。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在现实中并不会进行很好的合作,即使两者之间进行合作也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两者之间应该提前进入合作状态,而不是等学生毕业之后再进行,他们应该在中职生学习阶段就可以一起设置相应的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例如,高职院校根据企业相应的岗位需求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模式后,中职院校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设置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正是因为两者之间没有这方面的协商,所以使得两种院校设置的教学内容存在很多重复之处,不能实现紧密衔接的目的,这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问题。

2  实践导向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2.1 厘清课程开发设计思路,做好课程实施与评价

职能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关键,所以高职院校进行课程研发时必须将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作为关键考虑因素,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而且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开发,制定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而且针对具体情况将课程进行细化,将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不断序化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标准。另外课程实施方面,必须将实践作为导向,模拟职业场景,以实践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针对不同的岗位需求培养出具有专业性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在课程评价方面,课程定位、专业标准、课程资源以及课程标准等都是课程评价的关键点,并且将高职院校中的各种教学因素考虑进评价考核中来,例如教学内容、教学队伍以及教学手段等,只有这样才能对课程开发的实施质量进行调控,才能确保高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2 深化校企合作,夯實课程建设基础

高职院校想要获得持久稳定的发展必须进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是与企业离不开的,企业必须参与进来。高职院校结合生产性实训基地,例如“大师工作室”“厂中校”“校中厂”等方式,进行实训基地训练,确保学校教学培养方向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相匹配。通过企业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确保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相同,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将各个高职院校中已经存在的实训基地教师资源进行整合,采用送、培、带、引以及聘的形式,逐渐组建一支高专业、高水平、高知识的实践教学队伍,不断提高其服务企业,研发、推广高新技术的能力,为校企长期有效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

二级管理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行的,要将学校和教学单位的办学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升教职工的教学热情。对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不断进行改进,明确学校和教学单位的各自职责,确定出体制改革应该实现的发展目标;根据学校确定好的发展目标对教学单位和机构进行方案设置,创建教学单位决策和治理监督制度,保证广大的教职工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单位事务决策和管理中来,并且可以将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放手给学校的教师和员工。

3  结语

实践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是目前高职院校应该极力推行的,这主要受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职教育特色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生源特性等方面所影响,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高职教育课程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够更好地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总而言之,“职业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应该是高职院校通过课程改革和创新来满足的。通过这种改革与创新可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道德以及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化的培养,帮助学生进行课程自主选择,提升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帮助学生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金昌.高职院校需求导向问题和改革路径[J].职教论坛,2014(16):122-126.

[2] 王玉梅,柳建国.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69-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