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李倩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30.170
摘 要: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从2015年开始正式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教师资格评价制度的改变对当前高校教师教育课程的冲击不言而喻,作为教师教育主干课程之一的教育学课程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当前,高校教育学课程既要满足培养“新型师资”的社会要求,又要实现“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学生个体愿望。基于此,提出“模块教学”是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教育学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 教育学 课程内容 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c)-0170-02
1 教育学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的背景
教师资格制度,又称作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1]。2011年,我国开始启动了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始展开试点工作。从2015年起,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为“国考”)。改革之后,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无指定教材,并且取消师范生一直以来教师资格“直接认定”的方式,所有人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这一改革宣告着长期以来我国教师资格“双轨制”的结束,同时也打破了师范生“天生”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格局,这一重大改革势必促使各高校加快整合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师资”而努力。
教师资格评价制度的改变对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不言而喻,作为高校教师教育主干课程之一的教育学课程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学课程如何与教师资格国考制度相融合以及教育学课程内容如何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对接,都是值得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国考背景下教育学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的必要性
2.1 基于教师资格证改革的现实需要
教师资格证国考实施后,各学段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部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是实行“国标、省考”的标准参照性考试,从之前改革试点省市的考试情况来看,笔试通过率不足四成,这一数据也表明了教师资格国考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越来越严格。
根据对改革后的“国考”考试大纲分析,教育学课程内容分散出现在《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两门考试科目中,所占分值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同时,国考考试中大量运用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方式,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方式和考察重点的改变,也要求教育学课程内容进一步的优化与整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能力。
2.2 当前教育学课程内容的不适应
当前,大多高校的教育学课程都是以教育学学科自身逻辑体系来呈现课程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要教学方法,多数知识点以识记为主要教学目标。而教学设计与评价、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国考中重点考察的能力内容,在当前教育学课程内容设置中却是“短板”,这使得学生难以满足教师资格证国考考试要求。
国考改革后,新增加了一门考试科目——《综合素质》,考察学生是否具备教师职业素养,包括了教师职业理念、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科学素养等四个板块的内容,其中,前三个板块的内容都属于教育学课程范畴,但由于这部分内容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评价难、见效慢,常常在课堂上被弱化。因此,优化与整合教育学课程内容,满足教师资格证国考要求,在教师資格证国考与当前教育学教学中寻找出共同点,既是高校教育学教师责任所在,同样是使教育学课程获得学生好感和关注的现实路径。
3 模块教学——国考背景下教育学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的路径选择
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程既要满足培养“新型师资”的社会要求,又要实现“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学生个体愿望。基于社会和个体双重需求,探讨模块教学的优势,构建教育学课程内容模块,是当前教育学课程内容优化与整理的路径选择。
3.1 模块教学的概念
在1976年,美国的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提出了“模块”概念,该词最早运用在计算机、建筑等行业,后来逐步运用到职业教育领域。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职业教育“模块教学”的模式,打破传统学科中以知识为中心的章节体系,建立以各种类型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的专题单元,由一个或多个学习单元共同构成体系。模块教学就是指将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中,一个单元或多个单元中的同类项或关联项进行重新整合,从而构建起的知识或能力模块,而整合后的整体价值功能优于各单元功能。
在教育学课程中实施模块教学,体现了现代课程改革的创生取向,教师所构建的不同教学模块,既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又反映着教师对本学科的独特理解。这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加明晰教育学课程内容框架,也加强了教育学学科自身逻辑体系与教育现实的融合。
3.2 国考背景下教育学课程内容模块的构建
模块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素质与能力,围绕这一核心要求,在对教师资格证各个科目考试大纲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构建教育学课程内容模块。
3.2.1 模块一:教育学导论
(1)模块目标:正确认识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清楚知道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模块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意义、方法;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3.2.2 模块二:教育基本问题
(1)模块目标:理解教育的概念、要素、本质、功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个体的关系理论,了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2)模块内容: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与个体的相互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3.2.3 模块三:课程与教学
(1)模块目标: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了解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发展趋势,掌握课程与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准则与方法。
(2)模块内容:课程与教学的本质内涵;课程与教学理论、规律;课程与教学内容及其设计;课程与教学实施;课程与教学改革。
3.2.4 模块四:德育原理
(1)模块目标:掌握德育基本理论,了解当前德育目标、任务和内容,掌握德育实施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2)模块内容:德育内涵及功能;德育过程的要素及基本规律;德育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德育实施的原则、方法、模式。
3.2.5 模块五:教师专业发展
(1)模块目标:了解教师发展的背景与趋势,明确现代教师角色与专业素养的新定位。
(2)模块内容:教师专业化的背景;教师专业角色、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3.2.6 模块六:教育改革
(1)模块目标:了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参与未来教育改革的意识。
(2)模块内容: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比较;当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76.
[2] 余仁胜.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考试,2015(1):32-39.
[3] 张生明.课程设置模块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8(2):28.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