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船舶货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4-05-18

李荣辉 黄振凯

摘  要:针对用人单位反馈的航海类毕业生基础知识薄弱、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欠缺等问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船舶货运》课程的体系及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试模式及教师培养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摸索和改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船舶货运  应用型人才  现状分析  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c)-0125-03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Ship Freight Course Aiming at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LI Ronghui  HUANG Zhenkai*

(School of Shippi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524005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weak basic knowledge and the lack of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maritime graduates fed back by the employer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the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re carried out around the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form, examination mode and teacher training of the course of Ship Freight, which is carried ou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e and improve,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innovation,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Shipping freight; Applied talent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在新形势下,国家对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2012年1月1日生效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特别强调航海类专业学员的实践和实操环节[1],与此同时,航运企业在人才选拔时对航海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实践应用能力成为企业衡量学生是否具有胜任资格的重要标准[2]。《船舶货运》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分析各类船舶的航海性能、货物在海运环境中的各种特性,以及承运人应如何对货物进行适当和谨慎的保管是航海院校船舶驾驶专业和航运管理专业所必设的一门重要且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3]。但在根据用人单位反馈及笔者实际工作经历发现,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表现出基础知识薄弱、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例如一些船上工作的毕业生不知道总载重量(DWT)和总吨位(GT)的区别、固体散货船宣载没有思路、从事海事监管工作的航海类毕业生对《IMDG CODE》不熟悉等。因此,该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目前《船舶货运》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以及企业反馈的问题,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研究与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使教学适应航海类专业的特点和现代航海的需要。

1  《船舶货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师方面

由于《船舶货运》课程的特殊性,需要任课教师不但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航海类师资主要来源于该专业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和具有实践经验的该专业往届毕业生。该专业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缺乏实船工作经验,授课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具有实践经验的该专业往届毕业生虽然可能已经做到船长或者轮机长,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他们长期在船上工作,缺乏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

1.2 学生方面

很多学生缺乏对航海专业的热爱,对未来职业缺乏兴趣,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航海类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本科文凭,学生学习的状态是考试通过,能够毕业即可,部分努力学习的学生是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拿到奖学金,最终获得面试推荐读研究生的资格。而一些立志到船上工作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理论性太强,将来工作用不上,所以不必努力学习,能够毕业就好。学生以通过课程结业考试和海事局适任证书考试为目的而学习的态度导致了学习缺乏主动性。

1.3 教学内容方面

由于航海类教学需要满足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的教育与培训的双重标准,本科教学大纲受海事局适任证书考试(培训)大纲的影响,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会学生解题、应付期末考试和海事局大证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部分教材及海事局题库的一些过时内容不能及时剔除,行业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规范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教学内容跟不上航海行业的快速发展,或过于偏重理论,所学知识与航运实践脱节,学生需要死記硬背的内容越来越多。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更注重教学生怎么考,需要记住什么,而不是告诉学生这些知识将来在工作中如何应用。

1.4 考试模式方面

目前该课程考试的试题绝大多数关于死记硬背方面的考题,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不是从实践角度出发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即使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也要受课程统考或者由于海事局适任证书考试的压力,课堂上更多关注所谓的考试重点,而无法侧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也就会一味地死记硬背“搞突击”应付考试,由于缺乏对知识的充分理解,考试结束结束后,记住的知识就越来越少。

2  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2.1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重新梳理《船舶力学》《船舶原理》《船舶结构》《船舶货运》《货物积载》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相同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讲授,改变原有列知识点式的教学大纲,设计以模块或任务为主要结构的课程标准,同时应注意设计模块的内容要覆盖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要求。对于在航运和海事管理实践中应知应会的内容,在强调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情景教学等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化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将对于在实践工作中几乎没用、仅在海事局考试中才会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标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及学生自学等方式教学。

2.2 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明确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避免死记硬背的灌输模式的教学理念,倡导“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即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该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2.2.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实现学习目标、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通常包含5个模块,分别为创设情景、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总结评价。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包含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该方法强调教学过程重心由“教”转向“学”,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沟通协作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船舶货运》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知识与技能层次性明显、需要创造性等特点,更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比如,“散装固体货物运输”一章为例,教师可以在课上给出固体散货船某一航次货运任务,比如运输红土镍矿,提供给学生散货船装载手册、配载软件和《IMSBC规则》,从装货前准备工作开始,包括货舱准备、查阅《IMSBC规则》了解货物特性及运输注意事项、研读船舶装载手册、宣载、制订配载方案和装舱计划、核算船舶稳性和浮态、装货管理、完货后的水尺计重、航行途中货物管理等内容。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课后自主学习,如学习中遇到问题,同学间互相协作,对于学生共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统一指导,最后学生完成整个航次货运任务的方案,教师再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沟通协作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提高。

2.2.2 情景教学法

情景学习法(Situational Teaching)是指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协作与会话,完成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主要为“创设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研究和制订解决方案—实施方案—检验与评价”。情景教学法应用于该课程中,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培养航海人才的主体意识、情景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危险货物运输”一章为例,该章主要内容是讲述《国际危规》里面的规定和条款,用传统方法学生难以理解和记住,因此该章教学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给出含有多种危险品的配载图,学生自己查阅《国际危规》,分析积载隔离的正确与否,明确该货物在危规条目中各栏的具体含义,包括包装、特殊规定、运输注意事项等。当然这需要建立货运资料室,每2~4名学生能够有一套《国际危规》教学用本,作为教师对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这样枯燥的课程就变得容易,也无需死记硬背规定,并且学生对规则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将来工作中对于危险品运输的管理或监管该也会更快入手。

2.3 教学形式改革

采用小班上课,一个自然班在一起上课,课堂经常采用分组讨论形式,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减少纯理论内容的学时数,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数,课程总学时数适当减少。如条件允许,到港口、码头堆场等现场进行参观。

2.4 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项目组成员及该门课程任课教师之间的研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确定授课内容,针对课程每部分内容逐步确定教学方法、手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服务。

2.5 考试方式改革

逐步加大形成性评价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学习态度、策略等方面的评价。现行的考试题型主要是选择、简答和计算等常规类型,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难得到考核。该课程可以结合教学方法采用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和结果的考核或者案例分析形式的考核等多种注重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

3  结语

《船舶货运》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应用背景出发,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为学生构建符合海上运输实际的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航运人才,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上手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曲曉卉.我国航海教育管理履行马尼拉修正案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2] 王丹,井燕.“大工程观”理念下的航海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17,34(4):28-32.

[3] 王丹,覃志居,李功平,等.以能力为导向的航海技术专业应用型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3-105.

[4] 王亚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2):233-234.

[5] 韩翔希,符妃,冯志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导向的《船舶原理》课程改革总体思路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232-233.

[6] 王小琴.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117-118.

作者简介:李荣辉(1976—),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博士,教授,船长,主要从事船舶货运研究。

通信作者:黄振凯(1991—),男,硕士研究生,广东海洋大学海运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E-mail:466039908@qq.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