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地质地貌学教学效果

时间:2024-05-18

张良侠++周德成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30.212

摘 要:地质地貌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后续的土壤学和土地资源学等很多课程都离不开其基本理论知识。因此,在地质地貌學教学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要应用案例教学法,又注重前沿知识介绍,加强实践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质地貌学 案例教学法 地质地貌新闻 实习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c)-0212-02

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地质地貌学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质地貌学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其在土壤肥力形成、土地利用、水土保持以及土地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后续的土壤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等很多课程都离不开其基本理论[1]。地质地貌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应用性和重要性。因此,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认知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然而,由于地质地貌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一般会安排在低年级中修读。如在我校,该课程一般被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这就造成地质地貌学课程与英语、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基础课同时修读的局面。在学生心目中,与其他课程相比,地质地貌学是一门不太重要的课程。相应地,他们花费在这门课程的时间也较少。上课过程中,时常出现学生在写其他课程作业以及玩手机的现象。听课不认真,不记笔记,最后一节课死缠着老师划考试重点,临考前复印笔记突击学习的现象经常发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激发学生对地质地貌学的学习兴趣。针对上面所述问题,笔者从教学方法入手,提出了解决教学问题的新思路,如,采用案例教学法,介绍重大地质地貌新闻报道,开设配套实习课程,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出综合性人才。

1 应用案例教学法

地质地貌学课程是地质学和地貌学课程的有机结合,该课程内容可分为地质学和地貌学两部分。地质学偏重于理论知识,主要讲述矿物、岩石和内外地质作用等。而地貌学偏重于实践运用,主要介绍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如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等。地质学是地貌学的基础,地貌学是地质学的应用,因此地质地貌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2]。这就要求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际应用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课堂上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其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3]。在1987年,案例教学法首次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教学实践中实施运用,取得了较好的反响。目前该方法已得到各学科的普遍认可,广泛应用于法学、医学、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它的实质是新的、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例如在矿物的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对枯燥理论的反感,笔者就曾给同学们介绍过一则宝石交易案例:为纪念结婚25周年,西安的夏先生带太太跟团去新马泰旅游。在新加坡花费3万多元购买了“纯天然的祖母绿吊坠”,回国后经鉴定发现不是纯天然的。夏先生说他在新加坡买祖母绿吊坠的时候就很担心会不会被骗,但导购说:“新加坡是法治国家,你要是真买到假东西,商家会翻倍赔你的”,这番话打消了他的疑虑。回到西安后,夏先生发现自己购买珠宝的保证书上只有文字,而没有印章、落款以及钢印。由于西安无法鉴定,夏先生还特意带着祖母绿吊坠去了北京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祖母绿吊坠经过了“净度优化”,并不是纯天然的。该案例讲完之后,夏先生的不幸遭遇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同学表示如果是他们也肯定会上当受骗的,因为3万多元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难道还不能买到一款纯天然宝石?这一案例同时也激起了学生们对矿物学知识的兴趣,笔者继续趁热打铁,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美艳的宝石照片(例如,紫水晶,蓝玛瑙,孔雀石,蓝宝石),并对祖母绿的成因、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了介绍,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矿物学知识为受害的夏先生提供法律依据。有了这一精彩的案例做引子,原本看似枯燥的矿物成因和矿物理化性质的掌握对学生而言也变得轻松有趣起来。

2 重视重大地质地貌新闻报道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材的更新相对于学科的发展来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总是根据学科前沿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程内容时,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多关注地质地貌学学科的前沿动态,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最新的重大地质地貌新闻报道,不失为一种能满足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的需求,又能激发学生对地质地貌学习热情的好方法。例如在岩溶地貌教学中,笔者就曾在课程开始之前,介绍了教学当天前一周(2016年11月25日)CCTV新闻频道、陕西主流报纸(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和西安晚报)以及各大主流网站(百度、新浪和搜狐)头条播报的一则重大地质地貌新闻:陕西省政府新闻办2016年11月24日宣布,经过近半年的勘察,地质专家在陕西汉中发现了由49个天坑组成的罕见超大规模天坑群。其中,口径和深度小于300m的常规天坑有31个,大于300m的大型天坑有17个,位于镇巴县的圈子崖天坑口径为520m,达到超级天坑的标准。地质专家还在部分坑底发现了瀑布、原始森林、数十种少见的植物和珍稀动物飞猫。作为陕西首次发现的天坑群,它不仅在数量上位居世界前列,同时还是我国大陆热带-亚热带岩溶区目前发现分布最北的天坑群,具有非常重要的科考价值,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标准。因为天坑是一种典型的岩溶地貌,它是一种漏斗形岩溶地质景观,是在地下河强烈溶蚀和侵蚀作用下,石灰岩不断溶解,导致岩层不断崩塌,并贯通地表所形成的。此新闻报道与笔者接下来要介绍的岩溶地貌理论知识密切相关。同时,笔者在介绍该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还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天坑群的照片。该新闻报道的时效价值加之该天坑群发现的地质地貌价值在国际上的地位,激发了学生对岩溶地貌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对于学生掌握接下来的岩溶地貌理论知识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向学生们介绍了岩溶的概念,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以及主要的岩溶地貌类型。不难发现,看过天坑群发现的新闻报道,学生们不再认为岩溶地貌理论枯燥乏味,相反这些地貌理论的应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并且受到各相关单位和媒体的关注,课堂气氛也变得活泼起来。endprint

3 重视实践教学,开设地质地貌学实习配套课程

地质地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4]。实践教学是地质地貌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继续,也是让学生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考察的一个独立教学环节。学生在书本中与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大多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只有在野外中找到地质和地貌概念的原型,才能加深他们对概念和现象的理解。如果沿袭传统的仅在课堂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就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被灌输”了大量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但到野外仍然无法正确辨识各种地貌类型的情形。因此,地质地貌学课程必须要有同理论学习相配套的实习环节。例如,我校就相应地开设了32个学时的地质地貌学实习课程。该实习课程就是通过相关实践使学生从感性上能认识常见的岩石类型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判别方法,以加深对地质地貌学课堂教学的理解;此外,通过相关实践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测与描述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貌调查方面的相关技能。与地质地貌学理论知识相配套,实习课程中,教师会向学生介绍各类常见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基本结构、构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岩石的基本特征初步判别岩石类型、描述岩石的基本特征;通过南京周边地区典型地貌类型的野外观测,向学生传授地貌调查的基本程序与相关规范、如何进行野外地貌观测与记录、如何划分地貌类型。地质地貌学配套实习课程的开展,对地质地貌理论知识的学习起到了显著的辅助效果。对此,笔者也是深有体会。笔者曾在地质地貌学最后一堂总结课上,就石笋和石钟乳有什么区别提问过一个平时在课堂上表现并不是太好的学生,该同学并未看课本却对答如流。笔者对他进行表扬之后,询问了记忆如此深刻的原因。他说在地质地貌学实习课程中,老师曾带他们去野外观察过石笋和石柱等喀斯特地貌,当时他就对石笋和石钟乳的形态很感兴趣,从而也非常轻松地记住了两者的成因和区别。

4 结语

地质地貌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学时少、内容多、实践性强、教学难度大的特点。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地质地貌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学与后续课程之间的紧密关系,应用案例教学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介绍重大地质地貌新闻报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亚恒,刘会玲,刘树庆.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提高地质地貌学教学效果[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2):94-97.

[2] 赵文廷,刘会玲.“地质学与地貌学基础”的可拓教学法——以矿物肉眼识别教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3):49-54.

[3] 范海榮,吴素霞,谢新宇,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3(21):9145-9148.

[4] 付荣.浅谈高职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实习[J].中国西部科技,2016(1):120-122.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