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归因理论的中职教师职业发展与研究

时间:2024-05-18

李勋

摘 要:教师职业历史悠久,中职教师群体是教师队伍中非常渺小但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发展升级不断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更能贴合当下市场对人才在社会能力方面的需求。该文基于管理学上的归因理论,通过对中职教师发展过程中职业身份和工作等方面的调查,进行中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中职教师 “双师型”教师 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13-02

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发展也经历着巨大的历史变迁。教育的社会属性,使得教育需要不断发展变化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一线的专业教师,他们的教学对象就是未来的新生力量,未来竞争的主力军。

人生旅途的长途火车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上下乘客;国家发展,社会建设也需要各个阶层、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才。中职学校为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中等技能型人才,他们有着花季的年龄,带着一腔热忱,怀着对社会、对工作的激情提前走上了岗位发展之路。中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中都是以如何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掌握特定技能的,有素质有文化的新生一代为目标。但是中职教师除了具有教师的共同特性,还有着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所以也有一部分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这种职业倦怠不得到有效调整和控制,将会对教师和学生甚至学校产生不良影响。

2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最早是海德在他的著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中提出,是管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激励理论之一。归因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这一问题。基于归因理论,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中职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行为,对环境加以控制,并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通过采取具体可行的改良方法,对中职教师的变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因果解释和推论。

3 中职教师发展具体措施

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随着我国职业技能认可度的提升,社会对职业技能教育的诉求越来越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许多教师对教学力不从心,产生了厌倦心理;而另一方面,传统观念对中等职业教育不重视,中职校教师做好自身工作的心理压力远大于普通高中教师。这种矛盾现象不仅对教师和学生身心发展构成威胁,更会直接危害到当前国内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归因理论认为,每个人做的事情,动机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就是激励因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内因、外因。通过调查发现,在职的中职教师群体里面93%的老师都存在职业倦怠,表现为焦虑等精神反应和不同程度的身体反应。同时通过调查发现,通过以下4方面的努力,可以让当下这种情况得到一定的缓解。

3.1 中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指导

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刚入行时候的激情是没有办法始终保持的,所以当教师任职年限达到一定的时长,而自身的付出和收获没有得到有效比例控制时就会出现情绪。教师职业生涯和教师发展路线中最重要的职称问题,就影响着很多老师的工作状态。作为教师,教书育人肯定是核心任务,但是教师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也需要得到自身的有效发展,而且自身的有效发展和提升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优化过程。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职业院校教师技能提升,鼓励职业院校教师提升技能,向“双师”型素质教师发展。这也是对职业院校教师的特殊要求。所以教师要是能够紧跟社会需求,不断学习,达到新时期职业教师的基本要求,就会大大增强自己的工作成就感。

3.2 中职教师工作幸福指数的有效提升

很多中职教师最开始并不会有过多的压力和苦恼,都是因为实际工作和处理具体问题过程中碰到问题而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积压下来的。所以要提升中职教师的工作幸福指数,需要对教师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其他教师、学校领导甚至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都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工作的幸福指数跟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有关系,提升幸福指数需要从各方面努力,找到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归因理论,需要从外因——压力、环境和社会,内因——个体、自我两方面着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真正落到实处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指数。

3.3 中职教师归属感

在调查中发现中职教师之所以出现职业倦怠,除了外因中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压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职业定位。通过调查数据分析,33.6%的教师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11.2%的教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定位,只是单一的工作而已。所以调查表明,需要提高中职教师的归属感,让教师能沉浸并热爱自己的事业,逐步调整自己的职业定位,這样才能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3.4 中职教师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人世界最美的语言。教师经常这样教导学生,也这样要求学生对老师进行感恩,但是其实教师自身也需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学生、面对学校甚至面对社会,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以包容的心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工作难题,这样才能积极面对,主动去寻求解决方法。教师通过感恩教育,注重付出的过程,看淡得失的结果,欣然地接受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平和地释放工作压力。

4 中职教师发展的目标

该文通过借鉴归因理论,分析了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和中职教师发展面临的困难,也针对调查中获得的直接因素进行了部分改革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不断壮大,中职学生群体的人数不断扩大,中职教师的负担也增加不少,但是对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引导和对中职教师的激励机制并没有与时俱进,所以近年来出现了比较突出的教师职业倦怠和发展困惑。

国家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类型和层次也有了变化,这就使得中职学校需要持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同时教师激励机制的改革也需要随着中职学校的改革而变化。

研究表明,中职教师队伍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道德还不是很高,需要基于双因素理论,结合内、外因素,使教师激励方式和教师职业道德层次共同发展,保持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通过对中职教师、激励、激励机制、中职教师激励机制、需求层次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等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得出有利于中职教师发展的措施。希望通过持续有效的机制改革和教师发展定位,为中职学校教师激励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更多的帮助,不断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中职学校教师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惠瑛,陈时见.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中职教师研究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82-84.

[2] 徐英俊,王殿春,栾素绮.当代我国中职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研究[J].职教论坛,2016(15):12-17.

[3] 马巧娜,陈丽君.基于优势视角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职教通讯,2015(7):5-9.

[4] 施云耿.论经济转型升级环境下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2):74-76.

[5] 王钦.基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无锡市为例[M].无锡:江南大学,20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