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型本科院校“3+4”培养背景下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时间:2024-05-18

田佳 叶天迟

摘  要:“3+4”衔接模式的生源在升入本科教学阶段后,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往往遇到比普通本科生更多的问题。课程思政化,润物无声地在专业学习中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难题,必然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难关。该文分析了该类生源的特点、课程思政的内涵,阐述了个人对于如何针对课程思政进行建设的观点。

关键词:“3+4”衔接  自动化专业  课程思政  生源特点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b)-0200-02

为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吉林省教育厅2014年4月发布《关于印发《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吉林省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省属本科院校间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其中采用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注册中职学籍,修满3年经转段考试合格转段进入本科院校学习4年,学籍转入对应本科院校。针对国家及吉林省政策,笔者学校也积极行动起来,对这部分生源进行了总体考虑和规划。基于该校自动化专业办学特点,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目标,结合“3+4”衔接学生的智能类型和认知特点,探讨适合“3+4”衔接学生的学习路径,极大发挥合作育人优势,培养合格人才将是对这批人才非常重要的议题。

1  “3+4”培养背景下的生源特点分析

“3+4”衔接生源的特点是什么呢?经过调研及实际授课过程,发现他们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被动学习型。在初中阶段恰逢青春期,由于没有好的引导,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因不适应现行教学过程,其自身动手能力强、好动、不善于记背,或者心理成熟较晚,对教师授课内容理解欠佳,形成长时间被动学习,造成学习过程中由成绩下滑到迷茫,中考时已经无法考入重点高中,由家长根据中考招生制度,选择了“3+4”衔接教育模式,通过中职-本科衔接,经过中职教育转段升入大学。利用了国家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机会,由职业教育途径实现大学学历教育。第二种类型是主动学习型。中学时体现出很好的动手能力,有明确的专业喜好,认为职业教育对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会有帮助,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中职教育,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未来成为蓝领技师有期待,希望通过“3+4”衔接教育获得职业能力训练与培养,并获得本科的学历,为自己走上社会从事喜好职业准备高超专业技术技能和学历资本。

2  “3+4”培养背景下的学生问题及原因分析

“3+4”生源的这两类情况转段进入本科院校后,各自在学习和大学生活中也都对应遇到了问题。第一种类型的学生,本来就是被动学习,加上对数学知识学习基础很差,当遇到工科学习需要数学知识时就出现了再一次跟不上而放弃,课堂消极对待,无论何事都打不起精神的状态。第二种类型的学生,尽管是主动学习,但是转段后和在中职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毕竟大学是有学术性概念,授课方面难以完全适应“3+4”生源学习习惯。学生在中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部分学生进入了成绩滑坡状态。

出现如上问题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本在于“3+4”生源信念和理想缺失,学习和生活靠别人牵着走,一旦被牵着的线断了,那么他们就失去了主心骨,没有方向。要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除了常规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吸引学生的兴趣点之外,笔者认为更好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让“3+4”生源认识到自身价值,树立远大理想,规划个人未来,积极面对生活,勇敢面对社会。笔者认为“3+4”衔接本科自动化专业课堂教学中除了讲好基本的专业知识点外,如何将这些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善于思考,积极面对人生,有益于社会主义事业进步的合计接班人更应认真思考。

3  “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就此“课程思政”的问题深深植入了笔者心里,如何做好我们工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斷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课程思政的意义,笔者将其概括为几点:第一,课程思政将缓解思政课堂处于孤岛化的瓶颈状态。试想,我们之前在读书过程中,大部分同学最不爱上的就是马列毛概,形势政策等课程,究其原因,是枯燥的理论和哲理难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死记硬背让学生很难产生兴趣,根本达不到育人效果。第二,有利于将知识点、技能点同思政元素融合,润物无声。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核心价值观等抽象的观念都有了专业课的内容作为载体,这样理解起来就非常具体。第三,有效利用高校阵地,将思政育人力量由思政教师变为全员参与思政教育,有利于协同育人的同盟战线形成。

4  “3+4”培养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设想

将思政课融入“3+4”衔接本科自动化专业教学各阶段,不是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变成思政课程,而是围绕学生需求丰富课程本身。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增开几门课程、增设几项活动,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塑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所有课程,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具体做法有几种模式:(1)结构式设计:采取课前或者课后开展5min或者10min的演讲,由老师或者学生讲先进人物、先进思想。(2)学科融合模式:利用思政学科和专业学科寻找融合点,进行整合,但是在这点上“度”的把握很重要,要真正的融合,让思政元素起到专业课程的“调味料”作用,为专业课程提味、增色。(3)个体化示范模式:通过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体现钻研精神,攻关学习方法和态度,师生共同提升。(4)社会性联想模式:通过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建立多维度的交互关系,展示情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