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会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4-05-18

郎翠

摘 要: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该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积极探索高职会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产学研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58-02

1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产学研合作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是高职教育的重点专业,其产学研合作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1)培养方案不够科学合理。高职会计培养方案还是框在注重“学”的固有思维内,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实训、实习类教学比例偏低,在“产”和“研”的能力培养上投入不足。同时,“学”“产”“研”衔接不够,在课程设置上,理论与实训实习结合生硬,或各成体系,没有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2)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功能缺失,部分设施建设只够满足会计记账、会计核算等基本专业技能实训需求,模拟银行、证券投资、税务管理等综合性较强的实训课程较难推广。

(3)校企合作模式流于形式。会计岗位有其特殊性,合作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岗位需求有限,大批接收会计专业学生实习不现实。此外,企业财务资料涉及商业秘密,保密性较强,加之实习生流动性大的特点,大部分合作企业不愿意会计专业的实习生参与该企业的财务活动,将实习生安排在非会计岗位情况普遍。合作企事业单位为自身利益考虑,很难与院校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

(4)教师队伍素质亟待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多数都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很多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岗位技能缺失。“双师型”教师培养周期长,投入大,不确定性较多,院校热情不高,致使教师综合能力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产学研模式教学需求。

2 高职会计专业产学研模式的创新研究

基于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产学研模式存在的诸多不足,充分考虑市场导向和就业需求,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共建模式、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和高水平的软硬件保障于一体的产学研模式。

(1)建立政府、行業、院校、企业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共建模式。要打破一直以来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的产学研模式,研究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协会、高职院校各司其职,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的高职会计专业产学研共建模式。政府部门侧重政策层面的研究,机制体制的建立,加大财力投入,完善鼓励激励措施;会计协会侧重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整合代理记账机构、会计事务所、会计人才领军人物等资源,做好专业学科设置、实训实习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参与培养目标体系建设,协调搭建校外实践平台;高职院校侧重科学设置教育教学体系,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合作企业侧重提供实训实习岗位,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这里面最为关键的就是激发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综合运用税费减免、政府补贴、人才输送、项目合作等措施,促使合作企业主动投身产学研合作模式共建。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模式的确立是产学研关键环节,主要围绕培养目标及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构建产学研模式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一是教学体系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具有典型的职业性特点,有很清晰的职业发展轨迹。按照职业导向和就业导向要求,综合考虑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证书考试、实训实习等教学内容,以及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综合素质等能力建设,构建理论教育、德育教育、实用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挥产学研优势,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建设的目标。二是课程体系构建。按照产学研模式教学体系,建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和德育课程。理论课程要遵循从基础会计课程到高级财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过渡,基础课程注重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等基础实训相结合,高级课程注重与会计职称考试、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相结合,在满足岗位就业技能理论知识需求的基础上,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储备。技能课程设置要符合实习岗位需要,乃至就业的需要,要在会计协会和合作企业的指导下,科学设立出纳岗实务、财产物资岗实务、往来结算岗实务、成本费用岗实务、纳税岗实物、财务成果岗实务、主管会计岗实务等技能培训课程。实践课程是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衔接的主要课程,应包括会计基础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实务实训、税费计算与申报实训、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等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要注重灵活性、实用性,要与实习岗位紧密结合,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德育课程注重的是会计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设置思想政治、职业文化、职业道德、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等课程,培养学生逐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操守,为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三是考评体系构建。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建立考评体系,理论课程以传统的考试为主,技能课程可以采取技能比拼、技能大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考评,实践课程可以采取实习单位评价等形式考评,德育课程考评可采取学科考试、教师同学评价、社会实践评价等形式考评。在学分的设置上,要适当降低理论课程比重,兼顾技能、实践、德育课程,对学生实行综合考评。

(3)加强产学研软硬件建设。高职会计产学研模式建设需要高水平的软硬件设施作为保障。一是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专业教师多参加相关的会计师、评估师、审计师等专业考试,鼓励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既能做研究型“教授”,又能做技能型“师傅”。同时,加大行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力度,通过会计协会聘请各类型会计岗位高精尖人才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技能课程、实践课程的讲授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建立高标准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高职院校要加大产学研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结合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和实训课程,应建立仿真性模拟实训实习平台,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证券投资实训室、会计综合实训室、税务实训室等硬件设施。三是搭建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岗位实习基地。在政府的主导下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下,由高职院校与银行、会计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院校通过校内技能和实践课程的培养,将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即将毕业的学生推荐到合作单位,从事会计岗位的实习工作,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岗位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形成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岗位实习平台运作模式。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建立校属会计代理记账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引入企业真实业务,营造职场氛围。

参考文献

[1] 蒋漱清.“4444工学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6):43-45.

[2] 黄群英.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6,14(1):29-31.

[3] 李凌.基于协同共生理论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产学研合作[J].高教学刊,2015(21):179-180.

[4] 戴霞.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130-131.

[5] 王巧霞,孙华,张建华.三本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研究与创新,2013(28):23-25.

[6] 李雅.高职会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向导,2012(21):14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