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4-05-18

郭富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不仅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当今激烈就业竞争环境下,高校创新教育改革的必须选择。该文从学科竞赛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入手,着重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学科竞赛 高校 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b)-0239-02

为有效缓解高校毕业就业压力,我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政策,而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知识型人才群体的主要构成元素,逐渐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始逐渐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式纳入高校教育任务当中,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而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使学生在竞赛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专业实践技能、理论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为其今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当今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已經逐渐成为各个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认识不足、教育对象不明确、教育方式不合理等问题需要急需进一步改进。研究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而且对学生创新创业的革新与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 学科竞赛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1.1 培养大学生内在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学科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学科创新,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并且,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需要准备具有创新性的参赛作品,而对这一作品进行创造的过程,需要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理论等进行综合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思维来对作品进行设计,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些同样需要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来进行自主解决。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同时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其次,学科竞赛的参与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学科竞赛的参赛过程充满艰难曲折,不仅要求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而且还需要学生进行多次实验,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并面临其他竞赛者在实力上的抗争。在这一过程中烦躁、压力、喜悦、愤怒等各种情绪纷至沓来。而这一切情绪都会随着竞赛活动的开展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内化为学生创新创业一种独特的能力。这同时也是未来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所必不可少的

1.2 培养大学生外在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学科竞赛能够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深入接触社会、了解本专业特性,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高校专业性的学科竞赛吸引的不仅仅是学校师生的目光,同时基于其作品的创新性与专业技术性的角度,同样还会吸引一大批相关企业的目光。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参加竞赛来为其自身产品的升级换代寻找更好的技术支持。而学科竞赛就好似一个很好的媒介,能够使学生凭借自身的实力说话以获得企业的关注,从而在无形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2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认识。认为没有必要对学生开展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开设种类较少,没有针对各专业学生的学科特性以及学生学习状况开展深入而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停留在临近毕业的就业指导上,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极为不足。而在学校、教师这种浅薄认识的影响下,学生自身同样也没有对自己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养提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学生甚至临近毕业还没有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一个明确而合理的规划。这同时也是当今大多数学生走入社会初期感到迷茫与困惑的一个主要原因。

2.2 创新创业教育对象范围存在局限化倾向

长期以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大众创新和经营创新的争论,部分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主针对那些学习优秀亦或是在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并片面的认为只有这些学生才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与素质,而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就业指导即可。这种是一种脱离了大众创新理念的错误倾向,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导致大众创新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3 教育方式不合理

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采取传统的课堂灌输方式,根据教材向学生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不合理。另外,虽然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邀请了相关创业人士开展讲座,并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但无论是知识讲述还是专家讲座,都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教育,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创业实践。诸如创业孵化园区等创新创业教育必要的教学实践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这无论是对于高校优秀竞赛科技成果的转化,还是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是极为不利的。

3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3.1 加强对学科竞赛的宣传

首先,高校应积极成立学科竞赛协会,定期组织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加强学校师生对学科竞赛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科竞赛参与度;其次,在网络教育技术盛行的当今,高校可以借助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结合高校专业情况在高校官方网站下开设学科竞赛网页模块,以对优秀的学科竞赛作品进行互联网展示,在加强学生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的同时,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相关行业对学校科技成果的关注;最后,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请记者以新闻形式对学校的学科竞赛情况进行深入报道。增进大众以及学生对学科竞赛举办目的、作用、意义、规则、奖励等情况的了解。

3.2 建立学科竞赛激励机制

首先,高校应积极创立学科竞赛学分制度和奖金制度,将学科竞赛的参与情况、获奖情况等与学生的学分、奖学金挂勾,增强学科竞赛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其次,高校应积极建立教师参与学科竞赛创新评优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学科竞赛,将教师的职称、奖金与学科竞赛相挂钩,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

3.3 构建实践平台

首先,高校应积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生活中学科知识的接触和了解,并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创新问题解决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意识;其次,学校应积极建设学科竞赛基地,优化学科竞赛环境,保证学科竞赛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最后,学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设计学科竞赛项目,保证学科竞赛项目对企业的利用价值,以便于将学科竞赛优秀成果项目直接投入到企业生产当中,提高学生学科竞赛的经济价值。并且,企业应对参与学科竞赛项目的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作为回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科竞赛积极性和学生的创新热情。

参考文献

[1] 刘蓓琳.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黑河教育,2012(2):69-70.

[2] 李娟,刘洁.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5):110-112.

[3] 赵洪章,陆风.基于专业学科竞赛管理的航空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24):173-17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